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丛懒顾皆缘君
——林语堂《苏东坡传》
读有所感
所见
《苏东坡传》从人物的出生写到离世,从家庭生活写到社会活动,展现苏东坡的生活历程。
全书共分四卷,即童年与青年(1036—1061)、壮年(1062—1079)、老年(1080—1093)、流放岁月(1094—1101)。
所得
崇拜一个人可以到什么程度,林语堂给出了答案,他说对于李杜的崇高与伟大更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于是,林语堂开始变得不那么客观了,把苏东坡描写成集儒道释于一身的政治家和诗人。把所有好的称谓都给了东坡,“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大文豪”“大书法家”“巨儒政治家”“酒仙”等等诸如此类的名称让人目不暇接。像“伟大”这样必须慎重的词在这里几乎是脱口而出。
对一个人过于偏爱,难免有时意气用事。林语堂在书中对王安石颇有不满之处,认为他的变法产生了悲剧效果,几乎忽视了变法的的改变和好处。
当爱一个人太甚,就会自然而然戴上有色眼镜,我们读的时候需要比作者更加冷静——特别是当作者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时候。
所摘
1.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
2.凡有极权主义提出来,不论古时或现代,基本上的呼声,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在历史上,多少政治上的罪恶都是假借“人民”的名义而犯下的。
4.人民对一个政权是否爱戴,只有在那个政权失势之后才能知道。
5.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