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雍正为什么把自己儿子过继给罪人八阿哥(雍正-乾隆)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乾隆排名老五,前面只有一个人哥哥弘时。


1


弘历虽然是第五子,生母身份也低微,但他运气很好。
 

他在少年时,前面三个哥哥都相继夭折,只有四哥弘时在,另外还有六弟弘昼年龄相仿。
 
弘时的生母是李妃,她的身份要高于钮祜禄氏,但也不是正妃。
 
最大的竞争对手弘时,却一生被父亲胤禛所厌弃,原因不明。
 
康熙皇帝晚年,有三位皇子封为亲王,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
 
其他皇子要么因为“九子夺嫡”的原因已经被废弃,要么就是资历不够。
 
康熙去世前两年,将三子胤祉的长子弘晟,五子胤祺的长子弘昇,都册封为“亲王世子”。
 
唯独胤禛的实际长子弘时,没有得到册封。
 
当时弘时已经十七岁了,完全达到了封爵的年龄,因此他没有受封,显然是有特殊原因。
 
康熙皇帝子嗣众多,孙子辈更是达到三位数,因此康熙皇帝未必对每个孙子都很了解。不册封弘时,很可能就是雍正的意见。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于弘时更为排斥,堪称是虐待。
 
首先不给弘时封爵,祭祀也跳过他,让弘历去做,然后把他过继给政敌八爷允禩,轰出紫禁城。

然后随着允禩变成“阿其那”,弘时被撤销宗籍,交给弟弟允祹看管,一年半以后就抑郁而终了。
 
弘时一生,并没有什么违法犯罪的实例,只是所谓“年少放纵,行为不谨”的莫须有罪名。
 
他却遭到父亲虐待致死,可能仍与“九子夺嫡”事件有关联,比如他与八爷党,或者十四阿哥有所瓜葛。
 




2


弘历的成长经历就完全不同,简直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
 
康熙六十年,也就是弘历十一岁时,胤禛就把他推到了爷爷康熙帝面前。
 
康熙皇帝看到这个孙子聪明伶俐,甚是喜爱,第一次见面,就说出“此子福过于予。”然后弘历就承欢膝下,陪着爷爷打猎,成天胖揍狗熊。
 
康熙帝还爱屋及乌,特意召见了身份低微的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也称赞她为“有福之人”。
 

当然,把儿子推到康熙帝面前,肯定出于胤禛的阳谋。
 
那时正是“九子夺嫡”最关键的时刻,利用老年人喜爱幼孙的心理,把冰雪聪明,人见人爱的弘历推上去,立刻直击康熙帝心中最软弱的温情,从而使自己在夺嫡之争中增加了重重的筹码。
 
康熙皇帝临终前,召见阁老马齐,口述遗言,其中既有立胤禛为嗣皇的旨意,也有弘历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的旨意。
 
“好圣孙”之谋,堪称夺嫡之路中,屡试不爽的阳谋。
 
胤禛此谋,值得点赞。但他日后残杀兄弟子侄功臣,人头滚滚,必须批判。
 
当雍正帝顺利登上皇位后,弘历虽然年少,但立下不世之功,还有何人能撼动他储君之位呢?
 


3
 

雍正皇帝为了避免后代重蹈自己的覆辙,所以创立了“秘密建储”的制度。
 
就是皇帝将太子的名字写下,藏于秘匣之中,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等到先皇崩逝后,朝中大臣共同取出秘匣,按密旨来拥立新君。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皇帝就书写好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后。
 
这秘密建储制度,纯粹是一种脱了裤子放屁的制度,多此一举。
 
无论立不立储,公开还是秘密立储,储位之争是一种客观现象。
 
只要皇帝无限大的权力在那里,任何一种制度都不能保证皇位传承的平稳。
 
对于雍正皇帝来说,他把谁的名字写在密旨中,根本不用猜。
 
弘时早已废了,弘历出类拔萃到爷爷钦点为下一代接班人。弘昼虽然和弘历同岁,但还是个透明的孩子,当时还有一个弟弟福惠才三岁。
 
既然皇帝要玩,大臣们就陪着玩呗。但我相信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大臣,都知道那密旨里写的是谁的名字。
 
