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K1182这辆回家的列车

K1182这辆回家的列车

在兼职的辅导班,我和姐姐开玩笑说,老子以后有钱了,就放弃这他么的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坐飞机回家。这话一半真一半假,但做K1182回家,却会成为我最温暖的关于家乡的回忆。

我坐高铁从永康到义乌转车,在高铁候车室等了好久,心声纳闷,为何没有普快呢,起身询问工作人员,原来普快候车室在楼下左拐的地方。天呢,我怎么这么二!呼哧呼哧的拿着行李箱往楼下跑,苍天,乌压压的全都是人,我这k1182马上就要出发了,这偌大的义乌车站......还好旁边有个帅帅的志愿者小哥哥,告诉我快去23号检票!等我飞奔过去的时候都没人了!原来人家都已经上车了。义乌的车站真的是醉了,先飞奔下去再飞奔上去,然后终于,在列车要缓缓开动的时候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我成功上了8号车厢,然后又在车厢中缓缓移动到13车厢,窄窄的过道,所有人都起身为我让路,连忙道谢。到了我卧铺面前,大口大口的喘气,好像刚经历过百米赛跑一般。早晨抹了点粉都掉了,小脸红扑扑的,旁边的小姐姐和阿姨一脸好奇的看着我。

我主动和阿姨们打了个招呼,一打招呼发现大家都是山东人,熟络起来,聊天、熟悉。想要在寂静中获得快乐,就需要有人打破寂静。

第一个阿姨是平度的,我的邻县,60岁左右,带着自己的7-8岁的外甥一起做火车回家。和小外甥挤在中铺睡觉。阿姨是农村人,她在金华市里给女儿照看外甥,从她讲话中,能听出她那不标准的普通话和方言杂糅的音调。阿姨很朴实,给我看他儿子和女朋友的照片,还给我看她看好的一个小姑娘的照片,问我哪个姑娘好。

第二个阿姨是山东哪里的我忘记了,我只知道她已经55岁了,这是阿姨外出打工的第十个年头。她和老伴一起。这个阿姨给我印象是爽朗的笑声和那洋溢着幸福的脸庞,阿姨很自豪的说她干活很快,老板是按照件数给工资的,她在同等时间内比别人干得多,挣得多。公司提供住宿,每个月300块钱的伙食费她说完全够了,和老伴一年省吃俭用能攒10几万。想必阿姨在45岁左右出来打工也是为了孩子吧,现在阿姨的孩子都已经成家了,我问,那您在家享福多好了,为何还要出来忙碌呢。阿姨说,闲不住啊,干点活多好。我说阿姨您这么乐观,厂子里的年轻人一定很喜欢您,阿姨又不好意思的大笑起来。那个对生活满足,毫无疲惫的笑容我终生难忘。

第三个阿姨是济宁的,她带着侄子和侄媳妇去义乌打工。这个阿姨的脸上写满了愁容和生活的不易。这是阿姨在外打工的第20个年头,她和我父母差不多大,说她的孩子还没有我大。当我问及孩子的成绩时,她摇了摇头。说孩子在家奶奶带,没有时间管他成绩。阿姨说这么多年在外打工已经给儿子买好了房子。这一点阿姨很骄傲,阿姨说在家务农根本就挣不了钱,出来打工挣得多,我能看出阿姨对于自己的工作很自豪。但当我问及阿姨在义乌做何工作时,她含糊的没有回答,我也不便再问。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在乎的“面子”,阿姨一定很辛苦吧,她说南方人动辄就买上千的衣服,她不舍得买,钱不应该随时花,应该存起来留在有用的地方。阿姨在南方都不舍得开空调,只是因为空调的电费是自费的。也许,过年回家是光鲜艳丽的,但在城市里生活一定是不易的,祝福阿姨。

阿姨的侄媳妇比我大两岁,我们俩都在中铺,上去了之后我们俩闲聊起来。她说她16岁就下学了,当时爸妈劝老师也劝,她也坚决不读书了,说要出去挣钱。她说她去过青岛、上海工作,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区工作了。她两年前家里人介绍结婚了,就是上面说的侄子。她说她家里有个小工厂,家里条件也还可以,再加上看着人不错,就在一起了。她说,她有同学读大学了,回家都没有话题和她聊。她问我学什么专业的,我告诉她,她说太深奥了听不懂。她说很羡慕读书的人,自己现在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打工做简单的活计。虽然我不知道以后我会何去何从,但我和这个姑娘同一年代的人,她的生活似乎能一眼看到头了, 我要怎么过呢。

