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贿赂大臣,废立皇后,不想为他人做嫁衣,景泰帝朱祁钰换太子始末
userphoto

2022.09.05 河南

关注

很多网友都批评热播剧《大明风华》把历史篡改的乱七八糟,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特别是关于明英宗、明代宗兄弟更易太子的事,明明是朱祁镇的儿子比朱祁钰的儿子大,到剧中却成了朱祁钰的儿子大,还悲催的被母亲毒死,的确是瞎编乱改,那历史上景泰年间立储的事情到底怎么回事呢?且看本文慢慢道来。

封建王朝的传承就是“父传子,家天下”,当爹的都希望皇位由自己的儿孙传承下去,打赢北京保卫战带领大明朝走出阴沉雾霾的朱祁钰也是这样想的,他不愿意自己忙碌一辈子,却为哥哥和侄子做嫁衣。

该怎么体面的把侄子的太子头衔拿掉,给自己的儿子戴上呢?

01,土木惊变郕王临危受命

正统十四年(1448)八月十五,大明第六任天子、正统皇帝陛下,在一个名字叫土木堡的地方,被瓦剌蒙古人俘虏了。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圣驾随行的五十多名朝廷重臣、二百多名高级武官几乎全部阵亡,二十多万头骡马和将士的衣服甲胄以及器械辎重都成了也先的战利品。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整个京城都是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朝堂内外一片痛哭声,整个大明政府陷入权力真空状态。

就在大明朝陷入惊慌和悲痛之中不可自拔时,正统皇帝朱祁镇还活着的消息传来,紫禁城这才稍微平静下来,帝国最高代言人孙太后迅速筹备钱物,送到瓦剌大营,希望把儿子赎回来。

八月十八,在大臣的请求下,由孙太后出面下发敕命,让居守京城代理朝政的皇弟郕王朱祁钰,“暂总百官理其事”,又敕命文武群臣“凡合行大小事务,悉启王,听令而行,毋致违怠”。

两天后的八月二十,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孙太后的圣旨,立正统皇帝朱祁镇的庶长子、不到两周岁的朱见深为皇太子。至此,以郕王朱祁钰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迅速组成,局势得到稳定。

也先利用朱祁镇向大明勒索财物,大明朝按照他的要求都办了,也先却不再提归还皇帝的事,反而听从喜宁的建议,大规模入寇北京,这个消息再次震动大明朝廷。此时正当土木堡新败,皇帝被俘虏,六军尽数丧失,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更何况也先有喜宁在手,对大明的劣势都一清二楚,这仗可怎么打啊?

就在翰林院侍讲徐珵(徐有贞)提出南迁,孙太后和监国郕王不吭声,群臣也都默不作声的时候,于谦再次挺身而出,慷慨激昂的说:“京师乃天下根本,宗庙、山陵、社稷在此!百官万姓在此!币藏仓储在此!六宫辎重在此!今不守此,将于何为?若一迁都,大事去矣!昔宋高宗南渡之事可鉴也!一步不得离此!徐珵妄言当斩!”(于少保的话特别燃,读的俺热血沸腾,故特意录下。

因为于谦和胡濙的出头,群臣们纷纷反对南迁,朝廷内外难得的拧成一股绳,太后和监国也毫无保留的信任支持于谦,开始进行北京保卫战的各项工作。

为了让工作更有效率,也为了让也先失去勒索大明的筹码,以于谦为首的文武大臣在八月二十九向孙太后上奏,请求皇太后以国事为重,早定大计,确立新君。

正统十四年八月戊申朔○丙子(二十九)文武百官合辞请于皇太后曰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明英宗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一)

这篇奏折虽然没有指明长君是谁,但郕王已经在代行天子事,大臣们的言下之意就是让郕王名正言顺早登大宝,毕竟现在是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指望一个不到两岁的娃娃太子,能干啥?孙太后于公于私,都不能反驳这道奏疏,只能顺水推舟同意,命郕王即皇帝位。

