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首次 !古代绿松石大展 ,还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
userphoto

2022.10.03 安徽

关注

3月15日

“色如天相,器传千秋——

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

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

这也是全国首个

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览

华光初现

新石器夏商时期

绿松石鸮

新石器红山文化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件动物形作品着意雕刻出动物的细部特征,看起来栩栩如生,雕工细致精美,反映了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的较高水平。

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也发现有绿松石嵌片和绿松石珠,可能镶嵌在当地流行的漆木器上,以漆液作为黏着剂。镶嵌饰片发现很多,表明镶嵌工艺的广泛使用。

嵌绿松石铜牌饰

夏河南二里头遗址博物馆藏

这件器物是最具二里头文化特色的重器之一,也将我国成熟的镶嵌工艺由春秋战国之时提前了一两千年。

绿松石镶金饰件

商湖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

这是盘龙城遗址首次发现的金玉镶嵌饰品,也是中原文化系统出现的最早的成型金玉镶嵌饰件,对于研究我国早期金器和金玉镶嵌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流金耀世

两周秦汉时期

鹿郢剑

战国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越王鹿郢剑出土也不只一把,但不称为“越王鹿郢剑”,而以铭文命名。影响较大的有——浙江博物馆藏“越王者旨於睗(赐)”剑和寿春博物馆藏“越王者旨於赐”剑。

镶绿松石铜豆

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

豆是一种食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陶豆,青铜豆从商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


金柄蟠虺纹镶嵌绿松石铁剑

春秋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

东周黄金铸造工艺登峰造极之作,被称为“秦剑之星”。

战国·熊羊纹嵌松石金饰件

长4.6、宽3.6厘米;长4.7、宽3.6厘米 

河北易县燕下都辛庄头遗址出土

嵌宝石虎鸟纹金牌饰

战国内蒙古博物院藏

北方游牧民族以猛虎来寄寓自己的族星——昴星。

珠被

西汉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这可能就是古文献中所谓的“珠襦玉柙”。

宝竞风雅

隋唐宋明时期

唐·镶绿松石金饰
唐(公元618-907年)
坠长10.4、宽3.2、厚0.3厘米;圆形饰件直径1 ,06、厚0.8厘米

嵌松石立凤金头饰件

吐蕃时期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

金牌饰

吐蕃时期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

鎏金十一面观音像

明代甘肃省博物馆藏

文殊菩萨像   明

四川博物院藏

嵌墨玉绿松石金耳饰

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

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漆盒采用了银衬多宝嵌技术,盒内部为黑色漆木胎,外包鎏金银片。

玉禁步   明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贵族礼服所悬称“禁步”,常服为“玎珰”。

以绿松石展现中华文明发展格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原大地的贾湖先民,成为全世界制作使用绿松石的先驱。时至夏商,绿松石成为礼器,被视为王权的象征。两周之时,王畿与诸侯国同将绿松石视为装点富丽的珍宝;秦汉一统,绿松石装饰工艺日臻精湛,绿松石文化也呈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

魏晋隋唐以来,绿松石以天蓝水碧之色,跻身诸多名贵玉宝之间,倍受宫廷推崇。草原民族和雪域吐蕃也甚为青睐,关注公众号:藏家群。既用于装饰自身,也以其寄托信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绿松石文化的波涛汇聚起交流与融合的大潮,奔赴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之海。

参观展览的观众讨论文物价值

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以“何为松石?”为切入点,按照时间顺序分“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时期”“流金耀世——两周秦汉时期”“宝竞风雅——隋唐宋明时期”三个部分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绿松石文化。展览结合陈列文物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视频、场景画、图像和文字说明等手段阐释展览内容,烘托文物之美。

绿松石镶金饰件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多年来致力于绿松石文化的学术研究,这个展览是学术成果的集体呈现。”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介绍,这次展览得到了14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38家考古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参展文物很多是各馆的代表器型,来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晋侯墓地、马家塬墓地、曾侯乙墓、满城汉墓、吐尔基山辽墓、梁庄王墓等,涵盖了9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以及各个文化的重点绿松石器物。

观众在参观展览

在9000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专家发现,当时的人们已把天蓝、月白、墨绿的绿松石作为饰品。同属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中,观众可发现,绿松石饰品的精美程度和制作工艺逐步提高。

盘龙城出土的商代绿松石镶金饰件,是中原文化系统出现得最早的成型金玉镶嵌饰件。除了中原,来自内蒙古的嵌宝石虎鸟纹金牌饰,来自云南古滇国的珠被,来自吐蕃时期的嵌松石立凤金头饰件等,关注公众号:藏家群。也展示了不同民族人们对绿松石共同的喜爱。

金镶宝石镂空云龙玉帽顶

“从早期的贾湖遗址到明清时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绿松石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及文化的包容和交流,也证明了长江和黄河同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万琳表示,本次展览是响应新时代文物工作、积极参与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之举,助力广大观众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多件珍品文物首次外展

展出的165件文物,件件是精品。其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宝鸡益门二号春秋墓出土的金柄铁剑,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嵌玉片漆木器,都是首次外展的珍品文物。

金柄铁剑

“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3500年的时光与你对视。它是谁?是龙、是虎、是牛、是鹿、是鸮、是熊……它似乎也在持续向我们提问——你是谁?”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这段经典的旁白,描述的正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这件铜牌饰由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而成,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绿松石片无一松动脱落,青铜与绿松石结合所形成的金玉共振的局面,开启了东亚的青铜时代。江汉地区东部二里头时期的遗存,目前主要见于盘龙城遗址,此次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赴盘龙城参展,可谓是“重走”数千年前的文化之路。

嵌绿松石铜牌饰

嵌玉片漆木器,是目前成都地区发现的最早使用镶嵌工艺的漆器,属晚商西周时期。这件镶玉片漆木器表面刻画兽面纹,在巴掌大小的残片上,采用十几种玉片和绿松石镶嵌其间,最后以红漆勾勒轮廓,是古蜀漆器和镶嵌工艺的杰出代表。

但由于它木胎完全腐朽,仅剩漆皮黏在泥土上,刚出土时就被紧急封存在有机硅胶中保护起来,观众也只能透过保护套来想象其全貌。这件文物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都很少公开展出,能来武汉外展实属难得。

嵌玉片漆木器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的金柄铁剑,又称“秦剑之星”,它的发掘实属意外,而其主人的身份更是疑雾重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考古队在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的一座仅有5平方米的古墓发掘中,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把铁剑最令专家震撼。

剑体为纯铁制作,剑柄为纯金打造,主题纹饰为蟠虺纹,镶嵌绿松石和料器饰件。金柄铁剑采用了浇铸、铆合、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法,用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铸造同一柄剑,对工艺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充分说明了春秋时期的秦人不仅掌握了金与铁的冶铸技术,而且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相隔数千年,展露在世人眼前的“秦剑之星”依然光华夺目。

万琳表示,“这件文物上镶嵌的绿松石色泽均匀,制作工艺高超,不管从色还是器,它都十分具有代表性。”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5月21日。

藏家群

找对圈子很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化松石|文物中的“绿松石”
“除了疫情,真的找不到不去看这个展的理由!”
赏析|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精品文物赏
绿松石镶金饰件:3400年后,你终于见到了我
武汉记 | 中原二里岗 长江盘龙城
煌煌商邑|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