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寄语杂谈|如何建立领域知识树-科研训练第1讲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庄想灵 & 马国杰


领域的知识树是你关于一个领域的心理模型,可能包含如下成分:
  • 什么这个主题很有意义 (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 当前研究进展到何种程度
    • 要的研究者 (有哪些科研大佬?)
    • 主流的研究方法 (自己掌握的与需要学习的方法?)
    • 已知的主要研究结果
  • 有什么可提升或改进的?
 

1. 建立知识树的顺序:文献有别

要建立知识树,就需要读文献。但在读之前,你需要明白你要建立的树的通用结构,下图是我给留学生上课的课件,包含了要读的文献类别

1.1. 根:阅读教材

作为一个完全的新手,最先从根部读起,即基本的可能的教材,比如对于交通安全中的人因这样的主题,你可能需要简单阅读《人因工程导论》《工程心理学》这样的书籍获取人因学的基本知识;其次阅读交通安全中的人因,比如《道路交通安全心理学》。

而对于饮食心理学领域,国内教材匮乏,可以阅读国外的Psychology of Eating and Drinking, 或 Psychology of Food Choice 了解领域的框架。其次是阅读国内相关领域的一些教材,譬如《消费心理学》《健康教育学》《行为改变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等等。

对于我们组,我们会不断地输出领域知识,引导后入门的学生快速进入相关领域。

1.2. 枝干:阅读综述

随着基础知识的掌握,你可以开始阅读本领域的经典综述,大致了解该领域的进展。一个领域有大量综述可以帮你快速入门,但同时也意味这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你能做的突破性工作就少了很多。对于新的领域并没有综述,而完成综述正是你的目标!你需要根据大量的细枝末节(文献)总结出树的枝干来。

注意,这里的综述不一定是发表的综述,它也可能是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者你师兄师姐所写得总结性文档

1.3. 茎叶:阅读具体研究文献

这个层次的文献阅读时我们常规意义上的文献阅读,即你需要对一篇具体的研究进行分析,获取其关键信息,了解它与你的大主题有何关系,对你的研究有何启发。由于这是重中之重,而且几乎占据你90%以上的时间,故在第2部分进行详述。

1.4. 新叶:追踪最新文献

科研不断发展,你就不断要更新你建立的知识树。获取最新进展主要依靠期刊目录更新,可以通过RSS(如Inoreader)订阅感兴趣的期刊的Feed,或通过搜索引擎订阅特定关键词的Alert,也可以查看相关学术会议的报告,或者通过Web of Science的引文或期刊追踪服务,追踪相关期刊的最新目录或感兴趣的文章的最新引用情况。具体哪些期刊是“相关期刊”取决于你的研究方向,但通常是你在阅读文献中频率最高的期刊就是你该订阅的期刊。

2. 和一篇具体的文献打交道

2.1 获取文献

一篇具体的文献可能来自于导师或拟定月的期刊列表,但更有可能来自于你已有的文献和你的检索。一篇文献的参考文献是潜在相关文献的宝库,你需要熟悉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所有文献,不断地在新文献里顺藤摸瓜,直至阅读文章时里面的核心引用你不需要查看reference列表就知道作者在说哪个研究。

至于文献的检索,一般适用于普通搜索引擎的常用语法学术检索也适用,你可以从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这样的综合搜索引擎,也可以从特定出版机构的平台检索,这些网上教程非常多。我这里仅写一些实际检索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 用什么词去搜索

检索和阅读分析文献往往是不可分的,因为初步检索时确定的搜索关键词可能是不准确的,例如要搜索时间知觉,关键词可能是time/ temporal/duration perception/estimation/cognition等相关词汇,但是作为领域的新手并不知道要采用这些关键词。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依据自己能够想到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相关的文献后看里面使用的关键词和引用的参考文献,以发现更多更准确的关键词,再次进行检索,直到能够精准确定所有需要的文献,类似于滚雪球。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覆盖所有文献,你最好记录自己使用过的检索词。

  • 何时结束搜索

何时结束搜索取决于自己关心的问题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但如果一直没有看到某个自己设想的研究并不代表该研究不存在,所以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一个大致的判断标准是根据滚雪球的方法检索文献,且多次更换了可能的关键词,依然找不到新的文献时,就可以停止搜索。
  • 是否需要全文?

对于大部分的文献,有全文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学校没有购买相关数据库,可能无法下载到全文信息,此时需要根据摘要判断文章的重要性。如果仅从摘要已经获得了想要的答案,则到此即可。如果确实需要文献全文,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获取:
  1. 去作者个人网站主页或Research gate主页、非学术搜索引擎进行更大范围的查找。

  2. 下载Sci-hub desktop,或访问网页https://sci-hub.tw/,根据doi获取文献,下载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31809890

  3. 去小木虫等科研论坛求助 给研究者写邮件索要【效率低】


2.2 阅读和分析文献

阅读一篇具体的文献,相当于跟其他研究者聊天,只不过每次聊天的形式固定;最终目的是确保自己想过的东西不是别人很早之前就做过的。阅读和分析文献的教程很多,我进希望你记住三点。

2.2.1 和自己的目的联系起来

随时问和我有什么关系?能对我的研究有什么帮助?除了了解当前领域进展建立知识树,阅读文献还有两个其他目的:(1) 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依据:研究论文与普通聊天的区别在于你每说一句话都要有依据,不是自己瞎想。而这些依据大部分来自文献,所以才称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或写作方法等。每一个目的需要阅读的内容和精细程度不一样。可能80%的文献都只需要阅读摘要或者文章的某些部分;只有20%甚至更少的文献才值得花费时间去逐字逐段地阅读。参考以往文章:研究生应当如何阅读文献你需要时刻记得自己的目的才能不被大量的文献淹没,同时也不被一些不懂的细节拦住。

