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眼光决定选择,选择决定人生

主要观点

眼光决定选择,选择决定人生。

1

大诗人高适是大器晚成,中年以前不得志。

 

四十六岁科举中第。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逃亡蜀中,高适也随之入蜀。

这一年,高适已经五十三岁。

但高适的政治敏锐性就显现出来了。

玄宗下诏让李璘下江东,高适敏锐的发觉其中的隐患,显然太子李亨和永王李璘,会形成两宫争储的微妙局面。

所以高适劝谏玄宗,收回成命。

但玄宗是故意让兄弟争斗,当然不予理睬。

高适于是北上,投奔肃宗李亨,把永王出镇江东的情报当作了投名状。

高适摇身一变,从此平步青云。

史书上尊肃宗为正统,因此定义永王李璘行为是叛乱,肃宗派高适等平定叛乱。

但细考当时情境,就是一场皇族内讧,是肃宗李亨对弟弟李璘进行的一场内部清洗和血腥镇压。

不得不承认,高适在政治上是老辣的,年轻的李璘不是对手。

李璘溃败,身边的将领纷纷倒戈。

在这个过程中,李白肯定是干瞪眼,估计都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高适的军事、政治攻势是迅捷的、凶猛的,稚嫩的李璘毫无抵抗能力,败得干脆利落。

五十七岁的李白,于是成了阶下囚,五十四岁的高适则走上人生巅峰。

永王李璘未必是小白兔,他究竟有没有与皇兄分庭抗礼之心,已无从考察。

但李白真的是政治白痴,自己完全没想过参与什么皇位之争,只是想平定安史之乱,救万民于水火。

自己功成身退,像范蠡那样飘然归去。

天真到让人心疼,李白除了写诗真的好,玩政治真的不行。

李白万念俱灰,他想到自己和高适有旧交。

于是他托人给高适送去一首诗,委婉表达向高适求救之意。

石沉大海,高适没有任何回应。

很多后世文人,出于对李白由衷的热爱,对高适的见死不救嗤之以鼻。

李白自己对于高适不施救,也耿耿于怀,在后期的诗作中进行讽喻,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两人在精神上已然绝交。

其实我们不能苛责高适,政治生物有政治生物的伦理和无奈。

已步入政治核心层的高适,没有必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营救一个毫无意义的囚犯。

高适虽然立下大功,但他从来也不在肃宗李亨核心班底之内,只是个外人。

所以高适的处境也十分艰难,前路仍然荆棘密布。

政治考量的是权衡利弊,不是儿女情长。

高适确实是趋炎附势之徒无疑,当年李林甫掌权时,吹捧李林甫,杨国忠掌权时,吹捧杨国忠。

好不容易到肃宗身边后,抓住机会献上投名状,谋出恶毒计,终于攀上了天梯。

但李白何尝不是入赘名门,献诗玉真公主,巴结贺知章,奉承杨贵妃,投机永王李璘。

在现实考验面前,谁又能保证出淤泥而不染呢?


2

我们先放下这二位的恩怨情仇,看看年轻的杜甫,未来的诗圣。

 