九月初六,郕王继位,尊大兄皇帝为太上皇帝,“徐图迎复”,并改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

02,兄友弟恭祁镇幽禁南宫

景泰帝的继位让大明朝终于摆脱了二十天来惶惶不可终日的无政府状态,也让做为“奇货”的朱祁镇失去功效,至此万众一心共抗瓦剌,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斗争,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十二月初四,景泰帝给嫡母孙太后上徽号“上圣”,并奉上册宝。初七,尊生母贤妃吴氏为皇太后,并奉上册宝,大明朝第一例两宫皇太后并尊出炉。

十二月初八,景泰帝任命太保宁阳侯陈懋、武清侯石亨为正使,礼部尚书胡濙、刑部尚书俞士悦为副使持节去册封汪氏为皇后,皇太子母周氏为贵妃随后,景泰帝又对孙氏、吴氏、汪氏三家外戚进行提拔升职。

再说也先,武力进攻是屡屡失利,想通过朱祁镇挟持明朝的阴谋也屡次被识破,折腾许久也没捞到多少好处,他自己家里也不是铁板一块,孤掌难鸣之下,为了恢复与大明的通贡和互市,只好委委屈屈、无条件的把“奇货”还给大明。

景泰元年(1450)八月初二,太上皇朱祁镇终于从瓦剌踏上归国路,八月十五到达京师,他是去年八月十五被俘,今年八月十五返京,整好一年。

景泰帝在东安门迎接大兄,行拜见之礼,朱祁镇答拜后兄弟俩拉着手都是泪流满面,推辞一番后,朱祁镇被送到南宫并接受群臣的朝拜。四天后,景泰帝还为庆贺上皇还京大赦天下,自此兄弟各安其位。

朱祁镇在南宫的日子是实实在在的禁锢,没有自由,不能见外臣,不放心的景泰帝还专门派人守备南宫,很多人都认为景泰帝刻薄兄长,猴格倒觉得刻薄是刻薄,但绝对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凄惨。

景泰帝防备朱祁镇是真防备,面对定时炸弹一样的前任皇帝,搁谁身上都不放心。幽禁也是真幽禁,但也就是幽禁而已,不允许他接见外臣,但在生活上并没有禁锢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的,如果朱祁镇在南宫艰难的过不下去,还有镀金刀赏赐给御用监阮浪?如果他在南宫毫无自由,景泰帝至于把他哥喜欢去纳凉的树砍掉去恶心恐吓他哥?如果他在南宫朝不保夕战战兢兢,还有闲情逸致和不同的女人最少生育三男三女六个娃?

想想赵大桓的遭遇,朱祁镇该知足了,你差点把祖宗基业都给丢了,是你弟弟临危受命守住家业的,最后还居然有脸复位?这脸皮也是够厚了。景泰帝就该学学完颜构,真效法前辈的手段,也不会最后落到那个下场去。

北京保卫战之后,景泰帝努力纠正大兄的败政,抑制宦官,开放言路,重视国计民生,还不计前嫌重用徐珵(徐有贞)治理黄河,让国势进入良性运转,也让他的帝位日趋稳固。

帝位越来越巩固,景泰帝反而越郁闷,自己辛苦忙碌兢兢业业的,自己的亲儿子却不是太子,以后自己死了,皇位却由哥哥的儿子继承,自己忙碌一生,岂不是为侄子做嫁衣?

03,东宫易储祁钰绞尽脑汁

对景泰帝来说,当初能够登上帝位的确是意外,侄子朱见深被立为太子他也没意见,当然也不能有意见,毕竟嫡母孙太后当时是帝国最高的统治者,她钦定的太子是名正言顺的。

但是,不甘心啊!凭啥我就是个打工仔啊?我哥差点把江山丢了,是我和于谦力挽狂澜守住江山的,我就是中兴大明的中兴之君,凭啥把皇位还给大哥一系?

