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中医学堂】北宋一代大医朱肱-运用五行学说把伤寒论发扬光大

伤寒论六经

传足不传手

古典

中医


SHANGHANLUN

《伤寒论》起源

北宋一代大医朱肱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分享:北宋一代大医朱肱--运用五行学说把《伤寒论》发扬光大。

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有三大祖典:第一本《黄帝内经》、第二本《神农本草经》、第三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所著,由于那个年代写书非常困难,所以《伤寒杂病论》的流传完全是靠手抄本。随着时间流逝,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变得残缺不全,不再完整。这时《伤寒论》的第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出现了--太医令王叔和。

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本书的一个残缺本,仔细一看,这真是慧家之真髓。因为他精通中医,知道这是一本奇书,于是他竭尽全力到民间高价收购此书。收集到各种各样的手抄本之后,他又进行归纳整理,才有我们后世能够看到的《伤寒论》。他把它归结为二十二篇,记录了三百九十七条的治法,处方一百一十三种,总共有五万字。

有了这本书之后,我们古典中医才算是理、法、方、药真正完整了,所以王叔和的功劳是极为重大的,从此以后,《伤寒论》在中医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本书写于东汉时期,由于历史久远,后世很多人不明白《伤寒论》的精要,它的精髓到底在哪里?到底怎么来运用它?怎么诊断?怎么治疗?这些都困惑着很多很多医家。不要说初学者,就是一些在医学上已经走了几十年的有家传、有传承的老中医们,他们对《伤寒论》都拿不准、吃不透。

SHANGHANLUN

朱肱研究伤寒论

北宋一代大医朱肱

直到宋朝,又出现了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医家,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朱肱。朱肱生于1050年--1125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读书人,进士,做官的,可惜他对为官之道不感兴趣,对医学却孜孜以求。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研究《伤寒论》,一定要把它达到可以传之于世的目的,他也成了那个时代的医学博士。

他发现《伤寒论》里面的辩证方法叫做“六经辨证”,但是六经辩症又被人们众说纷纭,有的人觉得“六经”只是一个名词,没有一个具体位置。各家各派都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感悟,最后就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确定的、准确的说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大家都认为这只是疾病深入的一种层面、一种层次,它跟人体好像对应不上,不知道怎样去确定它的界限。

后来《伤寒论》传到国外,在国外,对中医最热心、学得最好、甚至发明创造、当然也有断章取义的两个国家--日本和韩国。

日本人把《伤寒论》的六经认为只是六个名词,他们认为只要把症状抽出来对应上,有这个症状就用这个药物,这个思路本身没有错,但是他们把《伤寒论》与我们中国的另外两本书分隔开来,他们认为《伤寒论》是一本独立的传承,它和《黄帝内经》没有关系,它不是《黄帝内经》拿出来的一个理论基础,是另外的门派。

然后又认为《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没有关系,也是另外的门派,这是日本人的看法,当然这个看法也影响了很多中国人。民国时期好多人到日本留学,看到日本人把《伤寒论》研究得这么独到,又把它拿回到中国,导致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学《伤寒论》,看起来是中国人在教,其实来自于日本,这叫“出口转内销”。

他们把《黄帝内经》这些最根本的东西全部丢掉,把《神农本草经》里面一些关键性的东西丢掉,而形成了他们日本人的做法。

SHANGHANLUN

朱肱对伤寒论贡献

北宋一代大医朱肱

朱肱对《伤寒论》的贡献在哪里呢?

他认为《伤寒论》来自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六经就是《黄帝内经》里讲的十二经脉的其中六条经脉。然后跟《神农本草经》对应起来,《神农本草经》有很多很多的中药,他认为《伤寒论》才一百一十三方实在太少了,所以他再加进来一百多方,达到两百多方,处方更加完备。所以他在历史上是承前启后的。

《黄帝内经》来自于古典道家,古典中医跟古典道家是一脉相承的,对阴阳五行学说非常注重,日本人把这些全部丢掉,觉得这些没用。《黄帝内经》没用,阴阳五行搞不懂,也没用,全部丢掉。而朱肱牢牢地把控住这个,把它写入书里,有一句话叫做:“伤寒论六经传足不传手”,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研究而来。结果发现用这个方法,在诊断疾病上打开先河,治疗起来效果特别好。 

有个小故事很好玩,有一天,朱肱在南阳行医,当时的长官太守慕名来请他去诊治。经过望、闻、问、切之后,给他开了一个小柴胡汤,就是经方的原方,没做任何改动就开给他,让他吃三副,这个病就可以好。由于这个小柴胡汤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他也没给出具体说法就离开了。到了深夜,这个病人打发他的仆人急匆匆赶过来,“砰、砰、砰”敲门,朱肱喊到:“什么事啊?”仆人说:“不得了,吃了您开的这个药之后,病情反而加重了!”朱肱说:“怎么可能呢?”不相信,赶紧穿上衣服,急匆匆跑过去一看,病人病情真得加重了。马上问怎么回事,后来发现他吃的不是小柴胡汤,而是小柴胡散!

