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些情况下,尿蛋白的变化比肌酐还要重要!


前天有个患者来复诊,进行常规的尿液和血液的检查。尿常规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结果先出来了,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6g,告知患者后,患者说“要是肌酐能降下来就好了”。

我告诉他“只要你的尿蛋白降下来了,肌酐大概率上也会降下来,最起码能稳住”。

到下午肾功能的结果出来后,肌酐从154μmol/L降到了127μmol/L,虽然没降多少,但原来肌酐处于上升期,这次的结果是近1年来最好的一次了。

说这个患者的情况,我是想表达:有些情况下尿蛋白的变化比肌酐还要重要?

换句话说就是:尿蛋白如果上升了,肌酐下降也是暂时的;同样的,尿蛋白降低了,肌酐上升也是暂时的。

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的患者尿蛋白阴性,或者量很少,血肌酐虽然明显升高了,但却十分稳定,或者上升的很慢。有的患者呢,尿蛋白量很大,开始时血肌酐正常,但没过多久就升高了,而且升高的很快。

估计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患者吧!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多数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肾脏病,病情发展的过程是:尿蛋白升高在前,肌酐升高在后,而且尿蛋白的漏出也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尿蛋白量大,说明有活动性病变,肾脏损伤的肾小球比较多,也说明能够漏蛋白的这部分肾小球只是损伤了,还没有硬化坏死。因为正常的肾小球不会漏蛋白,完全硬化的肾小球也不会漏蛋白。所以,对于这部分损伤的肾小球,如果能挽救回来,肾功能就可以稳定或好转,如果挽救不回来,硬化的面积就会增大,肾功能损伤就会加重。所以,就出现了上面我举得那个例子。在这样的肾脏病里面,尿蛋白减少,就意味着损伤肾小球的修复,尿蛋白持续不降或增多,就意味着肾小球的持续损伤,早晚都会硬化,而硬化坏死的肾小球是不可再生的。

大多数患者都把重心放在肌酐上,肌酐涨了一点就心慌的不行,降了一点就开心的不行,但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尿蛋白背后的意义。

这样的情况多见于: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如果你存在上述情况,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够为你带来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尿毒症频发的原因早已不是肾炎!再不注意,将大祸临头!
蛋白尿对肾脏的危害
尿毒症为何横行全国?因为太多医院让患者吃错药!
发现蛋白尿先别急着慌?!病情是轻还是重,关键在于这一点
防止肾功能恶化,常用的4类药,教你这样用护肾翻倍
慢性肾炎早发现是可控的,这些症状早注意,尿蛋白,中医可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