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锂电池卷绕 PK 叠片!

锂电池制备的中段工序有卷绕和叠片两种工艺,卷绕是将长条形的极片以旋转方式成型,正负极片是连续的;叠片则是将分切后的正负极片通过堆叠的方式成型。卷绕和叠片在模切工艺上也存在差异,卷绕主要裁切非涂布区,从效率和成本的角度出发,主要采用激光模切;而叠片因为需要对涂布区进行分切,仍需结合五金模切。

资料来源:《中国车规级高速叠片动力电池白皮书》,长江证劵研究所

工艺进步 产业趋势,叠片渗透率有望提升

在动力、储能电池的应用中,圆柱电池由于形状设计的制约,只能采用卷绕工艺;方形、 软包电池既可以采用卷绕工艺,也可以采用叠片工艺。从过去的实际应用看,叠片工艺 主要为 LGES、SKI 等韩国电池厂采用,国内方形电池则多采用卷绕方案。不过,伴随 刀片电池方案推出、电芯大容量化以及叠片工艺的进步,方形电池的卷绕和叠片之争又 重新被市场关注。对此,我们也就两种路线的优劣势和产业化进度展开分析。

卷绕和叠片各有哪些优劣势

从锂电池性能上看,叠片工艺理论上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更为占优,一是 由于卷绕工艺存在有弧度的 C 角,会导致在电芯空间利用率上低于叠片电池,且极片的 弯曲会充放电过程中的受力不均匀,造成变形和扭曲进而影响到电池的循环寿命。二是 叠片方案的极耳数量是卷绕方案的两倍,进而可以减少电子传输距离,降低电阻、减少 发热,且电流分布均匀,能提升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资料来源:《中国车规级高速叠片动力电池白皮书》,长江证劵研究所

从工业化控制上看,卷绕的难点在于需要保障正负极片和隔膜的对齐度控制在±0.5mm 之内,否则容易出现短路;此外在极片弯曲变形的情况下,要控制掉粉、毛刺等问题, 这也对生产制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叠片工艺在分切环节较卷绕更为复杂,分切后极片的 断面、毛刺等控制要求很高,否则影响电池的良率和一致性,进而影响性能。

资料来源:百家号-偶休,长江证劵研究所

从生产成本上看,卷绕工艺的生产工序相对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在生产效率方面占优;叠片工艺需要增加分切次数、毛刺去除等工序,且堆叠效率要低于卷绕,因此生产效率 方面要低于卷绕,同时由于叠片设备的投资成本更高,也使得经济性上卷绕占优。

总结来看,叠片工艺能够提升锂电池的综合性能,但目前仍面临生产良率、一致性以及 生产成本的问题,因此卷绕仍是目前主流路线,但叠片的未来可期。

资料来源:GGII,长江证劵研究所

哪些产业变革会加速叠片的应用

展望来看,伴随锂电池在产品形态、单体容量、循环寿命上的产品迭代,以及叠片工艺 本身的技术进步,我们认为叠片工艺的渗透率提升值得期待。

首先是产品形态的变化,方形电池此前均为“砖块形”,主流的单体电芯长度在 140mm300mm 范围。而比亚迪在 2020 年推出了刀片电池,长度达到 1m,蜂巢能源后续推出 的短刀片电池,长度同样达到 600mm 左右。刀片电芯能够带来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更高的成组效率,是有竞争力的产品方案。而刀片电芯由于长度的因素,工艺上只能采 取叠片技术,未来刀片电池产品放量会带动叠片渗透率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锂电新技术!“叠片”对比“卷绕”
锂电池电芯卷绕工艺检测项目
干货| 堆叠电池 VS 卷绕电池——详细对比分析
什么叫软包电池
锂电“第二技术路线”的全面渗透
锂离子电池全解析——原理、结构、工艺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