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末世灵魂悲歌——试说“如派红学” | 第十篇:梦魂归宗(完)

末世灵魂悲歌


——试说“如派红学”

张奎高

第十篇 梦魂归宗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是黛玉的悲问,更是作者的仰天喝问!在本文结束前,我们不妨也来问一问,以为正解红楼、以为作者正名尽一点责任、安抚一下良心!

《红楼梦》主旨是什么?

开篇为什么从女娲补天神话开始?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在文本中,只是注意者不多。

第一回在说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字后面,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诸葛亮北伐)之三分,武穆(岳飞北伐)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此批已点出作者意旨。

第十一回蒙侧批语:“正写幻情,偏作锥心刺骨语。呼渡河者三,是一意。”

“呼渡河者三”,典出南宋力主北伐收复失地的抗金将领宗泽事。宗泽临终高呼:“渡河,渡河,渡河!”三声后含恨离世。此五字隐藏深意,点明作者从女娲补天神话落笔的苦心。

第十八回靖本眉批摘录庾信《哀江南赋》段落》:“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批者录庾信词以言作者“山岳崩颓,春秋迭代、凄怆伤心的去故之悲。”批者真作者知己,其用心不谓不苦矣!

三段批语,言明作者借女娲补天远古神活,喻神州沦陷,国家灭亡,民族遭难,天伦泯灭。寄望女娲再现炼石,以补崩裂之天,以填陷塌之地,以救末世之人心!

这,就是《红楼梦》的主旨。

戚蓼生曾赞:“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其殆稗官野史中盲左、腐迁乎?”

二、《红楼梦》灵魂是什么?

论述《红楼梦》灵魂的文章多如牛毛、五光十色。然而,如派红学提出的“感恩、醒世、度脱”灵魂之说,应当是首次出现,是独家之说。这个新论在第二篇“梦起江南”中已有提到。现再从文本中撷取几个画面,以证新论既非“胡言乱语”,更非“笨伯猜测”,而是根正苗红、源出文本。

开篇写神瑛侍者(石头)浇灌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只因尚未酬报灌 溉之德。”便乘神瑛侍者下凡,“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 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石头记》故事始于感恩。

第四回开篇诗:“捐躯报君恩,未报躯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诚可待。”未忘感恩,待后以报。

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父母亲都殁于扬州。

宝玉哭焚《芙蓉女儿诔》

黛玉悲叹自己寄人篱下、不能亲往祭祀亡灵,未尽己责。无奈、愧疚、痛苦充满心头;“未若锦囊收艳骨”明为写花,实指史可法蒙难后未留尸骨,空留衣冠冢。只能遥祭哀思,以托感恩。

第七十八回贾宝玉手捧枫露茗,“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的《芙蓉女儿诔》,吟叹出对逝去晴雯的赞美、忆怀。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全书“为千红一哭,悼万艳同悲”的自愧、永怀感恩的凄婉华章!

第一二〇回“一日,行到毘陵驿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净去处。……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只见舡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画面雪白晶莹、圣洁空灵,《红楼梦》在宝玉拜父,虔诚感恩的圣洁、空灵画面中结束。

五幅画面,幅幅感恩,憾心动魄,直叩“感恩、醒世、度脱!”主旨。

这,才是《红楼梦》的真实灵魂!

这,才是《红楼梦》愈传愈盛、雄居天下文章之首的根本!

三、《红楼梦》魂归其主

谁是《红楼梦》作者?谁铸就了《红楼梦》的灵魂?是中国教科书、《辞海》《汉语大词典》等等这些国家权威典籍所载的“曹雪芹”吗?然而,这个族谱无名、清史无份、父名无准、生辰无定、他书无存(仅存半句诗文)的“五无”曹雪芹,实难服众。虽说有人死抱着敦诚、敦敏的几首诗高叫着“曹雪芹不可动摇!”殊不知,倘若“此雪芹非彼雪芹呢?”又该作何论?更遑论这种“倘若”并非少见。而吴雪松先生也有文说《四松堂集》“又打了一次主流红学的脸” 。曹雪芹作者说的“五无”证据如此之多,不知“新红学派”的底气从何而来?其“冰山”的崩塌终有一日必成现实!

如派红学“冒著红楼”之说,无论从其蒙古王族、豪门贵胄、才华超绝、人生阅历、遗留遗存、境界人品等诸方面来看,均为实证、无一虚妄。

更有开卷甲戌眉批有批语暗指作者为冒辟疆。批语曰:“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此批有深意,值得注意!

