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闻道——夕死可不可以?
userphoto

2022.08.23 河北

关注

最近读了大刘短篇科幻小说《朝闻道》,作品出版于2002年《科幻世界》杂志。
文中不乏优美的句子

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

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合而消失,

当艺术因过分的静止和晦涩而最终死亡,

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

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基本价值观。

朝闻道 刘慈欣

我认为,科幻作品的特点是“无情”,科幻作品在人类社会、地球文明之外讨论宇宙真理,靠想象力无限接近“大道”。

知识密封准则?

这是宇宙中文明世界的最高准则之一,他不允许高级文明向低级文明传递知识(我们把这种行为叫知识的管道传递),

低级文明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得到知识。

朝闻道 刘慈欣

大刘最出圈的作品是《三体》、《流浪地球》,现在网络上仍然有不少关于三体人的梗,相对于后期作品的硬核科幻,大刘早期作品存在更多人文主义色彩。

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时,距它最终揭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

比如地球生命,用了四十多亿年时间才第一次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但那一时刻距你们建成爱因斯坦赤道只有不到四十万年时间,而这一进程最关键的加速期只有不到五百年时间。如果说那个原始人对宇宙的几分钟凝视是看到了一颗宝石,其后你们所谓的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弯腰去拾它罢了。

朝闻道 刘慈欣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或许在宇宙终极法则面前,一个人的死亡和一群人的死亡、甚至全体人类的灭亡都没有区别。大刘的作品中也有这种冷漠感——天道无常的冷漠。

抛开作品本身,就我们个体而言,能否将这种观念带入生活中呢?显然不能,“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作法是否可取呢?笔者认为不可取。

任何知识都要以人为本。近代我国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被迫面对工业革命后的英军,瞬间激醒了一批中国人。他们是冯桂芬、是张之洞,他们是左宗棠、是曾国藩。不论他们是谁,都有一个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知识没有被人所感知,那他还是知识吗?即便是《朝闻道》中讨论的宇宙终极法则,多么多么厉害“真理性”的存在,但没有人类或其他智慧生命体进化到能够理解他的程度,那他还有载体吗?

“不被人知晓的知识不存在”,这么一谈貌似又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误区,实则不然。结论是不这么简单得出的,我上述的讨论也不是为了让读者得出这个结论的。

我做的只有一件事,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类个体的价值感。需要以自己的幸福感为尺度衡量万物。

倘若真的认为“朝闻道,夕死可以”,那世间万物都没了意义,花朵失去颜色,食物失去芬芳,只要求道就可以了,这样的生活可以吗?能幸福吗?且不说“大道”究竟能否被我们凡夫俗子悟到,就说能悟到,那悟到以后不还是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吗?

《朝闻道》的最后,霍金作为最后一个登上“真理祭坛”的人,问了“宇宙执法者”一个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对啊,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设出可望不可即的“宇宙终极真理”来为难我们弱小的人类吗?当然不是。

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有的问题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比如宇宙终极真理是什么。活好当下,便是永恒。




撰稿:李柔和
编辑:陈小凡
签发:李柔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慈欣《乡村教师》| 触摸人类想象力的边缘地带
《朝闻道》,生命与终极真理的交换盛宴
刘慈欣《朝闻道》| 拿生命换真理,你愿意吗?
刘慈欣|你以为他是路人,其实他是天才
“希声”专栏第十七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撇开《流浪地球》的争议,真心推荐你刘慈欣的 8 部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