况且皇子们都是活人,而且储君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和培养,这些都是藏不住的。
 
比如雍正帝选了一大堆名师教授弘历儒家经典,挑选了宗室重臣教弘历火器和骑射。在康熙皇帝忌辰时,两次派弘历替自己“祭奠景陵”。
 
雍正八年,弘历的嫡子出生,雍正帝亲自起名为“永”,这名字内含深意,大有钦定下一代接班人的意味。
 
之后还有弘历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祭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仪式。这要是还看不出谁是储君,那智商就不必在朝堂上混了。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在圆明园病危。弘历、弘昼“朝夕谨侍”。临终前,雍正帝召亲王允禄、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内,接受顾命。
 
雍正驾崩,庄亲王允禄等开启密旨,宣布弘历即皇帝位,是为乾隆皇帝。
 
乾隆帝继位是实至名归,波澜不惊,但雍正帝之死,又产生了诸多的传言。
 
正史记载雍正是中风病死的,所以去世非常突然。第一天病重,第二天病危召见顾命大臣,当晚就去世了。
 
根据学者们研究,倾向于雍正帝是因为长期服食道士炼的丹药,慢性中毒而死的。
 
顾命大臣张廷玉的笔记,最后见到雍正帝“七窍流血”,不禁“惊骇欲绝”。另外雍正帝后宫长年炼制丹药,乾隆即位后立即驱逐了宫中所有道士,也都是旁证。
 
民间的说法是吕四娘为了爷爷、父亲报仇,砍掉了雍正帝的头。于是清廷只能铸造了一颗金头,安在尸体上安葬。这就是纯粹的小说家言了,符合雍正帝的招谣体质。
 
乾隆皇帝弘历少年时就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堪称天选之子。当了十多年秘密太子,但上上下下心里也全都明白。
 
所以乾隆帝不像他父亲那样杯弓蛇影,猜忌心极重。即使对唯一有点觊觎之心的亲弟弟弘昼,也是非常宽容的。
 
弘昼可能心里也早就明白,自己是没有机会当上皇帝的,因此性格与沉稳的哥哥不同,像一个被娇惯坏了的富家子弟。
 
弘昼行事骄纵而荒唐,到了乾隆朝,更有些离经叛道。
 
有一次,弘昼上朝时与军机大臣讷亲有了争执,居然当着满朝大臣,殴打讷亲。乾隆帝看在眼里,也没有怪罪他,从此文武百官见着弘昼都躲着走。
 
弘昼喜欢丧礼,毫不忌讳谈生死,还自己坐镇宅中,亲自指挥丧仪。府中之人哀哀哭泣,他却大吃大喝,开怀大笑,事后还把冥器都放到自己卧室里欣赏。
 
弘昼这些行为,亦有自污以摆脱猜忌的味道,故意以离经叛道的行为,表示自己无意君临天下,只愿当一个富贵闲王。
 
弘昼有一首诗传世:“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能够在雄主身边长期得宠,并寿终正寝,说明弘昼也是个具有政治智慧之人。
 
乾隆帝的心病,不在于亲兄弟,而在一个身份特殊的堂兄。
 
康熙帝的嫡长孙,废太子胤礽的嫡长子,叫弘皙,他也是乾隆皇帝的堂兄。
 

我们下篇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正有十个儿子,为何要选四子弘历作为接班人?
雍正为了乾隆将弘时赐死,那么一直自保的弘昼下场如何?
雍正以五子弘昼制衡四子弘历,乾隆继位,弘昼只得以活出丧自保
乾隆帝亲情深厚,但划了一条红线,妈妈一点就通、兄弟略显迟钝
乾隆二十岁为何一改往日风格,高调出版文集?
雍正临死前下了两道什么密旨,让乾隆稳坐63年江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