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第810篇文章
▼
“下头男”pk“拜金女”
▲
这是两个在网上天天被骂,但现实里怎么也碰不着的群体。
就很神奇。
没有男生会承认自己下头,也没有女生会承认自己拜金。
最有意思的是,真正的下头男和拜金女,反而美美隐身,不在这个舆论场上出现。
人家不打这种没有意义的口水仗,该渣渣,该捞捞,而且外在形象正面的一批。
正经的“下头男”和“拜金女”,其实都找到对象。
因为不管是要让别人下头,还是捞别人的钱,那肯定异性吸引力拉满,有了第一步才能有后面的。
反而那些相互攻击的,都是找不到对象的普通人。
我这个情感博主,不说阅人无数吧,也算是见多识广。
我碰到过很多所谓的“下头男”和“拜金女”,他们远远够不到这两个群体的评判标准。
准确来说,大多数,都只是不知道怎么和异性相处,情商不是特别高,性格上稍微有点缺陷的一般人。
挨最毒的骂,吃最多的苦。
今天一个杭州的粉丝找我聊。
她说最近谈了个男朋友,是一块看话剧的时候认识的。
第一次见面之后,这个男生就有意无意地经常约她,还夸她好看,俩人也很能聊得来。
表白的时候,对方找了个海滩,打开后备箱满满的都是花,星空、海浪,浪漫极了,她也同意了。
但就是有一点。
对方表白的时候,送了个项链,某宝上大概五六百块的样子。
她说自己的首饰,就没有这么廉价的,起码都是大几千的。
她觉得礼物这种东西,要么不送,要么就送个有价值的,能拿得出手的。
像对方送的这种,又拿不出手,但又几百块的东西,纯粹就是浪费钱。
她问我要不要跟对方说,如果说了的话,对方会不会觉得她物质。
emmmmm
怎么说呢。
如果她上去直接跟那男的抱怨一通这礼物有多廉价,自己平时有多穿金戴银,包的。
如果她能先表达一下自己对对方送礼物的感激之情,然后过一段时间,慢慢地在生活中表达出自己的消费观价值观,讲清楚这其中的缘由,让那个男生理解自己的想法,那不一定。
但我很怀疑,她能不能做到后者。
或者是,相当一部分女生都做不到,于是成为了很多男生口中的“拜金女”。
▼ Sally Mason 作品 ▼
我问这个女生俩人认识多久了,她说两个月。
那这不就合理了吗?
站在男生的角度,表白嘛,送个礼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刚认识两个月,人家可能也得评估一下这其中的风险,或者自己的承担能力,以及这个成本,会不会成为沉没成本。
所以对方挑选了一条几百块的项链。
可能在对方的视角里,几百块的项链,已经不能算是廉价礼物了,作为表白礼物,不大不小正正好好。
上去就送大几千的东西,首先他也不是富二代,其次毕竟只是认识了两个月。
上个班还有三个月试用期呢,工资还要打八折呢,更何况是谈恋爱。
虽然恋爱很美好很上头,但是涉及到实打实的钱,没有人会一上去一股脑就梭哈的,都是成年人了,小头控制大头的情况就很少了。
我跟这个女生说,如果一个东西,是作为礼物被送出去,那就不能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去看。
因为送礼物,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对方是怎么想的。
虽然说,你自己的消费观,是礼物要么不送要么送最好的,但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你是收礼物的不是送礼物的,你决定不了送礼物的人的想法,而且你们的关系也还没有到,你能去纠正对方这一点的程度。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对方没有什么表示的前提下,你大概率,也不会花重金在这个礼物上面。
如果对方也是个比较耿直的主,可能会直接质问她“是不是嫌这个礼物太便宜”,再甚至于。俩人因为这个事儿呛起来,最后不欢而散。
那他们在往后的日子里,跟身边的人,乃至跟下一任聊起彼此,大概就是“拜金女”和“下头男”的称谓。
这就是那么多“下头男”和“拜金女”的由来。
但问题是,他们不是啊。
这两个非常主观的评价,一旦滥用之后,就很容易对号入座,也不管这个号对不对。
这边吃了顿饭,可能没有AA,好,拜金女、
那边上去就问对方的感情史,甚至问是不是处女,好,下头男。
就是这么简单。
真正的拜金女和下头男,都要笑掉大牙了好吗。
真正的拜金女,对外一副贤良淑德小鸟依人,吃饭不光给你A钱甚至还替你照相不点贵的,然后等你放下警惕之后,给你捞个干干净净然后一脚踢开。
真正的下头男,彬彬有礼绅士风度,体贴入微非常地尊重你,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之后,该冷暴力就冷暴力,该劈腿就劈腿,一点儿不带犹豫。
而那些经常被骂的“下头男”和“拜金女”,应该有另一个称谓。
老实人。
所谓黑白
哪有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