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侃红楼人物

 闲侃红楼人物——王济仁

《红楼梦》的宁荣二府,属国公之爵,在社会中是高级统治阶层,既王公贵族之列。所用的医生都是太医院里的正式医生,其中一部分太医是专门为皇帝、皇妃等皇室成员看病的,称之为御医,其他太医则为王公贵族服务。这种医院、医生,也只在京城才有。地方省、州、县则没有太医之职,均是民间的药堂、药铺才有大夫。看病、写方、配药,合在一起办理。更多的则医是医,药是药。大夫上门看病人,诊断病情,然后开处方,由病人家属再到药铺,照方买药,这便是民间大夫。还有的则是请江湖郎中看病,然后再买这种游医自制的丹、丸、散剂,省钱省事。小病常是这么处置。

而王济仁则属于太医,是六品御医,有正式国家颁发的行医执照。其医术主要是家传的,叔祖王君效是朝廷有名的御医,擅长看脉息。王济仁不仅继承了祖传的医术,也承袭了太医的衣钵。他本人为六品级别的御医,有资格进入皇宫,为宫廷显贵们看病。而平时也给一些贵族大臣看病,久而久之,这些医生便成为一些王族公府的私人医生,宁荣二府家中就有好几位常来常住的私人医生。现代的所谓私人医生,私人保健,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只是仅在皇族和大臣中间流行,而百姓则是无此幸运。这些秉公兼私的太医,大都数是有正式官俸,又可收到私家定期的“年例”。“婆子笑道:‘王大夫和张大夫每常来了,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一大趸儿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这个人新来了一次,须得给他一两银子。”(第五十一回)这个婆子提到的“王大夫”,便是王济仁,而新来的那个人,就是胡庸医胡君荣。

胡庸医乱诊病,瞎开药,招致贾宝玉生气。特别是看到胡庸医开的药方,完全是不看对象,不公男女,药量又重,非常恼怒,给了出诊费后赶走。宝玉道:“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罢。”结果还是请了王济仁来看病,他“先诊了脉,后说病症,也与前头不同,方子上果然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那分两较先也减了些。”通过给晴雯看病,说明了贾宝玉对一起长大的晴雯的那种深深的关切呵护。表现了这个公子对中医、中药知识的了解。当然更主要的是说明医生中也有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的区分。王济仁便是属于医道较高,家传渊源较深,责任感较强的好医生。

袭人被意外踢伤,而踢伤他的人却又是宝玉,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情人。“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对宝玉来讲,心中也万分不安。因为自己一时忿愤,认为丫环们竟敢无视自己的尊严和权威,拿自己开心,让自己在门外被淋了一身雨水,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当院门刚一打开,就一脚踢去,低头一看却是袭人疼的蹲在地上,这时才后悔起来。

袭人的胸肋被踢伤“头上发晕,嗓子里又腥又甜。”吐在地上,一口鲜血,这更使宝玉惊慌,心中极为不安。马上要烫黄酒,要“山羊血 峒丸”给袭人治病。

第二天又急忙把王济仁找来,将病情详细告诉了他。“王济仁问其原故,不过是伤损,便说了个妨药的名字,怎么吃,怎么敷。”显然王济仁是按跌打损伤,外敷内服,外消肿,内止血化淤的诊疗方式,以成药开的方子。果然过了几天,袭人的伤损就渐渐好了起来。

贾母在大观园中,两次宴请家中女性,尽情欢娱。加上刘老老的加入,更是热闹非常,吃喝玩乐、诗歌戏舞,充满了人伦之乐,展现了天国盛景的太平、吉祥的美好世界。天上人间诸景备,尽显富贵真详和。但是,生活太好,享乐太过了头,势必走向反面,所谓“乐极而生悲”。暴饮暴食,胡吃海塞,极享受之乐,必生疾病之患。刘老老一时吃了那么多滑腻之物,喝了那么多酒,又遭凉风一吹,消化不良,肠胃不适,就必然跑肚拉稀,头晕眼花,分不出东南西北,吃进多少好东西,又都全吐了出来。幸亏她是久惯劳动,经常体力劳作之人,一吐一拉,将积存之物排了出去,也就并不大碍。

但是,对一向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和养尊处优的老太太来讲,就不容易恢复。凤姐笑着埋怨道:“你别喜欢,都是为你,老太太也叫风吹病了,躺着嚷不舒服,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了,在那里发热呢。”(第四十二回)于是就请医生王济仁来了。

