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哀悼的心理生理学研究:眼动,心率,皮肤电,你知道多少?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周娟

1.引言

在我们的生命中,丧失是无法避免的,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哀悼,因为有效的哀悼能够让丧失的这些东西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哀悼作为一种人类重要情感,通常被认为是失去亲人或与个人有关物品的自然反应,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重度抑郁症。在哀悼期间人类依恋系统也被激活,且哀悼作为一种低动机强度和高度唤醒的情感,与悲伤具有同样的生理反应。目前的情感研究多集中于恐惧,愉悦等,而对于哀悼没有过任何研究,对哀悼进行心理生理研究将对抑郁症的治疗有所帮助。

2.研究问题

哀悼场景与控制条件(中性场景,依恋场景)相比,以眼动数据,瞳孔直径,心率变异性(HRV)和皮肤电活动(EDA)作为主要参考标准,在心理生理反应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3.研究方法

3.1实验准备

研究样本为77名成年志愿者,平均年龄为21.9岁,其中51名女性,26名男性。由于生理记录过程中数据丢失,最终只有43名被试被纳入EDA数据分析。所有被试视力正常或矫正正常,戴眼镜的被试被要求佩戴隐形眼镜。

在实验中使用的眼动装置:Tobii TX- 300。

3.2实验流程

在开始和结束时让被试观看放松的电影,之后测量基线瞳孔直径,EDA和HRV的固定交叉,随后向被试伪随机展示哀悼,中性,依恋三组场景图,一组包含8张图片,每张图片呈现12秒,刺激间隔为10秒,实验中需要记录眼动数据(AOI内首次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持续时间,总注视持续时间,注视次数),瞳孔直径,HRV和EDA的变化。

3.3实验数据解释

3.3.1眼动数据:综合而言中性场景与哀悼场景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依恋场景与哀悼场景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3.3.2瞳孔直径数据:依恋场景与哀悼场景存在显著差异,中性场景和哀悼场景也存在显著差异。

3.3.3 EDA和HRV:HRV条件下依恋和哀悼场景不存在显著差异,EDA条件下均不存在差异。

4.研究结果

哀悼刺激与中性和依恋刺激的注视模式相比,存在特定的眼球运动模式和瞳孔变化,但是在生理参数上(EDA和HRV)与依恋刺激没有区别。

5.讨论

哀悼场景存在特定的眼球运动模式,从动机强度理论可以得知哀悼在认知方面趋向于内在认知探索,瞳孔变化显示依恋和哀悼场景存在相似的情绪唤起,可以解释情绪处理过程中潜在的认知和动机以及唤醒机制。评估的EDA参数在条件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可能解释是由于研究中的刺激代表了图像场景,允许主观解释,哀悼诱导是不够的。

6.感悟

本研究是首次对哀悼进行心理生理研究,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参考哀悼心理可能存在的积极意义探寻更多的心理生理反应,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不同路径。而从本研究的局限可以引起思考,在材料的选取方面一定要慎重,只有有效且合适的实验材料才能为实验研究起推动作用。

7.参考文献

Alexandra Hofmann,Tilman Grünbaum,Simon Liegl, Pierre Sachse,Ulrich Lobis & Thomas Maran.(2022). A psych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ourning: There are two sides to the story. Motivation and Emotion, 46:276–290 https://doi.org/10.1007/s11031-022-0992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缺爱型抑郁康复前后,眼神完全不同:抑郁时​眼神里没了光,瞳孔在诉说着曾经的苦难
喝葡萄酒有助于女性心脏健康地跳动
【论 著】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Apple Watch也出事儿了,据说监测健康的数据不太可靠!
肉体与精神出轨哪个难容忍
【报告】EDA行业研究框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