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前几天看奇葩说,关于“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这个话题不断地涌上热搜。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就是关于“金钱”的问题,而金钱的背后所涉及的关乎一个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这背后所占据的是阶层。拉鲁在《不平等的童年》中,在对于中产阶级和底层阶级对待金钱的态度上,提出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似乎很少会提到金钱;对底层阶级则总是把钱挂在嘴边。一开始读的时候,我会想到自身的成长经济,似乎一直都在围绕着父母告诉我家里没钱和“我每次想到要购买什么东西时都会觉得家里没钱”的窘迫。可是,在我听完傅首尔和席瑞的辩论之后,我觉得这种阶层的划分仍是有点绝对。

傅首尔说【告诉她的孩子家里不富裕她的论据是:正是因为她从小就知道家里不富裕,所以她才会努力奋斗和奔跑,才有了今天的她。因此要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这样孩子才能努力奔跑。

而席瑞说【不能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他的论据是:因为他正是因为从小被告知家里不富裕,在整个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对于家庭的亏欠感,从而产生了自卑感。因此他不不愿意让孩子再次经历这样的窘迫感,所以他不会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同样的【不富裕的人生经历,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却全然指向了教育孩子不同的对待金钱的态度。

所以这是仅仅从阶层的角度不能解释的。因此,蓝佩嘉从【反思亲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教养不同的新的解释角在《拼教养:全球化、亲职焦虑与不平等的童年》提到,父母对照自身的教育经验和教养脚本,父母会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与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所以,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出身底层,但是有一天为人父母,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教养方式。这其中蕴含着的是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反思,对照主流的教养脚本,而生成的不同的教养实作。

我觉得这个解释有道理,但是有欠缺。这也恰恰说明了也研究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其实是一套很复杂的机制。我们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着不一样的人生际遇,因此我们对于孩子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养方式。

我的同学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讲她的姐姐大专毕业,在她一个【在读博士生】看来,她姐姐的教养方式是多么地差劲。比如说,由于二胎生养的问题,一胎在母亲身边待到两岁就被送到了姥姥家。一胎在幼儿园表现出了一系列问题,甚至老师都建议要带去医院查看。在选择陪伴孩子还是挣钱方面,她的姐夫和姐姐经过商量决定让姐夫去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留下两个孩子只能跟着双方的老人;在选择孩子的教育和买车方面,她的姐姐选择买车而不是为孩子未来的教育谋划等等。【在读博士生】却认为她都不能接受他们的这两个选择。

他们成长在同一个家庭之中,有着共同的教养经历,但是为什么他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所以我觉得反思本身依然不能够解决问题,还需要考虑父母的教育流动的问题。一个人在教育这条路上流动时间的长短,也对他们依赖父辈经验多少方面产生影响。

我上次去一个亲戚家,他和我舅妈都是大专学历。尽管他们有很多和中产阶级相似的教养方式,比如他们会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培训班。但是,在谈及如何能让孩子“听话”的问题上,我的这位亲戚依然是维持父辈的教养方式,认为只有在某个关键事件上【打】,才能够听话。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一个人的教育流动的长短会限制他们的教养反思和具体的教养实践。而同样也是出身底层但是他们实现了较长的教育流动,比如硕士或者博士,他们则更容易接受【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中产阶级的】教养脚本,并且试图和自己的原生家庭进行反思。

站到我今天的位置上,至于要不要告诉孩子家庭不富裕这个问题,傅首尔的【真实的自卑要胜过虚假的自信】似乎完胜了蔡康永的【我们要考虑告诉孩子所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和自卑】……其实无论是否告诉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在各种对比中感受到自己的【不富裕】,他们总是会面对这个残酷而又血淋淋的事实。既然总会知道,为何不在温暖的港湾告诉孩子?所以,我站傅首尔。但我想,同样地,我会试图用尽可能委婉的表达方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当然,我如果我决定生孩子,我想在我有能力为他创造好的生活空间之后,再决定生养他,成就他。

但是这也衍生了另一个问题,不是所有人的都拥有傅首尔那样优秀的表达,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向傅首尔的儿子一样如此懂事而又乖巧。对于大多数的底层孩子,他们成长过程中永远都在经历着【求而不能】和【没钱的困窘】中度过,正如程猛所提到了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后他们既懂事却又对家庭有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很多时候,正是这样对于金钱的【局限感】导致很多农村孩子,更希望能够早日赚钱贴补家用、改善困窘的家庭状况;或者他们更想早日赚钱,给自己买一块可以【炫耀】的苹果手机或者【名牌鞋子】。究竟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对待金钱,甚至如何对待金钱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这似乎是一件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尽管我们总会长大,总会因为各种际遇而努力奋斗,但是消失的童年,究竟如何反思【保驾护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夸夸育儿和打击教育,利弊一文讲清!“偷师”傅首尔育儿秘籍
再看傅首尔这段又😭了,真自卑好过假自信
岳岳与傅首尔辩论搞定公共场所熊孩子:你只是觉得很吵,而我却不想活了
【2021.3.1】【美】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家长的社会阶级到底会影响孩子什么?
放弃教养,野蛮生长
留学,中产的必选题?丨小别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