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陪我们长大的《西游记》,你真的读懂了吗?

权威文学资讯,深度作品解读。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不会缺少《西游记》,但你真正读懂这本书了吗?有些问题是不是一直在困扰你?比如——《西游记》里到底谁最厉害?取经之路和真实的地理相差多远?不会说话的白龙马有什么作用?如何评价猪八戒?……

相信很多读过《西游记》的大小读者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近日,《西游记》文化专家、北大硕士李天飞出版了《为孩子解读<西游记>》,这本书以问题为纲,提炼出了小读者最关心、兴趣最浓厚的一些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深究《西游记》的文学魅力及背后丰富的蕴涵。作者对《西游记》的解读并不停留在作品本身,更是挖掘出了阅读名著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书摘

Question One

《西游记》里谁最厉害?

《西游记》里的各种各样的神仙、妖怪,各自有各自的本领。那么,他们之间谁最厉害呢?应该说,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了。

当然,《西游记》的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是相当厉害了,他曾经出手降伏过孙悟空、六耳猕猴、大鹏精等众多厉害妖怪。然而还有一些没怎么出过手的,也似乎不能小看,比如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他本领到底多高,谁也不知道。五庄观的镇元大仙,能轻轻巧巧地把师徒四人装在袖子里,看来也不含糊。太上老君可能单打独斗不行,但他有一个金刚琢,连如来佛祖的法宝金刚砂都被套了去。若说斗法宝,如来佛祖倒是输了太上老君一着了。

还有的朋友问:玉皇大帝到底厉不厉害?如果厉害,怎么他的天宫被孙悟空打个稀巴烂?如果不厉害,怎么那么多神仙都服他管?

不仅这个“修成正果”的天神、佛祖层级谁更厉害讨论不清楚,低一个档次,像孙悟空这样的“妖仙”、妖怪,谁更厉害好像也没有什么答案。按理说,孙悟空作为第一主角,肯定是非常厉害,但是他也经常吃败仗。先不说他是二郎神亲手捉到天庭的,就是西天路上,黄风怪、红孩儿、青牛精、大鹏精、黄眉怪、蝎子精……都曾打败过他。

然而如果战胜了孙悟空,就可以算比孙悟空厉害,那么又会推出另外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论:蝎子精还蜇过如来佛祖的手,如来佛祖也奈何他不得,就是观音菩萨,也制伏不了他。难道蝎子精是《西游记》里最强的人物,比佛祖和观音菩萨还厉害?而昴日星官是蝎子精的克星,那么可以说昴日星官比佛祖、观音还厉害吗?然而那又不对了啊,昴日星官是二十八宿之一,孙悟空能轻易打败二十八宿啊!

那么到底谁最厉害呢?我也糊涂了。

所以说,很难给《西游记》里的神仙妖怪做一个详尽的排名,但是大致来说,《西游记》中拥有超能力者可以分四个档次:

一流:如来佛祖、须菩提祖师、太上老君、镇元大仙、观音菩萨等。

二流甲组(武力为主,变化为辅):孙悟空、牛魔王、二郎神、大鹏精、黑熊怪、九头虫等。

二流乙组(特殊能力、法宝为主):黄风怪、蝎子精、黄眉怪、红孩儿、青牛精、金角银角、铁扇公主、赛太岁、蜈蚣精、老鼠精(依靠无底洞)等。

三流:猪八戒、沙和尚、黄袍怪、假乌鸡国王、大蟒精、豹子精、蜘蛛精、小鼍龙、鲤鱼精、比丘国丈、玉兔精等。

四流:树精、众小妖。

其实,《西游记》是一部积累了几百年的作品,很多神魔妖怪是不断加进来的。与其说是在写故事,不如说是在写知识,写文化,谁克谁,都是一种规定,就像十二星座吉凶的各种规定一样。所以,很多时候作者就没把精力放在写打戏上,所以连基本的武力平衡也没有心思维护了。这同时也告诉我们,一部经典著作,永远是非常复杂的,绝不能以一个标准、一种眼光去看待它。


Question Two

白龙马是个怎样的存在?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了罪,才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受罪。为了赎罪,他答应变成白马,驮着唐僧西天取经。在西天路上,没有白龙马,唐僧寸步难行。

然而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西游记》里,白龙马很少出手降妖除怪。按说,他是西海玉龙三太子,能和孙悟空斗几十回合,本领不能说很差。但我们看到,取经路上,唐僧被妖怪捉去,经常同时也把白马捉去了。有时候唐僧孤身一人遇到危险,身边只有白马的时候,它竟从来没有现身保护。按说,白龙马也是唐僧的徒弟之一,为什么面对唐僧的遭遇如此麻木呢?