中医有很多制剂的方法,有汤、散、丸、还有膏等等,这里面大有讲究。汤剂是直接把药性融入水中,它的作用特别快,汤剂是通过经络起效,散剂就慢得多。所以他服用散剂之后,在胃里没有消化,堵在那里,这个病人腹胀、胃痛。朱肱赶紧亲自给他抓药、熬药,结果两剂痊愈。这说明了他的一些思路是对的。

SHANGHANLUN

五行学说浅析

北宋一代大医朱肱

中药有各种各样的做法,起效最快是通过经络,通过经络最快的必须懂阴阳五行。这是我们道系的中医,今天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要怎么才能够知道自己先天的阴阳五行的强弱呢(人一出生,先天有的在某方面强,某方面就弱)?

把我们出生的年、月、日、时写下来,去查查万年历,就知道了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这里面重视一个“日干”。

“日干”代表我们每个人自己信息的一个中心点,一个太极点,以它为中心。比如说我们的日干,一定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其中一个。假如是甲,那我们本身的日干属木,这个木到底是旺是衰,就很重要了!

根据旺衰来看看我们需要什么。怎么看呢?很多人搞不懂。今天我就介绍给大家。

首先我们要知道天地的变化,四季春夏秋冬对人的影响之大,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第一个上来就要看月,而月是看天干重要还是地支重要呢?我们说“地支为根”,地支更重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甲木,夏天火旺,木生火,这个木就会变弱。为什么?木都去生火去了,自然就变弱了。如果是春天那就好了,春天属木,这个木的根扎在春天里面,木就会越来越旺。如果是冬天,水生木,还可以。如果秋天就糟糕了,秋天属金,金克木,那这个木就更弱了。这就是春夏秋冬对日干的影响。它占多大的比例呢?一共有八个字。这个季节的影响所占比例几乎达到一半。

然后再看年上的天干地支,再看时上的、日上的。最后才知道我们这个日干到底是旺是衰。

其他阴阳五行同样也是这样看的。就是首先我看年上的天干地支旺衰,月上的、日上的、时上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以其中一个为太极点,用另外的看谁多谁少。

打个比喻,如果我是甲木为日干,然后整个八个字里面有四个字甚至五个字都是木,可想而知那木就非常旺,哪怕是那个季节不对,比如说秋天,那也不弱,就是它因为字多而把它推旺了。我们如果懂得这个的话,那我们就知道先天的阴阳五行,通过道系的方法进行祈福来补充它,也可以在我们修炼时,面对的方向来补充它,甚至在选择房屋风水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补充。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治未病,病还没发作的时候,已经被我们治好了。这才是“大医精诚”。

SHANGHANLUN

朱肱撰写活人书

北宋一代大医朱肱

朱肱的最大的贡献是写了一本《活人书》,《活人书》把《伤寒论》进行了完善,今天大致给大家进行一个分享。

治疗疾病时是不是没有药就没办法了?有办法。既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我们的手掌、手指点穴,推拿、按摩,当然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华佗发明的古典中医体操。通过我们的肢体运动打通全身的十二条经脉,我们的病就会好。

当然有侧重,比如一个人刚刚得了感冒,在太阳经,由于它是传足不传手,所以一定是在足太阳膀胱经这一带。怎么办呢?练习这个体操来打通膀胱经,膀胱经在整个背部,如果我们能够让背部发热,通过做体操让他微微出一点点汗,再去喝点稀粥,那轻微的感冒、伤寒,就会一扫而空。     

是不是只有华佗发明的这个呢?其实还有好多,我们将来会指导大家。针对人体的金木水火土,针对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全部都有。古典中医的体操,是通过我们做手脚动作和肢体运动,将全身身体疏通开来,疾病痊愈。对疑难杂症是否有效?同样有效!因为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深度和广度,疑难杂症也可以痊愈。

那么对绝症呢?癌症怎么办?同样有效!这些都是通过我们古典中医的祖师们的大量实践得出的结论。对大多数疾病而言,通过这些古典中医的体操,就会治愈一大半,再通过自我的休养、放松、安静,结合调配我们的思想,对古典中医建立信仰,我们要相信它确实能够治疗一般的小病小灾,也能治疗重病重灾,甚至起死回生!我们要对它有信仰,不要有任何怀疑!如果有谁达不到这个效果,那只能是他还没有掌握这门高深的学说,而不是这门学说有任何问题。它和现代医学没有任何矛盾。

作为一个个体得了病,可以想办法综合治理。这是道家的多角度,也是我们古典中医的伟大之处,就像把人体分成十二条经脉。而张仲景《伤寒论》把人体分成六个层面,它都是来自于多角度、多层次。就像楼房的一楼、二楼、三楼、四楼、五楼、六楼;就像八卦有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说到这里,就要到结束的时候了。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对我们的古典中医建立一个坚定的信仰,相信它能够治病。治小病,治重病,治大病,治绝症,完全没有问题!当然我们也不排斥现代医学综合治理。大家可以写写感悟,尽量坚持天天收听,天天学习,最终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从《黄帝内经》探讨中医体质分型新模式
六经辨证如何入门.六经辨证口诀和总结. 中医六经辨证常用吗 ?六经辨证的技巧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04.11.21中医药报第4版)
中医简史(三) | 中医经典——难经
让中医五运六气学说重放光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