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晶婚快乐
userphoto

2024.05.05 江苏

关注

从开年时候起,天气变的异常,不管是新城东街还是桥北,皆与往年有明显不同。两地春节之后皆是大雪,大雪之后有零星几个艳阳天,几天之后然后开始莫名其妙的下冰雹,也有的说是霰,似雪不是雪,也从天上来。

五一之前天气已经发生变化,突然降温,而假期的第一天,即出发那天,跟前一天相比并没有好多少,依然很冷,到了新城东街,身上的外套都不容易去掉,如今的早中晚跟传说里的沙漠地区气温似乎没有多少区别了,没有想到身处内陆,也能体验到那种早穿棉袄夜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的感觉,若不是亲身体验,任谁越解释不清楚。


我专门看了气温信息,室外温度16℃ -19℃,东风呼呼的吹,从窗外不停的传过来。

同样是五月四日,又是青年节,15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阳光明媚。

在新城东街、城西小学门口,以及南大堰的教堂里,发生了一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那是极具本地特色和教堂文化为的婚礼,嗯,我和Ella的婚礼。

那天作为新郎,我早早出门,先到白塘河边上的老坟地,在俺老坟头烧喜纸,告诉他老人家一个好消息,他的孙子,我,结婚了。烧喜纸的时候,喇叭师傅从家里跟着我一起出发,直到地头,响器上围着一道红纸。

烧喜纸回来,我到了Ella化妆的地方,看她化会妆。那个化妆室,是杨姨朋友经营的婚纱摄影店,兼具化妆的业务。

我到的时候,新娘子俨然已在那里,看得出来,昨晚睡得很晚,还是强行坐直了身子,在她边上是正在工作的随车化妆师。

对于新人来说,男士普遍比女士要简单一些,尤其是我这样的人,此番过去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头发,喷一点啫喱用来保湿和定型,完事之后,我就在站在后面,看着Ella女士在化妆的样子,经过化妆师的神奇的双手,她的面部一点点的发生变化。

化妆的地方距离新城东街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左右,若是正常行走的话,估计十分钟走完。

结婚是一件喜事,就是要图个热闹,走一个热闹的流程仪式,按照我对所有仪式的定义,就是简单事情复杂起来,效率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增加故事性、趣味性,让原本短短十几分钟路程,变的更加热闹和正式起来。

直来直去肯定不行,迎亲的路线,婚礼前一天上午两家人,已经初步讨论过,统一了意见。第二天也就是婚礼当天,迎亲车子绕圈,车子从十六号宅子出发,往北走到东西路上,接着上大路,当时从外面走的。据我说,应该是从北面走,也就是从天虹大道向北,然后到元府路拐弯,接着一路向西,从那里再往西走,路过几个红绿灯,就快要到Ella的家。


第一个红绿灯在文学路,第二个红绿灯在中山路,穿过中山路的红绿灯,下一个就是城西小学门口的红绿灯,再过一个红绿灯,到八一路,车子陆续停在一个标有幼儿园标识的围墙边,迎亲的人下车,从那里出发,步行走到巷子里,才能到新娘家,也就Ella住的地方。

那天随我一起迎亲有二牛爷、中华哥、俺姨哥,还有大刚、武同学,还有同去接亲的妹妹、弟弟们,还有家里的其他一些人,我这里无法一一叫出名字,否则的话,这里人员估计要写一长串了,哦,还有专门请来抱鸡的小欢喜。

按照我们那里的婚礼时间安排,在婚礼当天,12点之前开席,而在开席之前,新娘子要到主家。

因路程不远,其实很近,时间相对宽裕,不过,由于婚礼仪式与其他不同,增加了一个教堂婚礼的环节,所以时间又不是想象的那么宽裕。

新娘从娘家接到后的第一站不是直接回家,而是从路口转弯到八一路,然后到文学路,从文学路直奔南教堂。

在南教堂,还有一场婚礼活动,大家都知道,那是提前安排的,虽然我对整个流程并不十分清楚,甚至有点迷糊,但其实一点也不紧张,知道会被安排的妥妥当当。

到了教堂,由杨姨和当日负责的牧师给我们主持在教堂的婚礼,我们两个人在教堂里面,也在上帝的见证下,在耶稣基督的祝福下,成为夫妇。

期间教堂安排了唱诗班参加仪式,她们身着统一的平日里活动的礼服,站在牧师后面,随着牧师的指挥,有序的唱着颂词。在唱诗班人员里面,有一位我的表嫂,她住在我们队里,在后庄。


为了教堂里的婚礼活动,岳母和杨姨付出了很多,安排那样一班教会的人参与进来,分享我和Ella女士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若非她们的支持,不敢想象,我竟然可以在教堂里面结婚。


当牧师宣布我们成为夫妻的时候,我站在教堂的舞台上,向台下的亲朋好友们挥手问好,第一次在那么大的舞台上,真是不可思议。那天可能还有其他来做做礼拜的人,算是一个公开的婚礼。

那时年轻,只觉寻常,只要岳母喜欢,我可以配合完成所有的仪式,实不知那场活动,几乎用上了教堂当天的所有资源,到现在为止,回想起来,都跟做梦一样。

在教堂里的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回头有时间再说。


教堂仪式结束,我们赶紧上车,往新城东街赶,家里还有一场仪式,那是属于白塘河的婚礼仪式。若说教堂结婚算是西式,那么白塘河的仪式自然算是中式,其实中式也不算,没有一个中式婚礼像十五年前的那次一样。


那是父亲同垂房老商量的结果,他们考虑要不要增加一些有趣的结婚仪式,毕竟女方有教堂仪式,男方也要有一个,简单回来就磕头拜堂,与教堂里的仪式相比较而言,实在太简单了。

他们在采用红地毯和传席之间,选择了后者,还有跨过小板子。

传席是早在白塘河才有的习俗,多年不见,最早我也没有看到过,至于踩凳子登板子,就比较有意思,意味着跨过所有的沟沟坎坎。

新娘子到家之后,就坐在二楼东屋,一起去迎亲的人,将随车带过来的陪嫁物品一一从车子里拿下来,像什么谷子、鱼、鸡,果子都带过来,用红色的包袱包着,简单摆放在新房里。

Ella静静的坐在屋里,一些女眷们和孩子们围着她来回看,看看刚进家门的新娘子。

接下来是磕头礼环节,而磕完头之后,我们一起去宴宾大酒店,在那儿,亲朋好友们正等着开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流水席,带大家体验一下新疆回族人结婚的仪式感。 #迎亲接新娘子了 #农村婚礼
【秀山行】实拍难得一见的苗家“迎亲”全过程
彝家婚礼(陈 亮文/摄)
丁恩翼《记一场教堂婚礼》
鲁西南农村婚嫁习俗概览
婚庆│策划方案│策划案-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