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课手记3:跟着任公学论证

跟着任公学论证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胡腾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收录了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这是七年级教材两篇议论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七上课文《纪念白求恩》),对还停留在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编者把它编入自读课文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这篇课文该怎么学呢?当然,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让学生感受作者逻辑的严密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领略梁任公平实而带有书卷气息的语言风格感知流淌其中的充沛文气也是教学的要点之一。

但是,如果纯粹这样操作就会失去新鲜感和兴趣点。如果一开始接触议论文就以理论和概念介入意图建构学生静态议论知识系统,可能事倍功半。笔者尝试从学习论证方法的角度用比较感性的方式带来学生归纳梁启超议论的技巧。

课堂用这样导入,“你们想提前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吗?梁启超的议论功力深厚,清代诗人、政治家黄遵宪曾评价他的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可谓推崇备至。你们一定知道他的文章《少年中国说》。那么任公文章究竟有什么魅力?我们现在一探究竟,学一学厉害导师的方法”,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然后巡游课文搜寻其方法的蛛丝马迹,总共发现了六处方法的印记。

其一,文中三次写到“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次是:“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第二次是:“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第三次是:“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这多次出现的句式就在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一种论证的方法——追因法。运用追因法可以很好地将论证深入下去,一改我们说理肤浅的倾向。

其二,文章第三段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这是“不独……如此,就是……都是如此”的句式。还有这一句:“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是“一日……一生……”的句式。这两者看似不一致实际上运用了同一种论证方法——扩展法。前者是在空间上扩展,后者是在时间上扩展。运用扩展法可以将论证视野打开,给人磅礴的气势之感。

其三,第三段结尾作者这样写:“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这里“所以我说”就是运用了第三种方法——“总结法”。总结法通常是在段落的结尾或者文章的结尾出现。

其四,第四段开头:“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翻过来看”就是运用了第四种方法——对比法。从事物的另一面换一个角度来说明,从“苦”的对立面“乐”上阐发,使得论证更加全面。

其五,引证法。作者在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和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话,论证忧国忧民的圣贤志士日日尽责任便能从苦中得乐。

其六,文章结尾段写道“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是什么论证方法呢?这是联系当时现实,设想有人提出质疑,摆出可能出现的责问。我们可以称之为——树靶法。在文章论证可能陷入停滞时,适时摆出可能的反驳,推进论证进一步深入,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当然,文章还存在着其它一些论证方法,比如思辨法等,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以上六种如果掌握了写成一篇像样的议论文应该不成问题。

跟着梁任公学习议论文,跟着名家学习文章,是一条学习的捷径。作家们无时无刻不在文章中告诉我们该怎样写,可是往往我们眼拙,看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梁启超: 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哲理短文14: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