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知识碎片之“知觉定势”。


“有纹身的人都不是好人”是群体偏见造成的社会误解;

“自作多情”是人际交往中某一方的想象力造成的偏差事件;

“邻人疑斧”的故事是“先入为主”的主观成见造成的客观扭曲……

以上几种常见的知觉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

它一般由早先的经验造成,这些早先的经验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看这张图片:乍一看就是一张纸上洒了一些黑色点点,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条“狗”的话,你立刻就能看出来这些黑点构成了一条狗的轮廓。



再看这张图片:你能从里面看到一个三角形对吧?但是,这个三角形只是你想象出来的。更确切地说,是你自行“脑补”出来的。


这说明我们人类的知觉总是非常倾向于组成富有意义的构型。这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它认为“你的知觉经验整体”大于“你所看到的各部分之和”。

也就是说,人们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总是要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所以,经验有时候反而成了人类的限制。即“你所知道的,将会影响你所看到的。”

比如“偏见”,这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社会态度。

歧视是偏见的极致表现,无论合乎事实与否,个人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由此,人们在脑中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矛盾的资讯,并加以片面诠释。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休想搬动。”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扭曲而固执的心理现象。

我还要告诉你:人有时候会“自己骗自己”。



这张图如果以白色作为背景,你就能看到一个酒杯,如果以黑色为背景,你就能看到两个相对的人脸。

大脑会设法使看到的图像变得有意义,但如果图像提供的信息是模棱两可的,不足以从两种解释中做出选择的时候,两种画面就会轮番在大脑中出现。



而这张图,当我们从左往右看时,总是把图中间的符号看成是字母“B”;但如果是从上往下看时,我们总会把图中间的符号看成是数字“13”。

这说明了大脑凭借接收到的信息工作,在缺乏意识指导的情形下,对现实做出假设。

所以我们的意识,其实是感官刺激和自我解释的结合体。当然,知觉者的动机、情绪、和价值判断等,也会产生定势作用。比如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对周围事物可以产生美好知觉的倾向,而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

因此,当需要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时,你自己当时的心情好坏就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可以说知觉定势是直觉、想像、固有认知等人类意识的综合体现,它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知道了“知觉定势”对我们的影响,就能够帮助我们区分现实生活中,哪些是我们情绪影响下的判断,哪些是“先入之见”的主观意识,哪些是我们固有认知下的偏见……而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分辨,哪些是客观下的“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晕轮效应
如何像高手一样深度思考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如何学会思考
心理学基础知识
晕轮效应:以斑窥豹未必准,以偏概全要不得
心理学试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