清末民初有人在《“南张北薛”薛少卿》的一本谜语著作中(“北薛”,指安徽薛宜兴;“南张” ,指福建张起南,均以制谜名世。时称“社中二秀”)载有薛少卿一则“冒辟疆(唐诗)自云良家子”的谜语析注。析注称:“清初文学家、诗人冒襄,字辟疆,号巢民,江苏如皋人。……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亦有子名辟疆。”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张辟疆”条注云:“汉(张)良子。惠帝崩,时辟疆为侍中,年十五,言于陈平,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吕兵权由此起。”“自言良家子”为杜甫五古《佳人》中句,本义为:佳人说自己是清白人家的子女。入谜曲解“良”字作“张良”;并将题面冒襄之姓字,别义为“冒充是张辟疆”。如此一来,底意则成:自称是张良家的儿子。脂批之意即提醒读者注意:作者为自称是张良家儿子的冒辟疆!

说来恐有人更难置信:有证据证明,能铸造《红楼梦》“感恩、醒世、度脫”之灵魂者,唯冒辟疆最具条件!

为什么?因为冒辟疆具有他人所没有的基因证据。什么基因证据?第七十回中,迎春、宝钗所看的道家圣典《太上感应篇》!

而冒辟疆称《梦记》为“此二十年密扎也,幼弟裔刻《太上感应篇》后,屡请付梓,因简旧稿付之。”

这又是什么证据?

因为《太上感应篇》的增注释者是冒起宗!

冒起宗是谁?

因注释《太上感应篇》而中榜花,一生喜诵《道德经》,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储道。效法包拯,言出法随,天性耿介,刚直廉洁,居官数十年,行贿请托无人敢入,官端州时不取一砚,人讥“笨伯”。

他,就是“看破三千色是空”色色皆空的“了空笨伯”—— 冒起宗!

冒起宗!正是冒辟疆的父亲!

至此,还须赘述吗?冒辟疆血液里流淌着“感恩、觉世、度脱”的强大基因!

故:誉《红楼梦》为“东方圣经”应是名至实归!

说冒辟疆是《红楼梦》灵魂的铸造者,是如派红学的精准论定!

《红楼梦》灵魂,当归其主冒辟疆!

《红楼梦》作者,当归如皋冒辟疆!

题词:马俊潼(北京大观园管委会主任)

这,就是如派红学的初论。

这,也应当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科学考定!


结语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小说。其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家心血凝成的艺术作品,它具“真事隐去”的虚幻性、荒诞性、空灵性,亦即“传奇性” ——简言之。即它的文学性。它的价值在文学,而且只能是文学。

故,《红楼梦》研究的本旨如果离开了其文学性、文学价值,就失去了红学研究的本来意义,其路必偏。舍本逐末、盲人瞎马、无稽之谈等乱象是其必然结果。

综观当代中中国红学研究,已被庸俗的社会学占据了其空间,堕入了无边考据的黑洞。将文学当历史、文评当史论、探究当考古、艺术当政治。出现了喧嚣红学即曹学;高举声讨、贬损高鄂、陈伟元的大旗,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的评红热潮。连绵不断、喋喋不休的争论、商榷,纷纷扰扰,热闹非凡。这虽与特殊历史条件,政治对学术的干扰不无关系,但,胡适“新红学”研究中的缺失文学性、无视审美性、忽视文学价值这一方向性错误才是其根本所在。特别是在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口号的鼓噪下,新红学派“考证癖”们“假设”“推算”出来的“五无曹雪芹”,竟然成了不可撼动的《红楼梦》作者,酿成了近百年中国文化史上令人羞颜的最大笑话,更成为近百年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丑闻。良心国人当为此愧恨!

故,红学研究中,呼唤《红楼梦》文学性的“魂兮归来”“还红楼以红楼”。应为首要任务。还《红楼梦》文学性,究其灵魂,探其美学,研究其艺术特征,辨别其写作风格,以此展开红楼作者的研判,还红楼研究之本真。这才是红学之根本、之方向。

是耶、非耶,愿就正于高明。

辛丑冬月    

END
作者简介

张奎高,1950年生,江苏如皋人。笔名路楠、圭圭、雉水大圭等。从事军旅文化19年;转业后,从事地方文化至退休。

 上演、发表过文艺作品、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六部。作词、作曲的大型组歌《永远高歌东方红》获济南军区1976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卷)获南通市2018“五个一工程奖”。

现为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通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李渔研究会(筹)会员。



特邀顾问:张奎高  

顾      问:曹桂明  

策       划:心源清波

总       编:岸芷汀兰

编辑制作:岸芷汀兰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已授权锦绣文萃平台发布

"锦绣文萃"欢迎您赐稿交流合作!!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作者系“明末才子”冒辟疆探微
各解其中味——读《末世悲歌红楼梦》
历史悬案,今日告破?《红楼梦》作者究竟是不是如皋人?
卯年寅月,元春之死,真相并非专家说的那样!
水绘园
《红楼梦》诗抄:知是花魂与鸟魂,昨宵庭外悲歌发;花魂鸟魂总难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