第四个阿姨是上海上的车,大概她上车的时候已经10点了。下面的人一直在说话吵得我逼我下去想坐一会。恰好坐在这位阿姨身边,这位阿姨已经72岁了。也许是在我的印象中,72岁的人已应在家颐养天年了,怎会到处跑来跑去。后来知道,这位阿姨也是在上海给儿子看孩子,阿姨本是上海人,年轻的时候国家分配工作分配到潍坊,后来户口又迁到上海,但她喜欢告诉别人她是山东人,我说为何。她说因为大家都知道山东人朴实、勤劳。阿姨给我讲当年单位很忙,刚到山东人生地不熟,山东的大娘在家帮她照看孩子,她说她很感恩。72岁的老阿姨,腰板一直挺得直直的,一看就是受过文化的人。

她给我分享教育孙女的经验。一,小孙女还在幼儿园,每天一回家,就会让她洗手然后做作业,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她说她看到从农村来的阿姨都会带着孩子在外面玩。其二,以身作则。她说每天她都会看书,也让孩子的父母看书,只有家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才能学习好。其三,引导孙女用平板学习。她说小孙女常常会自己提出来,要用平板学英语了。这就是“文化资本”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受益良多。和阿姨在黑暗中聊到11点,上床睡觉。第二天醒来,阿姨说我昨晚想了好久家里有没有侄子外甥和你差不多大的,也没有,都结婚了。虽可能只是一句客套话,却暖暖的。老阿姨特别留心观察火车上的人和事,她让我转身注意,一位哥哥给一个小姑娘小面包,她妈妈在旁边说,如果你想吃就接着就谢谢哥哥,如果不要就和哥哥说不要。结果小姑娘要了。老阿姨跟我说,如果我家孩子,我会让她不接受任何陌生人的东西,但是要说一声谢谢。外面世界如此复杂,要首先教会她拒绝。

老阿姨告诫我找对象一定要找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这一定是第一点。他能孝敬自己的父母也一定会孝敬别人的父母,你们俩之间会少很多无谓的争吵。

老阿姨以前是会计,在建筑公司,说外面公司的女生还算少的。如果你在女生多的地方工作,背后不要指责别人,少说,多看,多做。他说他常和儿子这么说,也提醒我。

老阿姨还给我讲了一个她侄女的故事。关于珍惜生命、敬爱父母的故事。侄女母亲去世3个月后,侄女父亲瘫痪。临近过年,上海城市将近空无一人,找不到护工。侄女一个人将父亲抬起、照顾老父亲的“吃、喝、拉”。侄女在上海一所高校任职,曾经因为家人的病痛,一度缺席工作,差点被辞职。亲人说要不送到养老院吧,你还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她坚定地说不行,我舍不得。刹那间红了眼眶,老阿姨说自从家里出了这个事,他们开始更加注重亲人的联系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人就不在了。

老阿姨和平度的阿姨是在下午2点左右下车的,那时我还趴在床上睡觉。阿姨叫醒了我,告诉我她要走了,她把拖鞋留给了我,提醒我以后卧铺记得带一双。就这样,车上熟悉的阿姨们陆续下车,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以前看过一个关于列车的故事,大抵是,没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不过是遇到一些人,然后不断的下车。相遇、告别,不需要有何遗憾,也不需要留下联系方式,有缘自会相见。

后来我补了一张蓝村到莱阳的票。在硬座那边,快要下车的时候。听到一位姑娘和一位阿姨的对话。姑娘是上海某高校的研究生,阿姨应该是在杭州给女儿看孩子要回家。阿姨说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现在太不容易了,她说只有她的存在才能给女儿的家增添一些欢声笑语,卸去一些压力。这个姑娘连连赞同阿姨的话,这个姑娘有些抱怨她家里的佛怒不理解她在上海读书的压力与选择。

以上在车上的所见所闻,想要记录下来。

同时,80-90后生活的年代正是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看似是幸福的,但确实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一代的父母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该颐养天年,却承担起了再次带孩子的重任。

有时确实会觉得奇怪,人这一生,长大、结婚、生娃、养娃、衰老、死亡,图什么呢,终有一死,却还如此努力的生活。当然我的这种想法通常会一闪而过,而后仍然在现实中努力生存。

k1182,我拼了老命的赶上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遇到的几位阿姨,或许幸福、或许愤慨、或许怡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次用实际生活丰富了我的经历与视野。

还有一些东西,关于见识与视野,想留存下次写。

我将永远记住这一趟回家的列车。

愿所有人都能在尘世被温柔以待。

另外,寒假我立了个小目标,希望开学能有一些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来人的忠告:女人再对一个男人死心塌地,也别放弃这3样东西
今夜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
你就不能大度一点吗?——抱歉,不能。
【来稿选粹】丁耀明|矿区里的义乌人
千万别让孩子染上这三种病,后果很危险!
批评和表扬孩子的正确方式,你是否做对了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