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到毫不费力——读《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庄子在他的《养生主》里这样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人生苦短,知识无边,用有限的生命追逐无涯的学问,是很危险的事情。但人生偏偏就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中:无数人耗尽一生投身学问之中犹如飞蛾扑火,却仍无怨无悔。明知求而不得,但执着以往。人生的荒谬在这里,人生的意义也在这里。面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现实处境,显然不讲效率的付出是不值当的。所以,为追索更多的学问,必须经历更加刻苦的训练以节约时间收获更多。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头脑中只有对刻苦学习的简单认知,即定下目标,制定规划,付出时间,至于有多少收获,能摘多少果实,这个只能看天收。表面上表现得随意淡然,“不强求,不执著,不住相”,实际上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也心存焦虑,放不开,也舍不下。“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既然是一个俗人那就投入世俗情感中,那种凌空蹈虚的缥缈之境不适合食五谷杂粮的自己。这本书打开了一个更加具体可行的世界。全书的核心词是“刻意练习”。如何刻意?和我们平时认识的有意识去做事情有什么区别呢?作者说,刻意练习和其它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方面上存在差别。一是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二是,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导师必须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有一些可以传授给别人的有益的练习方法。这两个方面和我正在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正严丝合缝吗?教育的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那些最杰出的教育家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而我们的老师每天不都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吗?甚至我们教师自己不断地进修培训,也时常能拥有布置作业的导师。所以,我们教师和学生是最适合进行刻意练习的啊。第一,刻意练习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我们教师不正好拥有这样的教学技能吗?第二,刻意练习要求学习者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这和教育提倡的“最近发展区”不是同一个理念吗?教育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激发他们的潜能。第三,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不是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教育的目标要细化,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到课堂目标,以期待学生一系列微小的改善。第四,刻意练习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要让教育有效,前提就是学生的专注力,学生紧盯目标,控制过程。第五,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这不就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强调的元认知知识吗?我们设计评价量表,我们让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不就是进行反馈和调整吗?这样看来,刻意练习本来就是我们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应有之义。原来,天下的书本浩如烟海,读到最后才发现,所有的书本都讲了一个道理——真理。每一本书都是真理树上开出的一朵花,朵朵花组成灿烂的世界。那么赶紧练习起来,不是随意,而是刻意。我们不要再把自己命名为“智人”“知识人”了,我们要把自己视为“练习人”,这才是审视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最恰当方式吧。历经不断磨砺,刻意再刻意,然后你的努力之后,是别人眼里的毫不费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