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70后乡村女教师的田园生活,火了!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119位真人故事

我是张老师,河北保定人,是一名70后农村教师。
我小时候家境普通,家庭收入主要靠种地和父亲做木工活。但父母从来没有抱怨生活的苦,而是不断向我们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还收获了幸福的家庭。
儿子工作后,我和老公为了打发时间,工作之余我们养花种菜。没想到,我们拍摄的短视频竟在网上火了。
现在我和老公用心打造我们的小菜园,拍成短视频,记录我们的业余生活,只为传递正向的生活态度。
(我和老公出去游玩时拍摄)
01
1975年,我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农村家庭,我们家姐弟三个。
那个年代,村里根本没什么收入来源,村里人都是土里刨食。我家有十来亩地,父母每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都没有休息的时候。
记得每年麦收的时候,天还没亮,父母就起床了,拿着早已磨好的镰刀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直到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们才赶着装满麦子的驴车回来。
当看到父母身上浑身湿透时,我懂事地提出要跟着去地里干活。父亲却说:“你们好好学习吧,学习好了就有出路。”
啥是出路呢?那时一点也不懂,只知道好好学习会让父母高兴。
(母亲家的院子非常整洁)
那时候最难熬的是秋天,秋假似乎天天在忙。一车一车的玉米拉到家里,从北边一直堆到院子南边。
就像一座大山,边上只留一点小道。一家老少全都出动,坐在院子里一起剥玉米皮。
一连几天,都是这么劳做。我发起了牢骚:“爸爸,这活什么时候才能干完呢?我都快累死了。”
父亲笑了,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怕慢就怕站。咱一鼓劲儿地干,还能让活吓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卖了玉米,就能挣着钱了。”
父亲说话的时候,手里的活一刻也没停下。眼看着山也似的玉米,竟在一家人互相打趣中成了一小堆。
那时候觉得劳动是辛苦的,但在童年留下的记忆是独一无二的,收获的幸福感也是无法替代的。
以后我才明白,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态度。
生活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但更需要一种主动进取、自动自发的精神。积极主动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家人的这种乐观精神,一直影响着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会退缩。
(院子四周也会种上一些应景的花草)
02
1987年,我考上了初中,是在国办中学读的。因为离学校远,我们在学校住校,我们一个星期才能回家。
那时候每个人得交一些粮食到粮站、换成粮票再拿到学校换成饭票。
住的地方也很简陋,全校只有四个宿舍。都是用教室改装的,一律的大通铺,一个宿舍大概住五十个人。
冬天的时候,宿舍门缝呼呼漏风。我只能穿着衣服睡觉,脚还是缓不过劲来。
那时就是这样的环境,但是我从来没有抱怨,因为我知道学习就像干农活一样先苦后甘。
初三那年秋天,一连下了十来天的大雨。我的手指关节发胀,弯曲一下都疼得厉害。
我给老师请了假,回到了家里。母亲带我去了村里的药铺,拿了些药,让我先吃着。
我只在家待了一宿,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竟发现好多关节都开始疼痛。
父母带我到市里医院,那时候交通不便,用拖拉机把我们送到大公路,乘公交来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等到医院后全身的关节都动不了了!只有脑袋能动,身子稍微一动就钻心地疼。
(带母亲去天津游玩)
之后我每天打针输液,但是始终不退烧。
就这样,一连39度多烧了好几天,记忆中当时没有病房,就住在楼道里,烧得迷迷糊糊的,偶尔清醒,看到就是白衣天使在身旁走来走去,现在回忆估计当时一直在抢救中。
后来父母回忆,当时医生说:“怎么也退不了烧,你们还是回家吧。我们也没法了。”父亲坚持说:“不走,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们都不回家。”
母亲就用土办法,用湿毛巾物理降温。医生们开始怀疑的是败血症,连续几日的高烧和治疗,皮肤又出现了红色出血点,当时确诊为鼠疫。
防疫站的工作人员通知了学校。
那时,我已经转到了保定传染病医院。老师和同学们都给我捐了款。
多日的消炎和止痛的治疗,体温渐渐降低,疼痛也有些缓解,也能在父母的搀扶下活动了,医生有给出新的诊断--风湿。
传染病医院毕竟不是久留之地,经亲戚介绍我又来到了石家庄铁路医院。开始了漫长的风湿治疗。我在医院里住了三四个月,才完全康复。
(我和老公在种菜)
03
在这漫长的住院期间,我明白了很多事。
父母为了我的病,东奔西跑,着急上火。把家里能卖的粮食都卖了,换成一沓钞票。同学们给我捐款,一点一滴都是爱。
