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济民:改诗漫谈(二)

史济民:改诗漫谈(二)


(续上期)

五、改形式

1、七律改七绝

有诗友写了一首七律《游青云寺咏蒲松龄先生》:

青云古刹石阶升,绿雾松风故事凝。

几度春秋书伴佛,半窗风雨夜挑灯。

骆途井水澄奇志,丘壑丛林憩矫鹰。

碑载蒲公诗二律,轻吟浪和众山应。

改诗者点评:

“骆途”不知何意?“诗”和“二律”,也有点重复。“应”作动词时是仄声。写七律没有精彩的一到两幅好联,七律就立不住脚。这首七律有点松松垮垮,东拉西扯,层次有点乱。中间两联最好有点分工,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或者一联写景一联议论,否则就缺少变化。这样的七律还不如浓缩成一首七绝。改诗者建议改为:

僧窗风雨伴灯清,绿雾松风故事萦。

碑载青云几行句,丛林丘壑有吟声。

熊东遨《求不是斋诗话》说:“七律诗抽出中间两联,首尾便成绝句者,应打入冷宫;去首尾而成绝句者,宜送去劳教;中裁而成两绝句者,则冷宫、劳教俱不能收,端的不可救药矣!”此言可供参考。

2、七律改五律

有诗友写了一首七律《无题》:

恨不愁时来一壶,人前醉倒莫相扶。

苍茫风雨压灯黯,迢递行程厌影孤。

之子十年成浪掷,于斯一梦竟模糊。

惘然哭笑无聊甚,去住浮生总未如。

被改者改为:

愁时来一壶,醉倒莫相扶。

风雨压灯黯,行程厌影孤。

十年成浪掷,一梦竟模糊。

哭笑无聊甚,浮生总未如。

3、七绝改五绝

原作《粉笔》:

纤纤玉体舞婆娑,直面浮尘磨砺多。

手挽童心齐步走,清清白白一支歌。

改者点评:“婆娑”与诗题不合。如将句首两字去掉,依然无碍诗意,何不以五绝出之。改作:

岁月未蹉跎,浮尘磨砺多。

爱心凭手挽,童趣一支歌。


六、大改文字

《枫林苑》2017年第2期《吟苑悬壶》栏目中有原诗《秋老虎》:

八月几回仍作威,金风九月令其萎。

清凉大地众民喜,五谷丰登国耀辉。

吴承曙老师点评:写诗首先要文从字顺,表达得明白准确,其基本功就是驾驭语言文字,语言文字驾驭不了,写出的诗肯定疙疙瘩瘩,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古典诗词的独特风格了。语言明白晓畅了,再少一些空话和口号式的熟语,写出新意、写出,隋感、写出思想、写出形象、写出荚感,就不会是太差的诗了。这些即使一时难以完全做到,但我们都要努力争取。试改:

汗飞作雨竟霏霏,更怨凉风也久违。

且喜农家宜晒稻,任它炎夏肆余威。

吴承曙老师的点评十分到位,改后的诗作也很好,改诗也改得很辛苦。问题是改后的诗作与原作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是一首新创作的诗了。当然这种方式的改诗对提高诗友创作水平还是大有好处的。


七、对改诗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袁枚《随园诗话》: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竟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

改自己的诗词作品如此,改别人的诗词更不容易,因为你必须先进入别人的意境、了解别人的想法、甚至要了解别人诗词的背景,否则就容易隔靴抓痒。

1、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修改

如本人有一首诗《看海》:

大连重到鬓毛斑,沧海依然是壮颜。

风鼓白帆帆似箭,人冲碧浪浪如山。

少年哪管乾坤大,花甲方知世事艰。

曾许江湖泛舟愿,秋心却在海天间。

这首诗投稿到《楚韵》诗刊被采用,但改了六个字:“沧海依然”被改为“依旧沧溟”,“人冲”被改为“潮生”。“沧海”改为“沧溟”是为了避免犯题;“人冲”改为“潮生”是为了对仗工稳,虽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还是被我采纳了,因为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并不是一回事,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

2、作为编辑如何修改别人的作品

我的建议是贯彻以下四个原则。

原则一:不改立意,不改事实;基本不改押韵,基本不改对仗,只改平仄。

原则二:实在无法改的,宁可不发表也不硬改。诗人周啸天说:“有人说:'好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话要看怎么说。如果写了一首诗,立意、措辞乏善可陈,不如干脆划掉,下次再来。不好的诗是不可改的。如果写了一首诗,觉得意趣真切,只是有些粗糙,构思、措语、音韵还不到位、不够味,那就改吧。”

原则三:没有领会别人诗意时不轻易改。

原则四:绝不做点金成铁的傻事。

熊东遨先生在《求不是斋诗话》中说:以己之忖度随意改动他人诗句,古已有之,杨升庵改“千里莺啼”为“十里莺啼”是也。然尚假托古本,未敢妄为人师。今之好此道者则不然。凡见他人诗作,不问青红皂白,先挥斧大斫一通,以显其“宗师”身份。甘肃《当代中华诗词选》主编某公最擅此技。余有少作《咏鹤》云:

雨雪风霜不计年,江湖自在舞翩翩。

纵然难得晴空去,也胜鸬鹚伴钓船。

蒙此公从某刊剪以入编,一番斫削,改为:

雨雪风霜不计年,江湖孤影独蹁跹。

纵然难上晴空去,也胜鸬鹚伴钓船。

“孤”、“独”二字犯复且不说,“难得”易“难上”,尤冤煞吾。难得者,四害横行时无晴空也;“难上”者,有晴空而不能高飞也。前者用以纪实,后者则成抱怨。如此垂青,未敢言谢。诗非吾有而着吾冠,后人其谓我掠某公之美乎?志此以备考。

再如,本人写了一首七绝《咏焦尾琴》:

神桐朽木本迷茫,烈火燔烧辨短长。

世上如无识音耳,焚琴煮鹤也平常。

有编辑要将“焚琴煮鹤也平常”改为“焚材煮鹤也平常”,问我是否同意,我说不同意,宁可不发表也不能改。

其实这位编辑连诗的用典和含意也没有弄清楚。因为他把“焦尾琴”的来源与“焚琴煮鹤”成语的来源混为一谈了。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它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质朴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称琴为焦桐。

焚琴煮鹤源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焚烧古琴去煮白鹤。比喻暴殄天物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因此,改诗要点铁成金,切不可点金成铁。


八、结语

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写,作者要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写,置身于社会和时代,拥抱民众和人生。诗是可以实现和自己内心对话的语言,也是可以和整个世界对话的语言。即便作品无法负荷太多的社会或时代责任,但至少应该通过文字间的诗意或是诗句背后的哲理,传递真、善、美的火光。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白居易)。要写出好诗,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再三修改,改到自己认为无可再改为止。所谓“好诗不厌千回改”。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投稿须知

1、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格律请自检。

2、一次投稿15首左右,原创,请勿一稿多投。30天内未刊发,可另投他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律——焚琴煮鹤[七律]
杂感(六)[七绝]
七律题江南风雨图七绝涉春随感
心里的晴空
无锡风景诗一组七律
【雪藻兰襟】锦园春室第二十六期纸刊备选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