因此,景泰帝就图谋易储,开始产生换太子的心思大概在景泰二年(1451)后半年,景泰三年(1452)春,他听从太监王诚和舒良的建议,给文渊阁诸臣陈循、高谷各赐白金百两,江渊、王宁、萧镃、商辂各赐五十两,用金钱收买他们的沉默,希望有人提出换太子的时候他们能够沉默不反对。

但是,文武群臣不管景泰帝如何明示暗示,都没有人充当那个出头鸟,就连皇后汪氏都以太子没有错不能废掉,反对景泰帝的换储计划。正当景泰帝郁闷发愁之际,终于有人给皇帝陛下递枕头了。

广西思明州犯了法的土官守备黄王厷上书皇帝,请求易储,以永固国本。这个黄某为了窃取知府之位,谋杀族弟一家,被告发下狱。黄某为了转祸为福,就迎合景泰帝的心理,上奏提出永固国本事。

景泰三年夏四月甲子朔○甲申(二十一)王厷自度祸及谋迎合朝廷意转祸以为福遣千户袁洪奏言永固国本事······赖太祖太宗列圣之灵预诞圣功继登大宝不然则民何所归焉此实上天眷命非当时预画者也今踰二年未见易立皇储臣切国之本不可缓也······切恐踰久议论妄生况今时俗不古人心易摇争夺一萌祸乱难息······若谓有皇太后之尊及东宫至亲不忍遽易然天命岂可逆违固本岂可轻缓古人有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及又土星逆行太微垣盖上天有所垂谕也······易建春宫一中外之心绝觊觎之望天下幸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三)

接到黄某人的上书,景泰帝又激动又兴奋,感叹的说:“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当即就下令赦免黄某的罪名,还把他的奏疏交给群臣讨论。群臣看到黄某的奏疏,是“众皆惊愕”,都怀疑黄某的背后是侍郎江渊。

四月二十二,礼部尚书胡濙和侍郎萨琦、邹干会集文武群臣讨论黄某的提议,大家都觉得易储不合适,但并没有一个人敢公开提出说易储不对,“众心知不可,然莫敢发言,迟疑者久之。司礼监太监兴安厉声说:“东宫易储是势在必行的,同意的就签字,不同意你就别签字,有什么好犹豫的?”

这种情况下,谁敢说不同意?于是,大臣们没有一个敢有异议,易储的议案就此通过。就在当天,胡濙和魏国公徐承宗、宁阳侯陈懋等91人联名合奏说:父有天下,必传于子,陛下应该允许黄某所奏,把统绪之传,归于圣子。

景泰三年夏四月甲子朔○乙酉(二十二)○议易皇太子······濙等遂与魏国公······联名合奏父有天下必传于子此三代所以享国长久也惟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今黄王厷所奏宜允所言(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三)

胡濙等人的联名奏疏呈上后,景泰帝大喜,还装模作样下诏说:“你们说的都是大道理,但是更换储君的事,朕并不敢自专,朕会向圣母皇太后禀告,让皇太后做主。”身为光杆太后的孙氏能怎么办?儿子在南宫,孙子还不到六岁,我一个老太婆能有什么意见?只能传出懿旨说:“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心既如此,当顺人心行。”

景泰帝喜笑颜开的说:大臣们都建议更换东宫,连圣母太后都让顺从人心,朕怎么能够违背圣母的意思呢?礼部可以准备立太子事宜了。(孙太后一口老血没敢吐出来。

实现了心中的夙愿,景泰帝的喜悦简直是无法抑制,当天就设置东宫属官,任命宁阳侯陈懋、武清侯石亨、少傅礼部尚书胡濙、少傅吏部尚书王直都兼太子太师,安远侯李溥、少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循、少保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高谷、少保兵部尚书于谦都兼太子太傅,都督佥事张輗兼太子太保。

到四月二十四,又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直、少傅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于谦等大臣都领双俸禄,这些臣子觉得受之有愧都上疏辞让,景泰帝不允许。景泰帝这做法是要把朝臣一网打尽的节奏,非把大臣和新太子捆绑在一起,也是慈父心肠啊!

