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谈会1:作文就是转换

语文当中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我们平时读作文写作文也花了不少时间,可以说对作文十分熟悉,那么什么叫作文呢?同学们也许会说:这太简单了,作文不就是写文章吗?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文”是文章,那“作”呢?这就告诉我们在成文之前要做一些工作,所以是先“作”然后呈现为“文”。

那么到底写成文章前要做哪些工作呢?对的,要观察生活,收集材料,构思等等。作文的重点是构思,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转换,是将有形的事物、无形的思维转换为文字的过程。

一些文艺理论家说,人的创作过程是“物——感——思——文”思维过程,先对思维产生感受,再在感受基础上感悟思索,然后下笔成文,这就是从“物”到“文”的转换过程。但具体怎样转换呢?语焉不详,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这项工作。

我们将借用一幅漫画展现具体成文过程。

首先我们先看一幅漫画,我们通过视觉感知到漫画的内容,然后用概括的语言将这个内容用文字固定下来。我们可以表述为:孙子、父亲和爷爷同桌吃饭,父亲把鸡腿夹给爷爷,爷爷把鸡腿夹给孙子,最后孙子把鸡腿夹给了父亲。

至此,我们完成了第一层转换,“由物到文”的转换。

但这个“文”是不是就是作文了呢?我想还不是,还要进行转换,怎么转呢?

下面我们再看看两幅图吧,都是向日葵。

显然第一幅是向日葵照片,而第二幅是荷兰画家梵高的名作。就真实性而言,当然是第一幅好;然而价值方面自然是第二幅高,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

为什么凡高的画有这么高的价值?就是因为这幅画是画家自我心灵的展现,是个性化的,是融入了画家自身的主观感受的。我们从画中分明看到了一团火,看到了一个不屈的灵魂,看到了凡高的内心。因此艺术作品只有融入主观,才赋予了它情感让它拥有生命价值,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

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文的第二层转换,就是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融入主观的情感、个性和生命。在第一层转换的基础上,设置情境、添加些细节、补充感受、发表看法等,从主观层面丰富概述的内容。

我们再将刚才概括描述漫画的文字进行第二层转换,融入主观再写就可以呈现出这样的文字:那一天正是父亲节,父亲特意为爷爷买了一件大红的外套,爷爷穿着这件衣服似乎没有感觉到天气的炎热,整天笑盈盈的。天渐渐暗了,祖孙三人坐在餐桌前开始准备吃晚饭。由于家境拮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父亲也只能准备一只鸡腿。父亲满面笑容将鸡腿夹给爷爷,“爸爸您辛苦了,今天是父亲节,我没什么能表达对您的感激,这个就给您吃吧!”在一旁的孙子馋得直淌口水,但他知道这是给爷爷的节日礼物,就在一旁默不作声地看着。爷爷嘴唇颤抖着,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口。他突然夹起鸡腿转身放到了孙子的碗里。孙子看见香酥油黄的鸡腿躺在自己的碗中,就像观赏一件渴慕已久的珍贵玩具,左看右看,乐得合不拢嘴。爷爷还一个劲地说:“鸡腿还是给我大孙子补补身体吧,小孩子不能饿着,会长不高的……”孙子慢慢地夹起鸡腿正要往嘴里送,忽然感觉到一道异样的目光射在自己的脸上。他看了父亲一眼,瞬间仿佛领悟到了什么。他马上又笑呵呵地站起来跑到父亲跟前将鸡腿放到了父亲的碗中。这时,父亲严肃的脸像严冬的寒冰一下子被春风融化,紧闭的嘴角也马上咧到了耳根。就这样,鸡腿在孙子、父亲和爷爷之间传递。他们传递的哪里是一个鸡腿啊!那传递的分明是是一份孝心!夏日的暖风从窗外徐徐往餐桌上吹,将三人的笑声充盈整个房间。

这段文字设定了特定的时间,一下就可以将画面的内容细化。然后补充出三人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就将人物性格化,让读者明白他们的内心和为人。同时用了一些修辞,使表述不至于生硬而无趣。

那么,这样的表达是不是就够了呢?我觉得还不够啊,好的文章要有怎样的追求呢?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讲的作文的第三层转换,就是让文章的思维走向深刻。因为文章如果就事论事,仅仅停留在文字和事件的表面是不能够正真让人触动的。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就应该要求自己的作文能有思想的深刻,每次作文练笔都要把追求思维的深度当做自己作文的必修课。

我们再回到这篇作文上来,现在可以在原来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添加,或许作文的后半部分可以呈现出这样的文字:一只鸡腿看似平常和普通,但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就是爱心和孝心的体现。而这爱心和孝心正是由上一代传递而下一代的,代代相传就会形成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能将一个家庭的美好家风推而广之,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呈现出一种怎样和谐而美满的生动图景呢?由小而大,一点一点,点点滴滴汇聚出笑容盈盈的中华大地!

这样一来,作文就有了深度,由一个家庭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由一个鸡腿的传递深化为家风的传承,以小见大,就从一滴水珠中看到世界了。

你看,将这些文字串联起了,再加些过渡照应,增添一些场景的描写,就可以最终形成一篇文章了。这就是作文成文的过程,你看明白了吗?

如果我们遵循从“物”到“文”的转换思路,在平时作文中关注到自己的作文是怎样完成这个转换过程的,那么我们对作文的认识就会逐渐加深,写作的水平就会逐渐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作文训练第二次讲座----读懂满分作文,弄懂人类表达的规律
涵养好家风 春节正当时
好家风
“时间都去哪儿了?”进入2014高考模拟试题
师利国:挂有四块牌匾的军人之家立下新家规
贺毅‖家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