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文龙丨蒙古高原上的一现昙花—欧亚草原东部地区青铜动物艺术下


蒙古高原上的一现昙花——欧亚草原

东部地区青铜动物艺术下

李文龙

在西周时期,强大的周王朝让四方臣服。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不断的受到周王朝的强烈打压下向北迁移。重创后的各游牧部族一蹶不振,经济实力逐渐衰弱。这一时期的青铜制造工艺比之商代时期明显的下降,更缺乏艺术上的创新。



而随着西周王朝的衰败,进入春秋时期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随着生活状态的改善,冶炼技术的提高,青铜饰品和生活器具的拥有权,已不只属于高等级贵族。题材风格上也不在局限于王权和原始宗教方面,开始变得生动形象、更具生活化也充满了生命力!

小型动物纹牌饰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流行,所选用的题材均以游牧生活为背景,几乎包含了森林草原上所有和游牧生活有关的动物。这时期草原游牧民族所创造出的动物造型不仅只体现单一的动物个体,并且将动物的四肢、尾、角以简洁的线条化为鹰首的形象,他们也很喜欢以夸张抽象的形式表现动物的头部,其中最为精彩的表现形式是动物咬斗以及两只或多只食肉动物争抢食物的场景。对肌肉轮廓的的表现力;对动物生活场景的诠释;以简单的圆环形来完美的表现出动物的眼睛、嘴、角、四肢以及尾部的设计理念都是这一时期的创新和风格。

立羊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2厘米  高:1.8厘米 ;长:2.3  宽:1.8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两件羊四肢直立,尾巴上翘。眼睛、鼻子呈圆环状,角向后弯曲与背部相连。背面均有纽。


卧马形饰 

战国(BC3世纪)

长:2.5厘米  宽:1.5厘米

宁夏南部地区

两件马首下垂,呈跪卧状,前肢向后回屈与后肢相连,长尾拖地。形态较为写实。背面有纽。


犰狳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3厘米  高:2.6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藏家旧藏

两件犰狳身体呈半球状,小耳,尖嘴,细齿,前肢指爪长大弯屈,后肢勾爪着地。背面有纽。犰狳又称铠鼠,生活在森林草原及荒漠地区,因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其有着鲜美的味道,而遭受人和各种食肉天敌的捕食,现已属濒危物种。


四鹿形饰

春秋(BC7~6世纪)

直径:4.5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藏家旧藏

四只鹿依次旋转排列。鹿昂首向上,环状角向后延伸,前肢直伸与前方鹿角相连。背面有纽。

立马形饰

战国(BC5~4世纪)

长:4.5厘米  宽:2.5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马身向上腾空而立,前肢屈膝回弯,后肢着地,眼为圆形镂孔,口微张,似在嘶鸣。马身饰以涡纹,增强了肌肉的力量感。背面有纽。


卧马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4.3厘米  宽:2.6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马跪卧状,前后肢内屈相接,蹄饰凹叶纹,马首低垂,下颚枕于前肢之上,张口喘息,眼睛大睁,颈上有鬃毛,身体肌肉感强劲。通体黝黑、光洁。背面有双纽。


回首马形饰

战国(BC3世纪)

长:3.2厘米  宽:2厘米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跪卧状,前后肢内屈相接,马首回弯贴于背部,竖耳圆眼,口微张。形似刚刚在草原驰骋之后,在草地上休憩之态。马前腿内侧和尾部有圆形穿孔。


马形饰

战国(BC3世纪)

长:4厘米  宽:3厘米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马吻部较为宽大,四肢似漫步前行,长尾飘垂。整体轮廓清晰,肌肉感表现强劲。背面有竖纽。


立羊形饰

春秋~战国(BC5~4世纪)

长:2.5  宽:2厘米;长:2.5  宽:1.6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两件羊身体前倾,头微低,角上扬,似正要向对手发起冲击。背面均有纽。


立羊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3.2厘米  宽:2.2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四肢直立,形体健壮,肌肉感强,眼为圆形镂孔,角向背部弯曲。背面有桥纽。


卧羊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3.8厘米  宽:2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藏家旧藏

羊呈跪卧状,颈部下弯颔首曲膝,前后肢相重叠。眼部镂孔较大,角向后弯曲,角尖上翘,上部饰有锯齿纹。背纽残缺。


大角羊形饰

战国(BC5~4世纪)