景泰三年(1452)五月初二,景泰帝宣布册立皇妃杭氏为皇后,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大赦并诏告天下,“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同时,把太上皇帝的长子、前太子朱见深更封为沂(音亦)王,次子朱见清为荣王,四子朱见淳为许王。那个反对换太子、和丈夫不一心的汪皇后废居别宫。

景泰帝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太地道,在儿子正位东宫后,以皇太子的名义对文武官员加以封赏,并赏诸王、公主以及各处总兵镇守参赞内外文武官太监,包括僧道官员、监生、顺天府学生等等,是普天同庆见着有赏。

为了提高太子的威望,让群臣更快的熟悉新太子,景泰帝还让百官在朔望朝见太子,并在景泰四年(1453)二月,为太子见济举行盛大的加冠典礼,东宫生日时,还安排百官朝贺。

而在同月二十八举行冠礼的前太子朱见深,既没有告祭七庙、先人,还免除文武群臣行贺礼,可谓草草了事,果然侄子不如儿啊!

04,辟谣司礼监金英参与景泰易储事

网上很多写景泰易储事的文章,都会引用一段记载,说司礼监金英曾经拒绝景泰帝暗示易储的事。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某日,景泰帝闲坐宫中,问身边的太监金英说:“太子的生日快到了吧?”金英说:“还没有。”景泰帝就问:“七月初二不就是太子的生日吗?”金英说:“太子的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景泰帝听后默然不语。

景泰帝之子朱见济的生日是七月初二,而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景泰帝故意假装记错太子的生日,来试探金英,想让金英提出易储的建议,金英不愿意充当出头鸟,就假装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金英真的如此仗义维护正统帝系吗?景泰帝有必要如此迂回吗?并没有,在历史上,景泰帝和金英关于易储的对话场景压根没有出现过。先来看看记载这场对话的原始出处在哪里吧!

明人陆容(1436-1497)的《菽园杂记》卷一记载:

景皇帝既即位意欲易储一日语英曰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英叩头云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上为之默然盖上所言者谓怀献英所言者谓今上也

明人焦竑(1540-1620)所著的《国史献征录》卷117金英传记载:

景帝既嗣位意欲易储一日语英曰七月二日东宫生日也英叩头曰东宫生日乃十一月二日帝默然葢帝所言谓怀献英所对谓宪庙也

明朝人何乔远(1558-1631)所著的《名山藏》金英传记载:

景帝意欲易储闲语英曰七月二日东宫生日也英叩头曰东宫生日乃十一月二日盖谓宪宗景帝为之默然

明人张岱(1597-1689?)所著的《快园道古》之四言语部记载:

景帝意欲易储间语太监金英曰七月二日东宫生日也英叩头曰东宫生日乃十一月二日盖谓宪宗也景帝默然

清人谷应泰(1620-1690)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五南宫复辟(易储附 )记载:

三年五月甲戌,废上皇长子皇太子见深为沂王,出就沂邸。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先是,上欲易储,语太监金英曰:“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英顿首对曰:“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上默然。

上面所列的几本书,关于这场对话的记载大差小不差,成书最早的就是陆容的《菽园杂记》,陆容生于正统元年,卒于弘治十年,历经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后面几本关于景泰帝与金英对话的记载,都是抄陆容的。

那么,陆容记载的就对吗?

