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找导师讨论科研:请收下这份“不挨骂”行动指南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马国杰

导师会不会骂学生?有的会,甚至听说组会中被骂得哭鼻子,但我不会,骂人的话很难说得出口。标题中的不挨骂即是不受批评的意思。学生与导师多半是合作者的关系,如果比作登山,导师是领队,是带领学生征服山头的伙伴,而学生因为相对缺乏经验,必须响应领队的判断,除非有证据证明领队是错的。

这些年带了一批学生,从本科到硕士生,大大小小的项目和论文指导了几十个。这期间,自然也密接了几十个年轻后生,后生的个体差异不得不令人吐槽,有的是天之骄子,一点就透,有的如榆木疙瘩,不好雕琢。孔夫子告诫师者要有教无类,我也本着这个思想指导学生。然而,既然作为凡夫俗子,或者尚未开窍的天之骄子,你多半需要认真仔细地读完这篇不挨骂指南。

指导学生是一个与学生交互的过程,我属于佛系科研人员,做研究看缘分,无论指导谁或指导什么项目,在我所掌控的范围内,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如果你不找我讨论,不自己给自己设定个截止时间,那么,你很难完成项目,因为我不会推着你往前跑。我希望有进取心的学生来推我一把,因为我的理想是躺平,而你们要毕业、要出国、要评奖,你不着急谁应该替你着急呢?

事实证明,近年来能够在课题组发表文章的同学,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更有超强的执行力。但是,这还不够,他们往往还有一个强大的成就动机。有些学生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毕业,在被毕业逼得焦头烂额时,终于逼着自己做了点东西,这是最拙劣的成就动机,在这类动机驱使下的毕业论文一般也是漏洞百出。后生们别老盯着自己90后或00后的不良标签,你们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需要志存高远,至少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努力一把,以后往往不会混得太差。

如果你有较强的成就动机,那就来推导师一把,要不然导师真的躺平了。导师也是人,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有些人做科研废寝忘食(譬如庄老师,我不打电话很难离开办公室回家吃饭),有些人就想天天躺平(譬如我,好像在西安躺平也没啥)。所以,若想让自己的研究顺利地开展,研究成果又能入得导师的法眼,你需要做的就是“逼着”导师给你干活。

导师平常也很忙,除了指导学生,做个教书先生,导师还得做家务带孩子,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串每日要完成的清单。不仅如此,导师还有个爬山的嗜好,“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这些年,我走访了秦岭七十二峪(实际包含300+秦岭北麓沟道),徒步了秦岭一百零八峰(不止,只是为了押韵,表达很多的意思)。这些是导师的户外生活,平行于工作,同样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如果你不来推我,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更不会主动“为你工作”。

不过,一旦有学生来找导师讨论,导师马上会进入战斗模式,简单的问题迅速反馈,复杂的论文修改可能花费时间较长,但一直都处于紧急又重要的时间管理窗格内。对我而言,学生的事儿是最迫切需要处理的事儿。如果你不来找我,也不发邮件“骚扰”我,我只能天真地认为天下无事。

为了节约时间,为了让我们相处愉快,课题组整理了大量的教程与资源,然而,每次指导学生(部分学生),都会让导师跌落到情绪的谷底。导师是个普通人,心脏的抗跌打能力不够强,还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能期待的就是导师个人素养高,即使批评你,也比较委婉。不过,你当感到高兴,尽管你一次次刷新了导师对你的认知,但导师还是没有放弃你。最坏的结果是,导师判定你“孺子不可教也”。

为了自身的情绪健康,我花费了几个小时码这些文字,旨在梳理出一些常见的问题,作为你找导师讨论的检查清单。如果这里面没有你犯的错误,那么恭喜你,导师纵然会提出一些新问题,至少情绪不会太坏。

在我们课题组,找导师讨论,主要由以下情境:

  • 研究主题的确定

  • 研究方案的修正

  • 研究程序的审查

  • 研究结果的汇报

  • 研究论文的修改

  • 其它都不是事

一)研究主题的确定

  1. 有一件事要悄悄告诉你,导师只会提大方向,不会告诉你具体的主题,除非把你当小学生。另外,研究主题的确定是一个交互的过程,起初导师所想可能距离具体的研究项目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我们(尤其是你)通过阅读文献和讨论,逐步把问题具体化。

    想挨骂:“老师,这个题目好大,我不知道做啥,你给我个具体的立马就能做的研究吧”。

  2. 如果导师告诉你做什么主题的研究,文献梳理是你需要做的第一步。你需要知道有没有人做这个主题,比较相关的主题是什么?谁最早做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延伸出哪些研究问题,这些研究问题中有哪些对于国民更有现实意义,最近这几年的进展如何?这时,要注意的是,不可以掉进文献海里出不来了,要牢记你读文献的目的。具体方法,参考 寄语杂谈|如何建立领域知识树-科研训练第1讲

