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扛过化疗,却躲不过心血管并发症?复旦中山医院这样做,帮肿瘤患者一分钟判断心血管隐患。
userphoto

2022.09.06 北京

关注

在老百姓的概念中,心脏病是心脏病,肿瘤是肿瘤。殊不知,这两类疾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各种抗肿瘤治疗手段如传统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激素治疗等,都会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损伤心肌,如果不加注意,这些肿瘤患者很可能控制住肿瘤病情进展之后,却发生各种各样的心血管并发症,轻则胸闷、气短,重则心功能减退,个别甚至会引发心源性猝死。

其次,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很多恶性肿瘤患者起病前已经得了心脏病,譬如冠心病装过冠状动脉支架、因心房颤动正在服用抗凝药、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了起搏器、合并有多年高血压等,而抗肿瘤药物与不同的心脏病用药之间存在着各种协同或者拮抗效应。

而且,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他们即便以前没有得过心脏病,得了肿瘤之后其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这部分患者在控制肿瘤的同时,还需要对心功能格外关注。

肿瘤心脏病学是一门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交叉学科,概言之,就是从预防、检测、治疗和随访等不同角度关注肿瘤患者心血管健康的分支。

我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从2018年4月在华东地区成立第一个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以来,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积累了一定的临床诊治经验,并有了一些科学研究发现。

鉴于我国肿瘤患者数量众多,学界认为,大概每年新确诊300万~380万“新发肿瘤患者”,现存的“已确诊且生存中的肿瘤患者”在1 800万~2 200万。这些顽强生存的肿瘤患者都有心血管病变的隐患,为此,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借助现代科技,提供更多的帮助。

我们计划给肿瘤患者打造一种能够简便评估心脏病变的手机小程序,让肿瘤患者即便不到心内科就诊,也能半定量评判心功能情况,而不至于因为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情况惶恐不安。

这个小程序操作比较简单,只要输入患者的不适感觉、心电图以及一些血液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就能给出“红”“黄”“绿”三种结果。

也就是仿照交通指示灯,以最直观的方式告知患者,其心血管病变处于什么程度。

绿灯行,红灯停,黄灯亮了要小心。

如果结果为绿色,则表明目前暂无心脏危险性;结果为红色,则建议肿瘤患者暂停使用对心脏有毒性的抗肿瘤药物,在严密防护的情况下,尽快到心血管专科就诊;结果为黄色,则表明心脏虽然有问题但不严重,可以继续使用目前抗肿瘤治疗方案,但最好近期到心脏科医生那里进一步诊治。

这样简单的分层,看似不起眼,但能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提醒严重者及时就诊,也能缓解轻症患者的焦虑和惶恐,起到足不出户、分诊引流的效果。

肿瘤患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评估心脏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庆祝OCC2019肿瘤心脏病学论坛“临床与药学面对面-肿瘤心脏病学真实世界疑难病例专场”胜利召开
夏云龙教授:每3位癌症病人,1位死于心脏病并发症,肿瘤心脏病学方兴未艾!
【进展】肿瘤心脏病学,中国破冰
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损伤,“治好了癌症,却死于心脏病”
为何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病?化疗药物会引起轻重不一的心脏损伤
夏云龙教授:核心推荐!《2016 ESC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实用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