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都误解了“窝里横”的孩子
在家霸王龙,在外一条虫。

窝里横触碰了很多父母的痛点,最刺痛的地方并不在于孩子在家的撒泼打滚,而是在外人面前的——怂。

那种搞不定,摆不平,唯唯诺诺,软弱无能的样子,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设想一下,如果在家里横,在外面也横,会让人心里爽快很多。

为什么?因为这意味着孩子有能力,有跟这个世界硬刚的能力。

父母总觉得在家里横是没出息,在外面横才是真本事。

×错。

如果说孩子具备应对世界的力量,就像一棵可以挡风遮雨的参天大树,那么在家里的“横”,就是这棵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字典上对窝里横的解释是:只敢在家里发横、不讲理。

我相信没有父母希望看见自己的孩子这样,但我们转念想想:

这是每个孩子都敢做的吗?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被允许可以在家里想发脾气就发脾气,想任性就任性?

最近山西大同一件骇人听闻的事儿,用网友的话说,何止是震碎三观,简直是掀翻天灵盖。

有个留言很让人心疼。

为什么有些孩子受了苦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因为家庭氛围就没有给他们想开口就开口的机会,他们不相信父母是可以信赖的。

所以,你的家里正好有一个敢发脾气、敢犯浑,敢什么都跟你说,甚至跟你吵的孩子,抱抱自己,感谢自己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这样的孩子就像一株疯长的植物,他们不缺能量,不缺爱,不缺生命力,只是缺少规则,缺少理解,缺少鼓励。

与其给孩子贴一个“窝里横”的标签,不如好好观察,搞清楚他们属于哪一种情况。

缺少规则

这种窝里横是惯出来的。

俗称小霸王型的孩子,在家里无法无天,想干啥就干啥。明明说好了看半小时,一个小时了还不关电视。家长对孩子的撒泼打滚毫无还手之力。

一味纵容,孩子只会学到两样东西——

第一,发脾气;

第二,继续发脾气。

这样的孩子到了外边,发现没人惯着他,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游戏规则,一下子就给整不会了。

老话说,溺子如杀子。完全没边界,没规则的宠溺,就像把孩子扔进没边的大海。

立规矩的关键不在于立,而在于持续执行。

温和坚定是一种风格,像90整顿逆子一样稳准狠地一招制胜也是一种风格。选择适合你和你家娃的就好。

缺少理解

“窝里横”的孩子,发横不是本意,他们只是不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又没有被准确解读而已。

稻盛和夫也曾是个在家里哭闹,在外面胆小的窝里横,他在自传中写道:

儿时的记忆总是与泪水相伴。我是个窝里横的爱哭郎、娇气包,总是拽着母亲的衣角寸步不离。当母亲忙着干家务把我扔在一边时,我就放声大哭。因为哭也没人理,我就愈发不可收拾了。最后一脚将室内的隔扇踢了个洞……

有位年轻妈妈在咨询中告诉我,有天带孩子剪头发,为了让孩子配合,期间在看动画片,但后面不方便剪没让看完,孩子就发脾,跟妈妈喊不要在这里理头发,这里理的不好。

妈妈安抚孩子:好的,那我们下次不来这里剪了。

很多看起来包容和顺从孩子的言辞,给孩子的承诺,其实是没有准确理解孩子的感受。

让孩子烦躁的不是理发的好坏,而是没法完整地看完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我们只需要先说出孩子的情绪,和孩子确认他的感受:“啊,好想把它看完呀,没看完心里真着急呀。”

然后我们可以一起猜一猜后面将会有什么发展,剪完了看看我们猜的和演的是不是一样。孩子会乐意玩这个游戏。

一旦被准确理解,孩子继续胡搅蛮缠不讲理的张力就没有了。

总在作的人,只是从未被懂得。

所谓通情达理,是先通情,后达理

缺少鼓励

女儿性子急,脾气爆,嘴巴毒,怼起人来绝对是一招致命的那种。但就是这么个在家里说一不二,气场强大的人,在外面也像变了个人。

刚上幼儿园,老师发现她嗓音好,让她参加比赛,说什么都不肯上台。

哭着说害怕,不敢。回家我拿个小垫子摆在窗台上,和她玩假装歌星的游戏,慢慢地愿意唱,在班里唱,在学校唱,代表学校去参赛。

上周几十个老师来学校听课,夸赞他们班表现太好了。女儿回来跟我说,她举了13次手,回答了8次问题。

家人说女儿是窝里横,在家里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每次把我们怼到心梗,爸爸就问她:你敢跟老师这么说?

女儿回答得相当干脆:不敢,我在老师面前秒变癞皮狗。

但我发现,她是带着心里的这份怕,越来越敢说。

这种敢说也有代价,有天回来讲,因为说了同学想说不敢说的话,可能惹恼了其它成年人,也被个别同学讲多管闲事。

跟女儿聊了好久,听她讲完了来龙去脉,也跟她讨论了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最后我对女儿说:妈妈欣赏你的勇气,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你这样的勇气。为此,你也会承担一些代价,比如冲突或被人讨厌。

原本滔滔不绝,看起来很坚强的女儿突然泪崩。

“妈妈,你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的人。你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我想这是对我的最高评价。

瓦依那和任素汐最近的一首歌《大梦》,打动了很多人,平平淡淡,道出了每个人成长中的惶恐和不安。
我已经六岁 走在田野里,
一个不小心 扑倒在水里,
该怎么办~
弄脏了新衣 弄坏了玩具,
爸爸会生气 妈妈会着急,
该怎么办?
站在春风里 大声哭泣 该怎么办~
我已十二岁 没离开过家,
要去上中学 离家有几十里,
该怎么办~
若是生了病 若弄丢了钱,
被人看不顺眼 我单薄的身体,
该怎么办?
我的父亲 总沉默无语 该怎么办~

害怕谈恋爱 害怕找工作,
害怕回家里 害怕去外地,
要不要房子 要不要孩子呀,
要怎么办
我措手不及 仓皇离去 要怎么办~
滴滴哒哒 滴滴哒哒 滴滴哒哒 

那些回过头去看都不算什么的小事儿,在当时可能真的就是让我们无所适从的坎

“该怎么办?

在不该做的时候,坚定地阻止他们,在不敢做的时候,永远鼓励他们,任何时候,都试着去懂他们。


   改变从现在开始
   家庭教育咨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真是原生家庭的错吗?看心理学如何解析
孩子在家和在外“横还是怂”,取决于父母给的爱,太满还是不够
孩子在家“窝里横”,出门却“秒变怂”?与家长的错误做法分不开
为何很多孩子只敢“窝里横”, 一出门就怂? 跟爸爸有很大关系!
孩子“窝里横”?多半是父母犯了这3个错误,中了的赶紧改正
【父母必读】“窝里横”的孩子没出息!遇到一个“窝里横”的孩子该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