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水秦安三大古堡:历经沧桑后的沉默姿态(组图)

天水秦安三大古堡:历经沧桑后的沉默姿态(组图)

2015-06-01 16:11:0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亚玲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迎恩堡

  远山上的古堡气势恢宏

  莲花镇堡中有寺的三台堡

  陇城镇常平堡正门保存完好

  文/图 记者 刘小雷 周言文

  天气渐渐回暖以后,我们采访的脚步便一路向南。纵横交错的公路,连接着天水的城镇与村庄。我们便无数次在绿树掩映的村庄里,在尘土飞扬的大道边,在沟峁山梁的最高处,看到堡子的身影。它们像城,却比城更袖珍、寒酸;说它像是烽燧,它们又像是农人废弃的宅院……

  2012年,记者曾深入地了解了定西市通渭县“千堡之县”的由来,那么天水为什么也会有这么多堡子呢?一次次的邂逅后,对于天水的古堡,记者也想走近它,触摸它,了解它。

  一切都是这么淳朴,仿佛我们刚才穿过的不是黄土夯筑的堡门,而是时光的隧道

  天水籍作家秦岭曾在一篇文章中对于秦州的古堡这样描述:

  “都知道长城,首先因为它的高,还有长。

  说穿了它就是一个扯展开来的古堡,功能:防御。恐怕没有多少人知晓在羲皇故里、在古先秦大地、在西秦岭天水地界一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梁峁崖畔上,星罗棋布地耸立着1400多个古堡,它们有长城的高度,只不过没有长城的长,它们的长度只有短和小,如庄园,如院落,如瓦窑,一个个的,像孝帽,悲怆而感伤,但我们无法低估它在防御层面和长城一样的辉煌和悲壮。

  但它是城,是堡,除了少量属于军事壁垒,大多是天水黎民百姓血肉之躯曾经的避难所。长城早已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味,古堡呢?天水古堡呢?”

  是啊,古堡呢?天水古堡呢?

  于是,我们决定,去找一找散落在天水境内的古堡,去寻一寻古堡坚实的姿态之下,或神秘或动人的故事。

  天水古堡,现存在天水境内的有500多座,而最为完整、独特的古堡,是位于天水市秦安县的三大古堡:迎恩堡、三台堡以及常平堡。

  陪同我们采访的是秦安县文物局的安俊维,一个朴实的80后年轻人。他说感觉自己的心灵和家乡的古堡有着神秘的联系。

  我们首先赶到秦安县城边的西川镇神明川村。

  紧挨着村子的是白鹤山,顺着黄土路上山,在山顶,高大的墙体兀地出现在眼前,一个黄土建筑的城堡便伫立在山顶,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迎恩堡了。

  从堡子北边的堡门进入古堡内部,仅是穿过堡门,就好似穿过了一段山洞,门顶是用粗壮的圆木搭建而成,厚达3米的墙体围成了古堡。进入古堡内部,房屋、街巷、水井、树木一一出现在眼前,鸽子在屋顶跳跃,干农活的农具在墙根或堆放或搭靠,往年收的玉米棒子就挂在檐下,木板门或虚掩、或大方地敞开着,你可以随意地推开一两家,就可以进入小院内,偶尔遇见有几个要去上学的孩童在我们招呼的时候,羞涩地跑着躲起来,然后在巷子的折角处,偷偷地探出半个小脑袋打量我们,一切都是这么淳朴,仿佛我们刚才穿过的不是黄土夯筑的堡门,而是时光的隧道。

  我们像一群突然闯进的现代人,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古堡,惊讶于历经了百年之后,还依然可以供人们生活、繁衍生息的古堡。

  关于迎恩堡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陇上铁汉”安维峻

  从古堡的北边堡门进入,再从古堡南边的堡门走出,站在迎恩堡的门口,抬头仰望。厚重的黄土夯筑了这座坚实的百年古堡,历经风鞭雨打,已然成为墨黑色,满身的皱褶诉说着这座古堡的沧桑,可是堡内却仍是绿草青青,鸟飞莺鸣。