景泰易储的时候陆容才十七岁,虽然《菽园杂记》都是明代的掌故,有很多内容可以与正史相互参证,能补充正史的缺失漏记。但是,景泰帝和金英关于易储的对话,陆容大才子还真记错了,他这段记载有两条明显的失误。

  • 其一,是朱见济的生日有误。

朱见济是景泰帝的独子,出生于正统十三年(1448)二月二十,生母杭妃。而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庶长子,出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十一月初二,比朱见济大三个月。

景泰三年五月癸巳朔○戊戌(初六)○礼部奏六月十三日皇后千秋节二月二十日 皇太子千秋节请乞预移文各王并天下文武五品衙门令其依期遣官奉笺庆贺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

根据实录所载可知,朱见济的生辰是二月二十,并不是什么七月初二,关于皇子生辰的日期,在官方著述的实录与私人著述中,哪个记载更权威?相信不难判断。

  • 其二,是金英的履历有失误。

金英在宣宗朱瞻基时就是司礼太监,很受宣宗信任,还被赏赐免死诏,等朱祁镇继位后,虽然金英和兴安还受他的信任,但只能屈居王振之下,成为明宫排名第二第三的大太监。

朱祁镇北征时,就让金英和兴安辅佐郕王监国,土木惊变后,又是金英和兴安跑前跑后充当太后和监国与大臣内外沟通的桥梁,在景泰帝得立中也立下功劳,因此,也获得景泰帝的信任。

景泰元年(1450),金英因为纵奴行凶、抢劫行贿等各种事情被弹劾。八月二十一,他的家奴李庆坐罪当绞,刚巧遇到朱祁镇南归,景泰帝大赦,三司不愿意放过李庆,就报告给景泰帝,景泰帝还特意下诏诛杀李庆。当年十一月初四,金英因为受贿罪及经济罪下狱论死,景泰帝念及旧情只是禁锢他,并没有严惩。

景泰元年十一月辛丑朔○甲辰(初四)○初锦衣卫指挥佥事吕贵因达贼侵境升署都指挥佥事出征及还贵恐调出失势托太监金英家人锦衣卫百户金善以赂英得辞升职仍旧官又索营缮所官甎瓦等料万余以造私室赂管海子内使叶景荣景荣以石及草与之事觉下都察院论贵善景荣俱应斩英宜究治诏斩善降调贵于边卫景荣送司礼监别用赃物俱追入官执英付都察院鞫之左都御史陈镒等言英纵家人倚势多支官盐累受贿赂升指挥韩志为署都指挥佥事升内使汝住为长随奉御升都指挥孙镗为都督总兵升校尉刘信为百户工部尚书石璞结王振得职英受璞赂以保其位又准贵仍理锦衣卫事奸恶如此宜不拘常律处以极刑籍没其家帝命固禁英执镗璞志鞫之论罪皆应斩命如宥之再犯不宥(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八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六)

也就是说,在景泰元年十一月的时候,金英就离开景泰帝身边,不再是司礼监大太监了,而是被禁锢起来,怎么可能在景泰二年之后和皇帝有易储的对话呢?他还要感谢景泰帝易储,因为朱见济被立为太子后大赦天下,金英也得到赦免,被景泰帝打发到南京任守备太监,终老南京。

综上,陆容所记景泰帝和金英关于易储的对话,是错误的,后面那几位也跟着抄错要表扬《明史》一句,这次居然没跟着瞎抄,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本段,别以讹传讹跟着乱抄了。

05,痛失独子祁钰竹篮打水

为了更换太子,景泰帝可谓煞费苦心,他以为会父传子家天下,大明帝统就在他这一系传承了,没想到一个霹雳下来,差点没把他震晕。

景泰四年(1453)十一月十九,才正位太子一年半的太子朱见济夭折了,年仅六岁,二十六岁的景泰帝是伤心欲绝,追谥儿子为怀献太子。

随着独生儿子的夭折,关于立储的问题,在朝廷上又刮起腥风血雨。“中外属望沂王,欲乘此复东宫,无敢发者。到了景泰五年(1454)五月,礼部郎中章纶、御史钟同相约先后提出复储的建议。