2.2.2 分析性阅读

对于一篇需要精读的文献,针对不同的部分,需要问如下问题
  • 研究背景部分: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做当前研究

    • 以往研究说了什么 (what) 

    • 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gap)

    • 作者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question)

    • 准备如何研究 (how)


  • 研究方法部分:熟悉研究流程,达到自己能够重复该研究的程度

    • 被试的选择要注意什么:招募渠道、控制和预筛查手段

    • 验程序:变量如何定义、测量和控制的

    • 实验仪器:眼动,脑电,核磁等,研究问题对仪器的依赖性

    •  统计:作者为什么采用该方法(数据类型、目的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 结果和讨论:如果自己面对作者的结果,你会如何分析和解释?

    • 作者如何根据数据得出结论:主要发现是什么,数据如何支持这个发现

    • 作者的发现和以前的发现有何关系:是否相同,为什么,对于改进现实问题有何意义,存在什么问题


  • 文章点评相关问题 【重要】

    • 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有问题,对结论的准确性有何影响;如何解决和弥补该问题     

    • 文章的优点有哪些:写作逻辑清晰?实验方法新颖?变量控制严格?图表展示创新?       

    • 基于该文章的发现和从中获取的其他知识,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有哪些? 


2.2.3 做笔记

由于人的记忆缺陷,没有做过笔记的文献基本等同于没看过的文献。你可以选择使用typewriter直接在pdf中做简短标记对某些结果进行解读和概括,也可以在文献首页甚至是新建空白页或者在文献管理软件譬如Endnote中的Research note写下对整篇文献的解读,但一定要留下痕迹。

我推荐直接在文献上做笔记,这样的笔记更情境化,而且结合Docear的跳转功能,可以直接从某个节点跳转到文献中做笔记的地方。当然,文献管理的方式因人而异,如何更好的促进对文献内容的整理和提取是最关键的,你需要磨合并找到最好的方式坚持下去,因为以后科研生活中想要切换一种知识管理的方式的成本并不低。

3. 如何管理多篇文献

文献管理不仅限于专业文献的管理,也可以是普通文档的管理,在只有少量文献时,其重要性并不明显,然而关于一个研究主题的文献可能成百上千,这就要求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去组织管理文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即
(1)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     
(2)分析和组织文献信息,便于回顾、思考
(3)写作时引用相应的文章

第(1)点的需求和普通文件管理一样:根据记忆线索快速定位文件,取决于文件命名线索和搜索工具;我推荐使用标准化的文献命名重要作者.year.期刊缩写.Title,例如Koh.Wong.ea.2014.SafetySci.Safety evaluation of pedestrian behaviour andviolations at signalised pedestrian crossings.pdf ,其中ea.代表还有其他作者。这样的文献命名不仅有利于直接浏览(对人来说)获取核心信息,也有利于检索(对电脑来说)。你喜欢名字在前还是年份在前,取决于你习惯性的知识组织方式,究竟是人物聚类记忆的方式,还是编年史的记忆方式,但我建议与导师的存储结构类似,这样更方便交流。

命名好的文献可以扁平化存储,并用Everything软件搜索,而不是建立多层文件夹。
 
第(2)点分析和组织文献,我推荐使用docear(注:当前该软件已不更新,从长远看不一定是好的,我希望你能体会它组织文献的思想,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其他工具),如果你仅依靠电脑的资源管理器和普通的写作工具如word和notepad组织文档和笔记,则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层级关联仅仅利用文件夹分类很难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同一篇文献可以分列在多个主题下时。同时,对某篇文献做的笔记难以管理(回顾、使用) 。

相比之下, Docear 是针对科研优化的思维导图,最核心的功能是自动导出在pdf文档中做的笔记生成思维导图节点,方便后续整理分析。其优势在于以树状的方式管理参考文献及笔记(是的,这两点可以并列而不是后者是前者的附属),更容易建立对研究全局的认识。而且颜色,符号等各种标记对于信息可视化非常有益。

每一种工具都自带了一种思维方式,Docear所带的思维方式和我从众多的读书方法中找到的阅读思想一致:任何文献或信息都只是线索和证据,并非我们的关注点,我们真正的关注点由我们的目的决定。使用思维导图组织文献能够让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式相结合快速建立领域知识树。而且由于你已经提前按照大脑的知识框架存储好了文献,后期的写作会十分顺畅。
 
第(3)点引用文献,我推荐使用Endnote(你也可以使用Docear自带的JabRef或者zotero)。写作时需要的文献都必须遵守特定期刊的格式,手动书写特定的格式非常耗时。如果投稿需要换个期刊,甚至需要重新换种格式,Endnote可以帮你自动化调整格式。文献引证信息和文献分离的方式看似混乱实则效率更高,因为我们原本就是在不同地阶段去使用两种信息,而且大部分你看的文献并不会成为你的参考文献。如果只用一个软件管理文献和笔记,Endnote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当自己标签化的笔记存储在endnote中的research note中,也很容易搜索和提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快速了解目前自己所处的研究领域?
第7章 文献综述
国内外知识地图研究比较分析(上)
如何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极简“知识发现系统”史
读研or读博攻略 | 如何快速且有效的阅读英文文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