其实答案就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里,这时候,唐僧已经收齐了孙、猪、沙三个徒弟。猪八戒负责挑担子,然而他一直喊累。孙悟空说:“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这段话之所以有意思,在于它说清楚了师徒五人的分工:

唐僧只管取经。孙悟空只管唐僧的安全。猪八戒和沙僧专管行李马匹。白龙马只管驮着唐僧。

后来在取经成功后,如来佛祖分封众人,说得也很清楚:

唐僧取去真经,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降妖除怪有功,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挑担有功,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登山牵马有功,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驮负圣僧来西、驮负佛经去东有功,封为“八部天龙马”。

也就是说,如来佛祖宣布的分封理由,才是“各人的功果”,也许他们在路上也做了别的事,例如猪八戒也帮助打妖怪,孙悟空在猪八戒到来之前也挑担子,但那只是临时的帮忙,不是本职工作。白龙马只负责驮唐僧和经书,当然不必负担降妖的责任。他唯一一次出手,是在宝象国。那时候,唐僧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跑;沙和尚被黄袍怪生擒;猪八戒不知下落。取经团队即将分崩离析,白龙马只得出手,变成一个宫女,试图刺杀黄袍怪。虽然没有成功,却感动了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了孙悟空。这次倒不是他喜欢出手,而是他不出手是真的不行了。这件事一过,他仍然不言不语地驮着唐僧继续上路。

如果把取经队伍视为一个团队的话,分工明确是团队高效的第一步。分工明确,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欲望。如果大家不顾分工,乱讲一气,那就像一辆车,七八个人从不同方向拉它,最终一步也前进不了。我们当然提倡助人为乐,提倡团队协作。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一个团队,无论是一个企业,一个班级,还是一个家庭,首先要做的并不是互相帮助,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认清自己的界限。


Question Three

孙悟空打架时为何不用定身术和隐身术?

孙悟空会许多神奇的法术,比如定身法,在大战黄狮精那回提到过,这个定身法甚至还给出了咒语“唵吽咤唎”。隐身法也是孙悟空常用的法术,比如在五庄观,孙悟空偷打人参果用的金击子,又如在祭赛国碧波潭,孙悟空用隐身法偷猪八戒的钉钯。

有的小朋友问我:既然孙悟空这么厉害,遇到妖怪,何必面对面地真打呢,使个隐身法钻进洞府,趁妖怪睡觉的时候,出其不意地一棍子打死不就行了么?既然都能在妖怪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偷走钉钯,冷不防给他一棍,又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或者见了妖怪就使一个定身法,把他定住,然后拿棍子打,岂不是更方便?

当然,我们不知道隐身法或定身法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因为我们发现《西游记》里孙悟空定住的妖怪,都是法力低微的小妖、普通人类,或没什么反抗能力的七仙女。对法力高强的妖怪,是不是没那么容易定住?

如果用隐身法,是不是对某些妖怪是无效的?他们是不是能看穿,就像《哈利·波特》里的“疯眼汉”穆迪,用一只魔眼就可以看穿哈利·波特的隐身衣一样。

但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任何正面或反面的证据。我想说的是:

即使孙悟空这些法术总是有效的,他也多半不乐意用来打妖怪。

孙悟空心高气傲,喜欢干的,是面对面凭真本事搏斗。从空中偷袭,孙悟空尚且不愿干,更何况是使隐身法、定身法打人?“一生豪杰,再不晓得暗算计人”,这是对孙悟空性格的定评。

而且,敌人越强,孙悟空就越不愿凭阴谋诡计取胜。如果别人说他是个背后算计人的卑鄙小人,那是要了他的命也不肯认的。

于是,孙悟空第一次降伏了青狮精,第二次又打败了白象精,却都饶了他们,没有伤他们的性命。

因为别看孙悟空聪明伶俐,足智多谋,心理却并不阴暗。他和敌人打斗,一定要光明正大,胜也胜得堂皇,输也输得服气。

即使面对小妖,孙悟空也表现出了高度的自律。

比如在平顶山,两个小妖拿着紫金葫芦和玉净瓶,要来装孙悟空。孙悟空变了一个老道士,和小妖周旋。小妖不知是假,就把葫芦、净瓶给了孙悟空,让他仔细看。孙悟空拿着宝物,心理活动是这样的:行者见了,心中暗喜道:“好东西,好东西!我若把尾子一抉,飕的跳起走了,只当是送老孙。”忽又思道:“不好,不好!抢便抢去,只是坏了老孙的名头。这叫做白日抢夺了。”