    想挨骂:“老师,我搜不到文献”。或者,确定主题后,一直在读,今天1篇,明天1篇,只要问进展,就说在梳理文献,但没有任何输。

  3. 主题探索中,你可能要跟导师共同讨论一些重要文献。注意,你的pdf文件有没有按照课题组规定的命名方式,譬如:年份.姓名.杂志缩写.标题. 导师希望你的电脑中也以此方式命名管理文献,并配合everything工具快速的检索你的第二大脑。这种小细节看似死板,实际上是为了给后期提取文献设置线索和标签,十分重要。具体的文献管理方式,可以用endnote或你喜欢的其他方式,但都要遵循方便使用、具有可拓展性的原则。不能文献一多就乱套了。对于endnote文件,不要以为网站导入的就完全正确,要参考出版源仔细核对,补全信息。

    想挨骂:所有文件名像从网站刚下载下来的随机字符串,平躺在毫无规则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干净得不知道你看过没有,让你找出某个重要文献,进入一层层文件夹,打开一篇,看半天,哦,错了。换一个,啊,又不对。应该是这一篇吧,打开,咦?我记得明明就是它啊...导师在旁边干等着。

  4. 在确定主题中,导师逐渐喜欢做选择题,不喜欢判断题和问答题。如果你能提供一些有待讨论的选题(至少自己能说出个一二来)供导师选择,那么,导师会对你充满感激。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选定了一个方向,就开始坚定地做下去,以你这有限的时间能自由探索的方向真得不多。

    想挨骂:“老师,能做的东西都已经被别人做过了,我找不到可以做的东西。这个领域不好,给我换一个吧”。

  5. 如果你在Excel中做了文献梳理,那么,你是否按照课题组Excel梳理论文的模版进行整理,发送给导师的文档是否在末尾标记了年月日,譬如:文献梳理20210922。这是为了存储你的文档,你也应当有效管理自己的文档,做到命名有规则,命名不重复

二)研究方案的修正

  1. 当你走到这一步,说明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献基础,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事,要参考哪些核心研究。如果导师问起来,你应当有文献和文献笔记可供审阅。

  2. 提出研究问题,多半要写一个简单的Proposal,一句话概况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简要(复杂也可以)介绍当前的研究背景,介绍已知研究存在的问题,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该问题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你准备采用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以及预期结果等。记住,无论任何时候,提交文档一定要注意文档格式,详细见论文修改部分。

    想挨骂:“老师,这是我的研究设计”。一看,里面只写了自变量,因变量,一段话描述了你如何做。问你为什么选择这样安排自变量和实验场景,“感觉应该是这样吧,我也不太清楚”。

  3. 永远记住一句话,放在脑子中的万千思想,不如写在纸上的只言片语。当你将思想转化为文字时,构思文字同样也是在梳理思想。所以,不要夸夸其谈的找导师讨论研究方案,导师需要的是你的文案。

三)研究程序的审查

  1. 我们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较多,有些人用眼动,有些人用问卷,还有人做Field study,不同方法研究流程不同,不过,在实施之前,一定要有导师审查环节。

    想挨骂:“老师,数据我已经收完了!”我:惊喜中隐藏着不安,“你已经做完了!?” ,一查,发现你的实施过程漏洞百出,看你执行力这么强,不忍心训你,实际上这是手走在脑子前面,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2. 如果做眼动实验,结合我们组公众号上的学习资源以及课题组内部的学习文档,自学眼动编程和数据分析。当你完成程序制作时,如果没有任何报错,你需要自己做一遍,把结果导出来自行检查一遍,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找导师或学长审查程序设计。提问的时候,请注意讲清问题背景,你已经有过的探索和尝试,其结果是什么。通常,我不主张自己新建一个程序,课题组有大量的眼动实验模版,随便找一个相似的改改呈现的刺激或方式即可。自己新建程序,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问题。参考[眼动技术] 只讲一次!如何系统的学习眼动追踪技术。当然,不管做什么实验,都有大量的细节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和学习,每一个拦路虎都是你学习的机会。

    想挨骂:(没有上下文地来办公室,或者截个图,标记个代码)“老师,你看这里程序卡住了”怎么办?

四)研究结果的汇报

  1. 恭喜你喜提数据。有了数据第一步就是汇报数据,汇报数据不是让你把SPSS或R导出的原始统计结果发给我看,而是在Excel中用数据透视表或图表列出详细的结果找我讨论,具体参照课题组的学习文档。有时候,你可能使用不同的视角或方法分析同一批数据,那请将每一种单独保存整理

    想挨骂:问你结果是什么,“老师你先等下”,然后用十几秒的时间打开了SPSS,翻开了结果,发现里面全是你多次尝试的历史记录结果,上下拖动把我看得眼花,还没找到让我看的版本到底在哪里。问你用了其他方法没有,“还没有,我去试试”,或者“试过了,我记得结果好像差不多”问你在哪里呢,“我就试了一下,没保存”。更糟糕的是,可能给我看了半天结果,发现,“哦,不对,不是这次处理的,文件搞错了!”

