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侃红楼人物

 闲侃红楼人物——张道士

《红楼梦》中的张道士有两个:一个是玉皇阁张道士,擅长捉怪鬼。一个是清虚观的张道士,他掌管“道录司”大印,被封为“终了真人”“大幻仙人”大家称颂为“神仙”的道长法官。看来这是个道行颇深,名头极大的有德道士。

 在中国元代,统治者敬道抑佛,在明代明王朝初期利用道教建立王朝,所以也是以道为主,后来转为敬佛抑道。清代基本上是佛道并举,都比较敬重。但是清王朝初期顺治时代以佛为主道为辅;雍正时期则以道为主,佛为辅;直到乾隆时期两种宗教才平分秋色。雍正皇帝信奉道教,崇尚长生不老炼丹之术。所以在这个阶段道观道士颇受青睐,但佛教也并不排斥。如贾敬不理家事朝政,“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一心想作神仙……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第二回)有人分析这个爱炼丹的贾敬是影射雍正,听起来似乎也有些根据。加上文中常有“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和“造衅开端实在宁”的暗语覆射,便更为理直气壮,好像《红楼梦》就是讲曹家和雍正帝的纠葛、恩怨。每每要找出书中人物与王朝的某某人对应,是某某人的原型之类,等等。其实这种判断过于牵强和偏执于探私察密了。更直白一点儿的讲,也太小看了曹雪芹,完全低估了这位旷世难得的文学巨匠的胸怀,也否认了这位中华伟大小说家文学艺术的创造魄力。当然小说的故事背景及人物塑离不开生活的真实,离不开个人经历和社会的变迁。可是如果刻板的这么去硬套,见风就是雨,按图索骥,那么《红楼梦》到真的不成为小说,更不用讲是空前绝后的文学巨著了,反成了变相的传记和史书了。所以别人有什么看法,会有他们的根据,也是他们自己的自由。我不赞成,也是我的自由,我的观点。正如对《红楼梦》的研究,我只以前八十回为讨论对象,从不对所谓后四十回进行评论一样。一个根本不属于曹雪芹《红楼梦》的东西,在研究《红学》时,不应占有什么地方,不必花费什么气力。

道与佛在《红楼梦》中占去很大篇幅,女娲炼石、疯僧跛道、空空道人、情憎等,从一开始便是由佛道而引进。那个神秘的疯僧跛道时隐时现,忽来忽去。贾宝玉降世有他们,林黛玉幼年有他们,薛宝钗制药有他们,贾瑞迷恋王熙凤临死照镜子有他们,宝玉王熙凤中邪生病有他们,甄士隐出家有他们,柳湘莲消失有他们……。总之,阴魂不散,佛道难分。在书中世俗的僧庙尼庵很多:智通寺、水月寺、铁槛寺、姑子庙、达摩庵、善才庵、水仙庵、牟尼院、馒头庵、栊翠庵、蟠香寺、瘟神庙、葫芦庙等。道观庙院更是不少,如阎王庙、玄真观、玉皇阁、清虚观、玉皇庙、天齐庙、土地庙等,看来无论是僧庙,还是道观其香火都十分旺盛。

而清虚观则是道观中最盛的,就因为观主的名气太大,无人可敌。这个观主就是张道士,又称张法官。他是被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又被当今皇帝加封为“终了真人”,是当今荣国公的出家替身,现在又执掌天下所有道观的“道录司”的最高长官。这个道士身上不仅有道袍法衣的斑斓,头上还笼罩着皇帝的金色光芒。“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当皇贵妃元春指示,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时,整个贾府都沸腾起来,几乎倾巢出动。到出发那天,“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一位青年公子,骑着银鞍白马,彩轡朱缨,在那人轿前领着那些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却是鸦雀无闻,只见车轮马蹄之声。”(第二十九回)一个祈求家族平安兴旺的祈福消灾的盛大活动,就此拉开帷幕。念经颂佛,大做道场,还安排各种戏本演出有神仙戏、有世俗戏,有歌颂太平,有颂扬和谐的。显然清虚观的确规模不小,除了道观诵经法事之外,文化艺术活动也相当齐全,庙观音乐和舞蹈戏剧,也一应俱全。

为何清虚观能有如此排场气势,除了当朝皇帝崇尚道教之外,还因为张道士经营有方关系甚大。

其一,张道士从很小时,便替荣国公贾源出家,是荣国公的替身,这应当是张道士走上辉煌的起点。他随荣国公地位权势加强如日中天而不断上升,自然也成为他在道教权倾一人的政治靠山。在明清两代不少官宦贵族之家的子女,或因病因灾,或为保佑吉祥平安,希冀神灵能够驱邪奉吉,心向佛道。而自己却并不能剃度出家,去为僧为道,为了满足这种心愿,便从民间买身替自己出家。这样的人便成为“替身”。替身也需事先经过审查检测,还要对其培训学习经法戒律,出资安抚其家庭生活,经常为被替的主人祈福祝安、诵经。这种宗教替身方式甚至历代皇帝也有这么做的。