长:4.9 厘米  宽:3.8厘米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

羊四足作伫立状,低首,大耳直竖,圆眼,口微张,颚下有胡须,头顶环状角与短尾相连接。造型粗犷。背面有桥纽。


卧鹿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2.4厘米   宽:2厘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藏家旧藏

鹿跪卧状,前肢回屈与后肢相连。鹿角呈S形向后延伸与背部相连,眼为圆形凹窝。背部肌肉质感较强。整体线条优美灵动,通体墨绿,光洁圆润。背面有横梁形纽。


鹿形饰

春秋~战国(BC5~4世纪)

长:2.2厘米  宽:2.1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鹿昂首伫立,短尾下垂,形体健硕。与背部相连的环状角分叉并向后上方延伸。背面有纽。


驼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1.6厘米  宽:1.5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鹿直立,双足前后相连,头部长大,眼为嵌窝状,下颚有胡须,鹿角的枝杈似扇状,竖立在头顶上方。背面有纽。


双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2.5厘米  宽:1.6厘米;

长:3厘米  宽:2厘米;

长:3.1厘米  宽:2.2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双鹿三件,其中后鹿下颚与前鹿尾部相连,似在嬉戏追逐。鹿角向后延伸与臀部相连。背面有纽。


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2.2厘米  宽:1.2厘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鹿跪卧前后肢内屈,环状角延伸至背部,鹿抬头向上,眼为圆环状,嘴为环形挂扣。


卧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3.2厘米  宽:2.5厘米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

鹿首上仰,角向后延伸至臀部,前肢向后回屈与后肢重叠。背面有纽。


貘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3.2厘米 高:2.8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藏家旧藏

貘呈站立姿势,形体较胖,表情温顺,吻较长,尾短小。肢体肌肉轮廓清晰。科属奇蹄目。背面有纽。


貘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3.2厘米  高:2.5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藏家旧藏


兔形饰

西周(BC9~8世纪)

长:3厘米  宽:1.8厘米

辽宁省朝阳地区

兔作屈肢俯卧状,兔耳斜耷在背部,兔身饰锯齿形凹纹。眼睛、蹄呈圆环形。


双兔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4.1厘米  宽:1.6厘米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兔屈膝而卧,下兔的背部与上兔足部之间有竖梁相连。造型生动逼真。背面上下各有一纽。


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1.2厘米  宽:1.2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鹿四肢作伫立状,透雕环状角似火焰向后上方升腾,一直延伸至臀部,眼睛为圆环状,昂首向上,造型逼真。背面有纽。


跪卧状马形饰

春秋 (BC7~6世纪)

长:3.5厘米  高:1.6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2.2厘米  高:2.1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2.4厘米  高:2.6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母驼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2.5厘米  高:1.8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驼鹿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2.3厘米  高:1.8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跪卧状鹿  

春秋(BC7~6世纪)

长:2.6厘米  高:2.2厘米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


刺猥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2.3厘米  高:1.8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跪卧状鹿 

春秋(BC  7~6世纪)

长:3.0厘米  高3.3: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立羊形饰  

战国  (BC5~4世纪)

长:3.2厘米    高:3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刺猬项饰  

西周

长:1.5厘米    宽:0.9厘米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卧马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4.5厘米  宽:2.5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四鹿纹牌饰 

春秋~战国(BC5~4世纪)

长:3.5厘米  高:3.3厘米

蒙古国西北部地区

牌饰呈正方形,镂空透雕四鹿。四鹿以牌饰正中为轴心旋转排列,鹿首高昂,前肢踏于身前之鹿后颈处。


双鹿项饰

春秋~战国(BC5~4世纪)

高:2.9厘米  宽:1.7厘米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

两鹿相对而立,回首后望。眼为圆形凹窝,鹿足下连接圆棍形穿纽,便于佩戴。


鹿交媾形饰   

战国 (BC4世纪)

长:3.3厘米  宽:3 厘米

陕西省陕北地区



鹿交媾形饰   

战国 (BC4世纪)

长:2.2厘米  宽:2.6 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双驴形饰   

春秋时期

长:3.2厘米  宽:2.7 厘米

甘肃省陇西地区


本文转引自乐艺会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高原的青铜之魂
欧亚草原文化动物头部造型艺术
黑山羊的起卧和睡眠有哪些特性?
五趾型附肢
自然界奇怪睡姿为保命 马是怎么睡觉的?(1)
蒙古国2007年访问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