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第812篇文章
▼
高考高考
▲
我参加高考是2012年。
那年的数学,是葛军出的,一个在数学界闻风丧胆的名字。
葛军出的题有多变态,江苏学子最有发言权。
别的不说,就数学第一道选择题,以往都是送分的那种,结果一上来就给你来个下马威。
它也不是那种,难度高的完全解不出来,但就是需要你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解出来心里还得犯嘀咕,到底对不对。
关键是,这只是第一道选择题。
一上来就搞你心态。
再往后做,每道题你心里都得犯嘀咕。
你这一犯嘀咕,完了,后面越做越完蛋,难度稍微一上去就更慌了。
所以,葛大爷的题,不光难,还诛心,心理素质稍微差点儿,都挺不到最后一道大题。
那年,数学满分150,我考了81,不及格。
因为我数学本来就差,平时也就是个110顶天了的选手,所以心理落差没那么大,心里也清楚题比较难,大家应该考的都不咋好。
但有人不是,比如平时能考130的那种,直接就崩溃了。
我们那年高考,流传着很多怪力乱神的故事。
据说有人在考数学的时候,做题做着做着,突然仰天大笑,然后抓起卷子撕了个粉碎,扬长而去。
还有人考完数学,出来就跳楼了。
真伪不知道,但数学帝葛军之名,那可真的是可止小儿夜啼。
中考前和高考前,我爸都会带我去地里。
也不是说非要你干活,也不是要给你讲什么大道理,更不是什么“考不上就回来种地”的意思。
可能就是农民家庭的一种仪式感。
但我高考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没啥地了。
我们那儿属于丘陵地带,地形相对比较碎,东一块西一块的,种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就把远一点儿几块地,包给别人了。
只有屋后,有一块大概5分的红薯地。
我俩就在那块红薯地里,拉家常,具体聊的啥忘了,但跟考试没啥关系。
可能他觉得我会紧张,但其实还好。
因为我了解我平时的学习情况,知道我的上限在哪里,最差也就是个二本,最好可能能上个很一般的一本,也就这了。
最后考完成绩出来,中规中矩,没有超出我预料,刚好在一本线和二本线中间的那个分数。
我爸还问我要不要复读啥的,我说不了。
对我来说,高考大的意义,不是考上什么大学,也不是未来有什么前途,而是我终于可以离开家了。
高考五个志愿,除了第一个,父母给我报的,在郑州的大学,其他四个,天南海北,我记得有黑龙江,江西,广东等等。
最后还是第一志愿录取,在郑州上的大学。
对中国家庭来说,高考是头等大事。
以前都叫什么鲤鱼跃龙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近些年,大环境的变化,导致这套叙事,没有那么自洽了。
因为这几年讨论的,都是“寒门再难出贵子”,还有“小镇做题家”,还有“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
上学的时候,天天告诉我,时代在召唤,你要好好学习。
于是我好好学习,参加高考,考大学,然后步入社会,迎面就是一个大嘴巴子,告诉我时代变了。
说好的召唤我呢?换召唤师了?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困惑。
因为上一代人给我们打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学历是有红利的。
于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但是你要知道,首先河南没有什么太好的大学,其次河南考上大学更难,考上好大学难上加难。
每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都想把孩子送进大学,送出这片自己汗掉地里摔八瓣的黄土地。
这是执念。
这长衫之所以这么难脱,不只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全家人,都不想让你脱。
于我而言,高考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谈不上改命,但它让我自己,成为了自己。
未来的事归未来去想,当下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
祝福将高考的每一个人。
不论将来如何,至少现在,祝贺你们即将跨过人生的第一个关口,迈向更广阔的人生。
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