我拿什么回报呢?再次回到学校,心里更多就是感恩、感动。只有拼命学习才不让他们失望。也许是勤能补拙,我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可每当我放假回到家里,心里总是愧疚的。因为一回家,就意味着该拿生活费了。我都不好意思张嘴。我的病,早已让家里掏空了家底。
父亲却很乐观,他说:“我现在正是奋斗的时候,多卖点力气,日子就又起来了。
主要还是你们,什么岁数做什么活,上学的时候,就得好好读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们姐弟学习都还不错。
(种菜之后老公瘦了很多)
一直到我读大学的那几年,父母就像陀螺一样,丢了耙拿扫帚,没日没夜地忙。
红薯拉到家,在院子里,没日没夜地洗红薯磨红薯做粉条,到了半夜还不肯歇歇。
父母的辛苦没有白费,我毕业后分配在镇上的国中,也算是有了稳定的工作。
我特别认真地备课,写教学计划,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就算是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孩子,我都没有放弃。
(我备课时的照片)
我们没什么别的爱好,不玩牌,不喝酒。我们结婚后大部分时间住在学校,好多老师都住在学校。
当时我们学校特大,学校给我们每个小家庭都分了菜地,下午放学后,老师们一起种菜,一起交流种菜的经验。自己家的菜,没化肥农药吃着还放心。
后来老师们陆续去城里住、也有的回了老家。我们是2012回老家的,回家后有了自己单独的大院子,可以敞开了养花种菜了。
后来儿子读大学后,我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养花种菜越来越专业,偶尔也发朋友圈炫耀一下,有同学看了我拍的视频,给我提了个建议,让我做短视频。
(工作之余喜欢到处旅游)
04
说干就干,我马上注册了账号。2020年11份,我们的短视频开始了,周六日刘老师干活儿,我就拿起了手机,通常出镜的都是我老公。
最初的视频,大都时间短,用的都是原声,感觉效果不大好。
没发几个作品,转眼就到了寒假,北方的院子一片荒凉,院里可拍摄绿植的不多,我就拍了家人的日常,假期里我开始真正自学视频剪辑软件,剪辑、字幕、配音等等。
有时自己学不会的就跟着视频学。假期里除了监督学生的作业,就是陪家人,时间相对宽裕,我还跟着网络大佬学习一些简单的拍摄技巧和标题的技巧。
(当地妇联给发的牌子)
2021的2月20日,马上就要开学了,大地还没完全苏醒,我和刘老师趁开学前把原来的畦垄调整一下,方便种菜。
人站在砖砌的小路上,能方便地打理每棵菜,当视频一发,评论量和点赞量一下就多起来,粉丝量也上来了。我还挣了几块钱,这让我感到很意外。
2021年2月27,我们培育6种菜苗,塑料布覆盖,等天气暖和再移栽,这个视频一发布,一下几十个评论,上万条播放。
连续的几个作品,到3.4号,我就提现第一个100元。到4月份就收入700元,5月月收入就1500多元。
(老公在院子菜地里除草)
05
2021年年底的时候,我的粉丝突破一万了。随着播放量的提高,收益也多了。我很欣慰,付出就有收获,虽然过程有些漫长。
2022的元旦,让儿子帮忙开通了橱窗,我希望能尝试新的事物,我橱窗挂的商品都是我想要的,大都佣金很少。
也想自己能购物较方便和优惠、当然又有朋友从我这儿下单我也能挣点佣金。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和老公一直住在学校。
学校有400多学生住宿,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学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的自媒体就暂时搁浅起来了,偶尔我能回家,可是,刘老师不出镜,我一个人也拍不了。
虽然有些坎坷,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我们的影响下,儿子阳光上进,去年大学毕业后去北京工作,自己租住在30平米的小屋,自己下班后自己做美食。
(儿子工作之余自己做的饭)
近一段时间视频更新的很少,好多粉丝朋友都催更,感觉到更多的是歉意,每每刘老师有些时间,哪怕是扫扫院子我都记录下来,让更多的粉丝朋友放心。
我不知道我在自媒体路上能走多久,我会一如既往地做我该做的,感恩亲人、感恩粉丝朋友的不离不弃!
(积极乐观地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回首我这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真是感慨良多。
感恩父母的辛苦,让我脱离病痛的折磨。
感谢自己的努力,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承蒙岁月不弃,我才能拥有现在的生活。
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忆中的祖母 | 唐小兵
太仓故事 || 忆
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来稿
消亡的乡村学校
人生这场马拉松,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言
一位80后老师的反思:乡村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