钟同上疏说:太上皇的儿子就是陛下你的儿子啊!沂王天资厚重,应该让他复储位。”随后,章纶也上疏:太上皇君临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陛下是太上皇的臣子,皇位也是太上皇传给陛下的,陛下应该尊崇太上皇,逢朔望节日都应该带领群臣去朝见他。请皇帝陛下恢复汪皇后的后位,恢复沂王的储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钟同、章纶二人的奏疏,死了儿子还没伤心过来的景泰帝大怒,当即把两人下锦衣卫狱,追查幕后主使。随即在七月,南京大理少卿廖庄也上疏请求沂王复皇太子,景泰帝不理只作没看到。

其实这些大臣也是瞎着急,景泰帝才多大,谁能肯定他以后就生不出儿子来?这么急巴巴的催着让沂王复位,如果复位后景泰帝再生出儿子咋办,难道再次废掉沂王?看看钟同、章纶的奏疏,谁看了都会生气,什么叫天下是上皇传给陛下的,你可以不传啊?你误国误民差点把大明毁了,明明是景泰帝不怕当背锅侠临危受命好伐!怎么好意思说天下是上皇传给他的?

看到景泰帝对复立沂王的处理,有些大臣就揣测景泰帝的心思,肯定是不愿意让沂王复位了,景泰六年(1455)七月,刑科给事中徐正上疏请求遣不到九岁的沂王就国,景泰帝非常惊愕,这混账,难道以为我容不下侄儿吗?就把那个乱猜心思的徐正谪戍到铁岭卫。

刚谪戍徐正的次月,南京那个大理少卿廖庄赶赴京师,景泰帝看到他又想起他们几个上疏请求复位沂王,怒火再次高涨,梃杖廖庄八十,又封巨梃杖去打狱中的章纶和钟同,钟同竟然被活活打死。

一时之间群臣是噤若寒蝉,再没人敢提立储的事。景泰帝心里也很憋屈,难道我就是替补的命?还别说,这点儿背的娃就是替补的命,儿子没再生出来,景泰七年(1456)二月二十一,杭皇后也死了,死了儿子死老婆的景泰帝心力交瘁,到年底儿子没折腾出来,自己也病倒,甚至日益沉重。

06,夺门之变沂王复位东宫

景泰八年(1457)正月初一,病势沉重的景泰帝不得不免除文武百官的庆贺礼。到初六的孟春享太庙之礼也没法亲临,只好让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去代行礼。

正月十三还要大祀天地,景泰帝从初九就开始斋戒,到十二,勉力到南郊斋宫,但病情严重的根本无法行礼,只好再次让石亨代行礼。

正月十四,景泰帝依旧不能临朝。就在当天,廷臣再次请求建储,陈循和王文认为景泰帝并没有立沂王的想法,就建议把“请建元良”改为“请择元良”,意思是让景泰帝选择优秀的宗子为皇太子,不一定非让沂王复位。

景泰帝到这个地步还不愿意立太子,诏诸臣说:“诸位爱卿担忧宗庙社稷的忠君爱国之心,朕已经知道了,朕只是偶有不适,不必急着立太子,十七日一定临朝。”

正月十五上元节,景泰帝再次免文武百官宴。十六日,由于他连续三天不视朝,人心汹汹不安,文武百官就集合到右顺门问安。

就在当天,石亨联络都督张軏(音月)、左都御史杨善、左副都御使徐有贞和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共商大计,认为立太子不如复上皇的功劳大,当夜就发动夺门之变,在正月十七黎明,奉朱祁镇驾临奉天殿,鸣钟敲鼓召集诸臣。

景泰帝之前就说十七日要临朝,诸臣还以为是景泰帝临朝,等到了殿上集体懵逼,徐有贞说:“上皇复位了,还不赶紧拜贺!”文武大臣在稀里糊涂中,皇帝就这么换了。

天顺元年正月壬午日(十七) 上复即皇帝位······其文曰上皇帝宣谕文武群臣朕居南宫今已七年保养天和安然自适今公侯伯皇亲及在朝文武群臣咸赴宫门奏言当今皇帝不豫四日不视朝中外危疑无以慰服人心再三固请复即皇帝位朕辞不获请于母后谕令勉副群情以安宗社以慰天下之心就以是日即位礼部其择日改元诏告天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朱祁镇重新即皇帝位,首先把于谦和王文以及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下锦衣卫狱。正月二十一改元天顺并大赦天下,对夺门功臣进行分封,石亨晋封忠国公,张軏为太平侯,张輗(音义)为文安伯,杨善为兴济伯,都是子孙世袭。