  2. 讨论数据,要带着思想。你不能只有数据,找老师给你编故事。当你拿到数据时,你应该依据Proposal提出的假设,以及参考的理论,去理解数据,并给导师讲故事,看导师是否接受你的故事。当结果和预期不一样时,要把几种可能的原因梳理出来。

    想挨骂:”哎呀,老师,结果太糟糕了,完全和预想的不一样!”问你可能什么原因导致的,“不清楚,实在太糟了,天啊,我还怎么毕业啊。。。(一脸哭丧不思考)

  3. 导师可能会问的问题,数据筛选标准是什么,分析的指标是否是以往研究常用的指标,处理数据用了什么统计方法,被试有没有剔除为什么剔除等?这些是你需要准备回答的问题,也是你在处理数据中都要形成文本记录的东西。

    想挨骂:问你极端值筛了吗,没有。或者筛了,但是问你什么标准,“就是值看着比较大,感觉不现实”。。。我求你了,别把我带到学术不端的泥坑去。

  4. 最好的方式就是带着整理好的数据(有word文本),带着思想,给老师讲个故事,并展望接下来的研究出路。

五)研究论文的修改

  1. 当你拿到数据并分析完毕,论文写作是一场硬仗,必须快速拿下。无论写中文还是英文,没有目标杂志前,以APA格式的规范为准。必须做到两个星期内完成初稿,不能写文章拖拖拉拉永远看不到成稿。

  2. 当你写完第一版,最好检查一下有没有以下文章提到的问题,参考:[寄语学生] 本科生毕业论文自检清单

  3. 你需要按照课题组的写作模版来完成写作,模版设定了样式、并对每一部分写什么内容提供了简要说明,可以最大化节约你在搭框架、调格式等方面的时间。格式,是内在思维的体现,如果你的文章连导航栏都没有,标题层次乱七八糟,我只能认为你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

  4. 内容要完整,形式要规范。

    a.    如果你写的是英文文章,专业术语一定要参考以往文献,确保专业术语无误。写作语言感觉拗口的的句子片段可以通过Bing等工具检索,看是否有人用过类似表达方法。

    b.   检查文章主体是否有缺失部分,包括方法中的被试、材料、仪器、程序、数据分析等环节,并检查所有大标题小标题的顺序是否正常。

    c.    结果部分是否介绍了数据的筛除方法与标准?是否介绍了各项研究指标的定义?当比较两个条件的显著性时,是否将各条件的平均值以及标准误(非标准差)呈现出来?如果要避免写出平均值,必须做出相应的三线表的Table,呈现相应的数据或结果分析

  5. 关于一些看似小事的格式,必须重视起来

    a.    检查一下文档的基本格式,是否做到了美观大方。如果参差不齐,没有必要发给导师找批评。

    b.    扫一眼参考文献,看看是不是用Endnote导入的APA格式,管理的文献是否存在其它格式的问题,诸如姓氏名字颠倒、页码缺失、大小写混用、杂志名称问题等等,如果有此类问题,在Endnote中更改,然后update之后再提交给我。只有当我们已经确定了最终版本,才会将参考文献转为Plain的格式,方便进一步修正文献格式。

    c.    看一下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的表述是否遵循APA规则?统计指标斜体,p值统一保留三位小数,譬如,p = .012。当p 小于.001时,一律写成p < .001。除了报告方差或t检验结果以及p之外,需要报告效应量。

    d.    表格是不是三线表,如果不是,继续修改。表格是否跨页呈现,跨页呈现的图表极不美观,需要放置在同一页中。图表格式是否统一,是否有流程图或演示图,要记住“一图遮百丑”,一图抵得上千言万语。

  6. 如果你对文章部分格式有疑问,不管是数据格式,还是方法写作,参考以往课题组发表的文章或者你阅读的好文章,要学会通过观察学习

  7. 和导师来回合作修改文章时,要做好版本管理。对于导师批注过的意见,做出答复和修改,导师修改过的内容,认真思考为何这样修改。

    想挨骂:写的文章没有层次,不知所云,对格式规范视而不见,上次给你提出的问题,修改过的毛病,下次还这样。同一篇文章给你修改一处,不知道修改类似的问题。直接将所有导师的修改混迹删除,但是要修订的内容,不改正。

六)其它都不是事

       找导师讨论多半是科研的事情,其它事儿都不是事。不是导师不想和你讨论家长里短,是导师希望你没有杂事,一心扑在学术上。希望你能在该努力的时候,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去努力把科研变成一种习惯,培养思维的习惯和行为的习惯。当你习惯了这样思考问题,习惯了这样阅读文献,习惯了这样管理文档,习惯了这样说话写作,那么,恭喜你已经习惯了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研究人员,而不是只知道干活的工具。

       你要相信,把当下每一天过好的人,未来的运气不会太差。高山之巅的蓝天白云一直在那里,就在等待有志与力的人去欣赏她的美。同志们,加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研小组里有哪些有效的组会形式?
被导师“放羊式”培养,现实太骨感,读博太悲催!
读博是一种生活方式
科研新手该如何找到合适的文献?| 开启科研之路
啥是科研?协和学习八年我终于入门了!
研二期间,我是怎样成功发表两篇SCI并拿到国奖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