  关于迎恩堡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陇上铁汉安维峻。

  忍受着阳光的暴晒,记者一行沿着没有一点树荫的山路,去了白鹤山另一端。在那里有一座民间热心人士建立的安维峻博物馆。

  迎恩堡的所在地神明川村就是“陇上铁汉”——原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的故乡。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是典型的西北汉子的性格,曾于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在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他以鲜有的勇气和刚直,在短短的十四个月的任期内,连续六十五道上疏,直言谏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请诛李鸿章疏》:“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固不欲战,有言战者,动遭呵斥,闻败则喜,闻胜则怒。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他鸿章之肉。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臣未敢信。何者?皇太后既归政,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最后,义正严辞地提出要将“倒行逆施,接济倭贼”的李鸿章“明正典型,以尊主权而平众怒”。京城时人以“陇上铁汉”四字相赠,成为了清代著名的谏官。

  一路上,安俊维向我们讲述了迎恩堡和安维峻,以及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故事。迎恩堡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而安维峻在晚年回到了家乡,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组织村民在原堡子基础上增筑,使其更加坚固完整。迎恩堡建有三道堡门,占地面积约8亩,堡内打有一口井,名叫“爷庙井”,因堡底有一关帝庙,故名。遗憾的是,这次我们因故并未找到。堡的四周建有6个炮台房,分布在四角,堡墙的四周分布着均匀的炮眼,并有女儿墙,堡墙高约6.6米,宽约2米。墙头上人可以自由行走。堡子的退口处又叫“板头儿”,供人从堡墙退下时逃跑,退至山上,人尽板取,敌人难以通过。1975年,迎恩堡女儿墙被拆毁。如今现在堡墙、堡洞、堡门、水井均好,水井继续供村民吃水,堡内居住着十几户村民。

  就是有了安维峻不遗余力为了守护百姓、保卫家园,当地的人们一代代直到今天,都为其感念。就在当地,个人出资修建了一座纪念安维峻的博物馆。

  不大的博物馆,红墙黛瓦,别致的小院,曲径通幽。正房里面安维峻的塑像穿着清代官服正襟危坐,而实际上他留下来的老照片,则更像一位慈祥的白胡子老人,想到他的铮铮铁骨,真是可敬亦可近。

  从山顶下山,我们到明川村的安维峻故居探访他生活过的痕迹。一进院门,一株葡萄藤细细嫩嫩的,攀援在门口,如今的故居仍然有村民居住,一位老大爷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堂屋。古旧的房屋内还保留着以前的老物件,木质的房门、窗棱,已经都被岁月打磨,沁入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喜怒哀乐而油光发亮。

  三台堡也就百来年的历史,但堡中的田家寺据说最早却是修建于隋代,于是古堡给人一种久远的感觉

  紧接着,我们的采访车继续东行,到达了位于莲花镇的三台堡。迎恩堡与名人有关,三台堡会有怎样的特色呢?

  这座古堡最为独特的是堡中有寺。寺名:田家寺。

  古堡的堡墙及墙顶用青砖帮砌,名为三台,也正是因为这座古堡分为三台,三道门;第一台为堡门,第二台为田家寺门,第三台为正殿门。我们从第一台开始,逐级登上了三台堡的每一台。

  三台堡地势很高,在莲花村堡子山北麓,逐级登上,视野也渐渐开阔,站在第二台的田家寺内,就可以将整个位于清水河下游的莲花镇尽收眼底。

  三台堡也就百来年的历史,但堡中的田家寺据说最早却是修建于隋代,于是古堡给人一种久远的感觉。

  而位于第二台的田家寺这座佛寺为何名曰“田家寺”,这里有一段奇妙的传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暖泉古镇(一)
蔚县探堡 | 即将消失的水东古堡
深藏人间的遗珠 山西古村落
64 天水赋
古堡话沧桑
共丰李家堡子,百年古堡,会宁古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