杜甫当年辞别了李白之后,到长安奔前程了。

赶上玄宗下诏求贤,巴巴的就去应试了。

结果李林甫掌权,导演一出“野无遗贤”的闹剧,士子全部落第。

直接导致杜甫“长漂”十年,蹉跎十年。

到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也已经四十四岁了。

终于谋到河西尉、兵曹参军之类的小官吏。

安史之乱爆发时,杜甫正回老家省亲。

回家后见到小儿子都饿死了,可见熬不出头,生计何等困顿。

杜甫在逃难过程中,得知肃宗在灵武登基,就去投奔新皇帝,结果还被安史叛军抓了。

但杜甫实在太不起眼了,叛军囚禁了王维,都不肯囚禁杜甫,只是把他困在长安。

一年多以后,郭子仪大军逼近长安,杜甫才趁着兵荒马乱,投奔肃宗李亨。

但杜甫在政治眼光和政治手腕上,跟李白也差不多。

不久因为替房琯仗义执言,被唐肃宗贬出京城。

这一贬,基本宣告杜甫政治生命的终结,所以杜甫的为官生涯,极为短暂。

房琯的身份极为特殊,他是唐玄宗的人,不是唐肃宗的人。

唐玄宗追认唐肃宗登基,唐肃宗才留他在朝中做官。

但房琯是一个名望很高,水平很有限的官僚,本来就不是宰相之才。

只不过有扈从玄宗和拥立肃宗之功,所以才位居高位。

但房琯被贬,本质还是因为他是玄宗的旧人,就跟高力士、陈玄礼这些旧臣一样。

一朝天子一朝臣,肃宗是不可能真正重用他们的,被剥夺权力只是早晚的问题。

但杜甫同志根本看不清形势,他与房琯是朋友,所以他上疏直言,营救房琯

这个举动,堪比司马迁出手救李陵。

都属于触动皇帝最深层次厌恶神经的那种行为。

肃宗大怒,要治杜甫朋党之罪,幸亏宰相张镐进言,才免罪被贬出京城。

但杜甫的政治生涯就此宣告终结。

后世文人又太热爱杜甫了,所以杜甫成了仗义执言的忠臣,房琯也成了遭遇政治陷害的大才,其实倒还真不必为他们鸣冤。

一个才不配位,一个政治小白,这样的结局已经算不错了,至少比阶下囚李白强。

然后杜甫的故事就耳熟能详了,他到蜀中漂泊,茅屋为秋风所破。

杜甫到蜀中漂泊,与高适还有一些交往,主要在资财方面资助杜甫。

但杜甫希望高适能提携自己,高适也没有什么实质行动。

高适是精明的,政治分寸感很强。

杜甫这种失败者,资助资助,是没问题的,提携重用就不可能了。

李白就更不可能了,李白的问题已经不是人民内部矛盾,是派系不同问题,是绝对不能沾的。


3

三位诗人的命运沉浮,无疑都与当时的天下大势相关。

安史之乱,日月双悬。

他们裹挟其中,眼光和选择亦有天壤之分。

高适确实做出了成熟的抉择,眼光独到,所以成就了大事。

李白和杜甫,基本是政治白痴的水平,遭遇坎坷命运也不能怨老天不公。

但国家不幸,诗家幸。

正是这两个人的生平遭遇坎坷,才塑造了唐诗世界中无可匹敌的双峰!

跟诗仙、诗圣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比起来,什么皇位之争,什么权谋倾轧,什么高官巨财,全如灰暗的泥土一般,毫无一点颜色。

一个现实,一个永恒。

三剑客的故事还有尾声,但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他们一生的际遇,在那一年统统定格了。

李白被囚,被判流放夜郎。

后来又遇到大赦返回故里,流连于宣城、金陵等地。

辗转落魄五年之后,李白病死,也可能是醉死,享年六十二岁。

高适功成,但他不是肃宗的亲信,由他献策并一手操办的同门相残,其实也是肃宗心中的隐痛。

所以没过两年,高适就被贬调出京,先后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

一生与吐蕃等异族作战,十分操劳。

晚年调回京城,封侯但未拜相,卒于官,享年也是六十二岁。

杜甫漂泊蜀中,寄人篱下,靠高适、严武等官员接济,艰辛度日。

从被肃宗贬斥到去世,十二年风雨飘摇的生活,倒造就了诗人的创作高潮,奠定了诗圣的江湖地位。

晚年杜甫思乡心切,出三峡,到江陵、公安、岳阳等地,一直漂泊在湖南各地。

最终在潭州到岳阳的一艘小船上,贫病交加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我总是在春天想起杜甫?
安史之乱时的盛唐诗人,下马能写诗、上马欲治军的边塞诗人高适
安史之乱时的盛唐诗人,李白、杜甫都是性格决定命运
唐朝安史之乱时,大诗人李白遭遇了什么?
高适为什么不救李白?...五柳七
杜甫,李白:政治与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