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美学画一幅肖像画
——《美的历程》
读有所感
所见
李泽厚以深邃的目光,凝炼的笔墨,囊括了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从远古图腾,一直讲到明清工艺,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该书为中国美学史“勾画了一个整体轮廓”,为中国美学勾勒出一幅肖像画。
所得
我国历来有审美的教育,但美学的概念直到十八世纪20年代才引进。是谁把美学的概念引入中国的呢?学者们都认为是王国维最早把美学理论引入我国的,他将西方美学理论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相互融合并加以新的解释与传播,从此,美学理论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但要把美学梳理和系统化还得看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本书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透过表面探究深藏其中的艺术追求和民族精神。是艺术的发展,也是中国审美人格的发展。从生动活泼、大气豪放的浪漫一直到深刻内敛、心怀家国的现实。
阅读这一幅美学画卷,如赏《清明上河图》从郊外到城中再出来,经历几千年的历史人文变迁,不知不觉间得到美学熏陶和民族认同。
作者在行文中不时插入自己睿智的评价,读者如金宝殿,时见珍珠。
所摘
1.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2.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3.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和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4.魏晋时代是一个突破数百年的统治意识,重新寻找和建立理论思维的解放历程。……是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艺术的中心。
5.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构成了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的一面。
6.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事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气。他们才真正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7.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结底仍然是现实生活。
8.战国秦汉艺术,表现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突出风神、思辨;盛唐诗歌展现意气和功业;宋元山水体现心境和意绪;明清小说戏曲描绘世俗人情。
9.历史的行程远非直线,而略一弯曲却可以是百十年。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