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添境界
——《人间词话》
读有所感
所见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自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以来,颇受世人的青睐与关注。
所得
“境界”一词从诗词鉴赏术语到文学鉴赏术语再到人物评鉴术语,以至推广到一切艺术和人生的分辨,一词可当千百言,王国维真乃大家。
“境界说”如此受到推崇和使用,王国维应该是始料未及的,他只不过是想评评古诗词却如此“火出圈”,这是为何?皆是因为他用最精确简练的语句,用洞观若火的笔力,将他人需要长篇大论的评述归结为一个词。
“境界”一出,谁与争锋?书中有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如此这般,能入亦能出,方是大家”,这不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吗?我们有时钻得进去,思得深入,却又困于其中被人事所惑,缺乏出的能力,所以没有高致可言,人生陷于平庸的泥淖而抽身不得,哀哉!
去王国维那里找一点境界,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然后去窥见他那“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庶几有得。
所摘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2.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3.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4.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红楼》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5.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6.惟诗人能以此须㬰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