贾母是荣国府的老夫人,贾家的“太上皇”,她的任何小病、小灾都是两府中的大事,贾珍、贾琏、贾蓉这侄孙、侄重孙三人把王太医领来了。“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台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导引进去;又见宝玉迎接出来。见贾母穿着青縐绸一斗珠儿的羊皮褂子,端坐在塌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环,都拿着蝇刷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插金的人。王太医不敢抬头,忙上来请了安。”

人们看了这一段描写,无论如何不会认为这是在请一个医生来看病,倒象是一个草民百姓去朝觐皇后太妃,所以已经是六品官阶的太医,走进这种王公府宅,仍然“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见到病人“不敢抬头”。由此可见在等级森严;封建礼教苛刻的传承中,这种无形的势力压力是多么巨大。到了这里贾母还要盘问一番,姓什么,有无祖袭。当知道王济仁身居六品供奉,又是太医院正堂掌门人的侄孙时,说了句“原来这样,也算是世交了。”才慢慢伸出手来让王大夫诊脉。老太太坐在床上,王太医盘一条脚坐在小炕上,歪着头进行诊脉看病。

显然,王太医是第一次进入荣国府,又是当面给贾母看病,没有真本事和胆子是绝对不敢应承这种差事。事实上,王太医的确是医道精通,家传独到。所以,他认为贾母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偶感了些风寒其实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常暖着点儿,就好了。”他的方子真正的是饮食清淡些,老人穿暖和些,不要经常脱脱穿穿的。同样凤姐的女儿大姐,也抱来看病,凤姐认为是着了凉,还发烧呢。可王大夫却通过诊脉,反而说什么毛病也没有,就是吃多了,消化不良。这祖孙二人得的是同样的毛病:吃多了,吃太好了,吃的过油腻了。只是对贾母讲的含蓄一些,而对大姐儿却直白爽快得多。王太医“诊了一诊,又摸了一摸头,又叫伸出舌头来瞧瞧,笑道:‘我要说了,妞儿该骂我了:只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少吃点,饿两顿,什么毛病也没有。或许当今不少富裕起来的人家,所得的富贵病,营养过剩病,纵欲过度病,都应该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

贾宝玉以为林黛玉要回苏州,永不再来,心急攻脑,一时昏迷失智,不省从事,全府上下顿时闹翻了天,这时王济仁再次被请来诊治。这次来虽然又见到贾母,因为是世交,彼此熟悉了一些,就没有那么多森严规矩。可是看见宝玉屋中那么多人,一个个低头不语,宝玉嘴角有“津液流出”,他也不知发生什么事。中医“望、问、闻”也无法施展,只好拿着宝玉的手诊了一回,判断为“急痛迷心”症。却不清楚为何而起的“痰迷”现象。于是他说道“世兄这症,乃急痛迷心。古人曾云:‘痰迷有别:有气血亏柔饮食不能熔化痰迷者,有怒恼中痰急而迷者,有急痛壅塞者。’此亦痰迷之症,系急痛所致,不过一是壅塞,较别的似轻。”他正在自我叨唠,掂量琢磨贾宝玉的病究竟是属何种痰迷之症时,贾母打断他的思考:你只说怕不怕,要紧不要紧,有没有生命危险,“谁和你背药书呢!”他这才肯定的说:“不妨不妨”,没有什么危险,开方子吃药,包在自己身上。其实王济仁的诊断是准确的,下的药也是恰当的。所以吃过他的药,“果觉比先安静”。这就是中医诊脉的科学性。

同样,在晴雯吃了王济仁开的药后本来逐渐好转,后来晴雯又突然转重。王济仁也是从脉象上准确看了出来的第一次诊脉开药后,第二次看视时业已好转,第三次反而加重:“昨日已好了些,今日如何反虚浮微缩起来?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第五十三回)

他诊断的果然不错。只是晴雯并非因为吃多了东西,确实是“劳了神思”。在前一天晴雯为了宝玉的孔雀裘烧洞,熬了一夜,加班加点,费尽神机心力才把那个烧洞补上,完好如初,可病却迅速加重了。叫“勇晴雯病补孔雀裘”。

中医未象西医分科明细,专业分工细微。许多病症的诊断都是混合于一体,采取诊脉之法。不过王济仁似乎更擅长风寒、肝脾、肺胃之内科症,以及跌打损伤的外科病,于妇科到未见得出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的小姐丫鬟看病能挂上专家号吗?
王太医:贾府的家庭御医,治得了黛玉的病却救不了尤二姐的命
古时就医看病等级森严
王夫人给林黛玉换的太医,为什么姓鲍?原因可能不简单
《红楼梦》里的名医:王太医
红楼梦 贾宝玉急痛所致无大碍 解铃还须系铃人 紫鹃一到赛神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