然后他把葫芦、净瓶依然还给了小妖,自己用毫毛变了一个大葫芦,又编了一大套“装天”的故事,请哪吒太子把日月星辰遮掩了起来,才顺理成章地把葫芦、净瓶骗到手。即使是骗,他也得设一条巧妙的计策,骗得对方心服口服,乖乖把葫芦、净瓶双手奉送,才心满意足。趁人不备,抱起就逃,容易虽然容易,却是“坏了名头”,是他不愿做的。

这种心态,说来却是很古老,又很现代。放在古代,这叫“士”;放在今天,那就是“公平竞争”,英语叫“fair play”。

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必然在意自己的尊严。

甚至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到处看到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排队加塞,托关系办事,过马路不等绿灯,地沟油,注水肉……

甚至很多人教孩子,要成“大事”,就得“不择手段”,甚至“心狠手辣”“无毒不丈夫”。在他们眼里,只有成功和失败,没有其他的标准。

然而,我们看到,孙悟空绝不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他虽然也使用暴力,也行骗,但打要打得当面锣对面鼓,骗也要骗得光明正大。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件商品的价值,只有进入市场,发生了交换才知道。同理,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也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而是靠与别人的交际(包括合作和斗争)衡量出来的。孙悟空如果不大闹天宫,不降妖除怪,谁也不会知道他的价值所在。天兵天将,妖魔鬼怪,其实是衡量孙悟空价值的砝码。打败了更厉害的神魔,孙悟空的价值就又高了一截。

所以,孙悟空特别重视这些砝码,绝不肯暗杀偷袭,趁人不备,乘人之危,因为如果这样做,等于把砝码从自己这一方的天平托盘里扔掉。

所以,尊重别人,尊重对手,等于尊重我们自己。


Question Four

取经之路和真实的地理差多远?

《西游记》的八十一难里,有许许多多的险山恶水:比如黄风山、流沙河、火焰山、狮驼岭……也有形形色色的国度:比如车迟国、灭法国、朱紫国、祭赛国……

历史上,玄奘法师取经的路线,是从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走甘肃、新疆,然后转而向南,经中亚地区,进入印度。从地图上看,是围着青藏高原兜了一个大圈子。

有朋友问,玄奘法师为什么不直接穿行青藏高原,从今天的尼泊尔、锡金一带进入印度呢?从地图上看,这可是一条直线。何必大兜圈子?

因为唐代的时候,青藏高原被吐蕃占领着,和中原政权时战时和,不便通行。又加上青藏高原气候太过恶劣,还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所以玄奘法师选择绕行西域。

《西游记》的各种故事,按道理来说,就发生在这条路线上。然而,《西游记》产生于明代的东南沿海。即便是到了明代,仍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自己那一个小乡小县。当然也有些人出来做官、做买卖,但大多也仅限于汉族地区而已。

不知道,那就编!

所以《西游记》里的国家、城市、村庄,无不是照着作者熟悉的地方写的——准确来说,是照着东南沿海一带的地方风光写的。

比如出了两界山,理论上,已经离开了大唐的边境。无论如何,应该是像新疆、甘肃那样的大漠、高山,甚至是草原。上哪儿找“竹篱密密”“曲水溪桥”?这分明是江南水乡的典型风光!

又比如不论西域哪个国家,国王都有“金銮殿”,下面都有“满朝文武”,甚至灭法国还有“五城兵马司”这样明代才有的官名,狮驼国还有“后宰门”这样明皇宫才有的地名,天竺国(就是实际的印度)皇帝叫“怡宗皇帝”,年号叫“靖宴”,这明明也是中国朝廷才有的习惯。不论哪个国家,举国上下都说汉语,写汉字,作汉语诗词……好像唐僧走了十几万里,还在中国转悠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团队中需要裁掉一人,您会裁谁?
西游记中,为什么白龙马不主动去打妖怪
《西游记》中一妖怪,对唐僧肉不感兴趣,却对猪八戒铁耙情有独钟
西游记中最善良的妖怪:没有伤害过凡人,结局却非常悲催
《西游记》中最牛小妖,悟空八戒联手对付,它可以逃走还抢了唐僧
《西游记》中至今没弄懂的谜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