正月二十二,开始对景泰帝一系进行清算,老胡濙上奏应该把景泰帝的肃孝皇后杭氏的神主从太庙撤出来,斩于谦、王文、王诚、舒良、张永、王勤于市,籍其家,谪陈循、江渊、俞士悦、项文曜充铁岭卫军,罢萧镃、商辂、王伟、古镛、丁澄为民。

天顺元年二月初一,由孙太后出面正式废景泰帝为郕王,并列数景泰帝的罪过,说他窃取帝位、幽禁大哥、更换太子,还礼胡僧、招妓女,纵肆淫酗,不孝不弟不仁不义,把景泰对说成臭狗屎。二月初六,降景泰帝生母吴太后为宣庙贤妃,废后汪氏降为郕王妃,怀献太子降为怀献世子,肃孝皇后杭氏和皇贵妃唐氏也降为郕王侍妾,甚至,吴氏、汪氏、杭氏外戚也统统革职原籍闲居。

二月十九,被降为郕王的景泰帝凄凉的死去,还被追加谥号“戾”,直到成化十一年(1475)才被侄子更谥为“景”,还为他恢复帝号,修缮陵寝。

三月初六,还不到十一岁就历经坎坷的朱见深再次被老爹册立为皇太子,同时封建的还有他的几个兄弟。至此,正、景、天三朝的东宫更易才画上句号,倒霉孩子朱见深被废后又重新复位,虽然后来差点又被老爹废掉,最终是虚惊一场。比朱见深更悲剧的就是景泰帝朱祁钰,他是白忙活了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可惜随着朱见济的夭折,让他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于朱祁钰来说,从即位最初的惶恐,到打赢保卫战后的坚定,我的才能不比哥哥差,我能做的比哥哥更好,可是,凭啥我认真工作,以后的家业还要传给哥哥的儿子?合着我就是给哥哥一家打工的?废侄子有点说不过去,可是不废侄子,自己又不甘心,哪个皇帝愿意在有儿子的情况下把江山传给侄子?像李雄那样的人不多吧?我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有错吗?

于朱祁镇来说,对兄弟的感情是复杂的,明明昨天还是天之骄子,弟弟还是恭顺的臣子,今天却成了阶下囚,差点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而弟弟成了掌控自己生死的新君,好了啥都不说了,能活命就很满足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弟弟的感激就变成愤恨,我好歹当了十四年皇帝,现在整的跟囚犯似的没有一点自由,还把我儿子废掉,不是我给你机会你能做皇帝?你是不是太贪心了?

于朱见深来说,不到两岁就被立太子不是他所愿,还没六岁就被废也挺倒霉,废就废了,关键是被废后所处的敏感位置,是爹不亲、娘不爱、叔叔还防备,如果不是贞儿姐姐看护,也许小见深早就夭折了。所以说,朱祁镇母子对朱祁钰是有怨恨,但是,朱见深反而对白给他爷俩打工的叔叔是有点同情的,在他继位后,肯定了叔叔的功绩,好歹是人朱祁钰中兴大明啊!没有中兴之君的头衔,恢复人家的帝号也是应该的。

就是这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被废立次数最多的太子,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文史宴
朱见济
太子峪与明太子之谜
表面上是兄友弟恭,暗地里却有夺嫡之争:记天顺年间的明英宗诸子
UC头条:历史上朱祁钰是如何被赶下皇位的? 网友: 他这两件事办的忒不地道
为了易储,景泰帝玩了哪些心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