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崧舟——核心素养视域下诗意语文新发展(学习记录)

从何而来:诗意语文的精神谱系

核心思想是:从“言语生命”到“诗意人格”

这样的思想来自:

古代

       儒家(中庸和谐)、道家(道法自然,强调儿童本位,语文的本色)、佛家(心物一体)等源头哲学思想。

       西方古代的哲学影响: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有独立的价值和人格、情感),席勒的游戏精神(忘我的艺术中,精神和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生命美学)

现代

      朱光潜的人生美学、李吉林的情景教育(创设情境)、潘新和的存在论语文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把语文课和人文主义联系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的全人发展。

       以上是诗意语文的思想脉络。从初创到现在经历了20年,以下是他的发展过程:

诗意萌动阶段:教学注重语感,一任直觉。代表课文有《荷花》;

激情涌动阶段:主张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让学生感动,老师感动。代表课文如《一夜的工作》;

去激情化阶段: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理性、理智,规避激情。代表课文有《两小儿辩日》;
审美归依阶段:注重审美,注重传承文化。代表有三课:《天籁》《孔子游春》《桃花心目》;

诗哲一体阶段:注重课堂教学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代表课文有文言四课《爱莲说》等。

附课表(图片)

意欲何为:诗意语文的价值关怀

(图片)

愿景:成全诗意人格,言语是诗性的,审美是高雅的,智慧是融通的,心灵是澄明的,活在当下。

价值体系:追索语文学习的意义(明确自己为什么学习),传承文化(主张母语的独特性),滋润心灵(不仅仅是机械的训练,语言是精神的变现),复活感性(把文字中的感性调动出来,让文字有温度、有脉络),启迪智慧(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强调顿悟),诗化语言(让语言有品味)

诗意语文课程理念:注重汉语的诗性美,注重文本的诗意解读,注重儿童的游戏天性,注重课堂教学对话的陶冶功效(不是强制灌输,也不是放任自由)。
诗意语文的内容:(见图)


所有的这些,强调教师和学生生命的完整性。

路在何方:诗意语文的实践智慧(怎么做)

学段不同,要求也不同。

教学的策略:首先要把语文还原成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然后要造境,学生才能入情入境,然后用相对理性的方式来感悟文字,接着通过诵读,触摸语言,最后传承语言的价值。

六大策略,给予了学生和老师语言经验和生命体验。

诗意语文特别强调教学的节奏。

节奏中有技术:复沓回环。

最基本的是把握文本的诗意,以上是解读文本的策略。

何所归依:诗意语文的内在澄明(最终的目的)

目标是:成全师生的诗意人格。

基础层次:

言语:有持续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有基于诗性思维的读写能力;有诚于中而言于外的良史人格。

智慧:有柔软的共情能力;有透彻的洞察力,有笃实的践行能力。

审美:丰富的情感体验,敏锐的直觉感受,高雅的审美。

心灵:赤子之心,空灵之境,合一之神。

听课记录:刘欣

校       对:王红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信息化教学如何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