其二,在明代每种教都有全国最高的管理者,而道教则为“道录司”,如明代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在京师设道录司,隶属朝廷礼部之下,是全国管理道教的最高机构,下设正一、演法、至灵、玄义等官,系正六品,而“真人”为二品,如张道士被当今皇帝封为“终了真人”,就是二品官掌握全国道教寺院和信众。地方上道观的管理机构,称作“道纪司”“道正司”“道全司”,均属于“道录司”管辖。因此张道士的实际权力很大,他既是宗教中的最高管理者,又是国家的行政官吏,可谓左右逢源,教俗皆香。

其三,张道士当时已经八十岁,而贾母活不到七十岁,贾宝玉才十五六岁,一直精心呵护与宁荣二府的紧密关系,也时时注意这个高官贵府的权力变化和转移。他对贾母、宝玉、贾珍、凤姐们奉承恭维是无微不至的,又常到二府内走动。所以他对太平醮的演颂,非但做在其表,更做在其内。他借用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巧妙的向贾府送礼,讨好贾母,他用盘子托送了五十多件宝贝,“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嵌,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贾母批评他太奢侈,张道士反而讲这不过“一点敬意……老太太要不留下,倒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象是门下出身了。”由此可见这个道士的为人是十分老道油滑。他为娘娘做好事,为凤姐女儿办寄名符,为宁荣二府做吉祥祈福道场,的确是尽心尽意,周到勤勉,所以才能在数十年中道运亨通。

其四,老道十分明白贾母一心系在宝玉身上,也懂得荣国府第四代的继承人,在家族中的地位,与自己前途的关系。因此他对宝玉格外关照,一请“通灵宝玉”让全观道士瞻仰、祈福。二回赠珠玉金银以示报恩。三夸奖宝玉字好、诗好、长的好、好到跟荣国公一模一样。四替宝玉找婚姻。这些作法无一例外,皆是讨好贾府里的最高统治者的欢心。

显然,张道士的努力不会白费的,他的道教身涯会随荣国府的兴衰而兴衰的。唯一能让宝玉高兴的是在老道呈献的礼品中有一只“赤金点翠的麒麟”。因为与史湘云收藏的小麒麟十分相似,而引起宝玉莫大兴趣,并由这只公麒麟而埋伏下后来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争论,又扑朔迷离的演义出许多令人猜测的故事。除此之外,张道士让宝玉极不愉快的就是他当着自己、黛玉、贾母等所有人的面,给他提出与另外一个陌生女孩子的婚事,这完全违反了宝玉心中唯黛玉不娶的心愿。而且,张道士与贾母的讨论,他又不能加以制止反驳。所以“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宝黛爱情的无望。宝玉与史湘云关系发展的可能性,为后来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猜测潜力提供了瞎猜乱议的空间。

曹雪芹从一提笔就是写的清代现实故事,同样从一提笔他就打算模糊自己写的是清代的事。“无朝代年纪可考”。可是小说毕竟会有一个年代地点问题。这样,作品虽然南腔北调,京话吴语,京城无定处,人物有真假。可是他到底把朝代还要安在明代王朝中。这书中道士的“道录司”,秦可卿养父秦邦宪工作的单位又是“营缮司郎中”,这些部门和官名均是明王朝的东西,清代没有这种称呼。从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极力回避清王朝痕迹的用心,防止遭到无端政治迫害,再度降临到头上,毁坏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日录,分出章回”的《红楼梦》小说。

元春让全家做三日平安醮,自然是出自保佑全家老少平安吉祥,一切安康和顺。为什么她要这么做?不就是因为世事难料,风云变幻,朝廷中官起官落相当频繁。登高必跌重,谁又可“永保无虞”。人世无法控制,便投向神仙佛道,以求心灵安慰。但是就是被称谓神仙的张真人、张仙人也无法拯救荣宁二府的颓败,甚至连张真人自己也难免其灾的。明代后期朝廷对日益猖獗的道教实行抑制政策,作为国教的道教逐渐消弱,从而转向民间和世俗,成为炼丹、卜卦、跳神、养生戏剧的民俗活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的毁僧谤道
[红楼品读]以审美代替宗教的先行者——曹雪芹(26)
五岳中唯一一座佛道共生的圣山
【国学知识】中国古建筑分类:宫观
花开见佛诗画5则
红楼佛与道: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