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该如何让逆反宝宝变成顺毛驴

[摘要]学前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尤其是3-6岁这个阶段,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

一、儿童逆反心理的诱因

正如小编前面所言3至6岁是宝宝逆反心理的多发期,同时也是孩子对情感世界的感受、认知、形成自我反馈的敏感期。一般来说,通过特定的感情刺激易于趋势宝宝产生逆反心理。

对于新鲜事物极度感兴趣,引发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2.以显示自我为目的的标新立异,也会促使宝宝的逆反心态。宝宝们尚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孩子们都希望通过爸爸妈妈的表扬,获取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重大特异型生活经历对孩子造成的情感冲击引发的逆反心理。幼年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以至于孩子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逆反”有利有弊,强力压制,不如适当引导

在正式出招“镇压”宝宝的逆反情绪前,育儿师介绍我们应该先正确认识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好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逆反心理所展现出来的消极面:导致宝宝以后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与此同时,逆反心理也能对宝宝的成长产生正面促进作用。儿童产生逆反心理,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儿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作用的。

三、施展温柔招数,让倔强宝宝变成顺毛驴

对待大琪的逆反心理,以及其表现出来的暴躁行为,育儿师建议使用必要手段先让孩子冷静下来,学会接受现实,再用主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妈妈们此时需要做的就是成为暴躁宝宝的镇静剂。首先保证自己头脑冷静,为孩子做出表率,通过行为让孩子知道,哭闹解决不了问题。接着尝试沟通,了解宝宝的症结所在,最后循循善诱,引导孩子理智的面对问题。下面是一些行为指导。

1、平日里的一些正面熏陶。

利用平时的亲子时间,多给孩子正面教育。可通过讲故事、看图画、教儿歌等方法,让孩子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愉快地接受要求。孩子发脾气时,既不要强化制止,也不一定要说教,可根据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刺激他,吸引他。

2、一朵小红花带来的积极能量。

在明确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表现,请多多给予宝宝爱的鼓励。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逆反心理的儿童,成人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一鼓励他们的进步。适时地给逆反心理强的孩子一些鼓励,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请把你的宝宝当成完整个体。

不管多小的宝宝,也是完整的个体,请给他充分的个人空间。培养孩子“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让孩子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意见,并能对孩子的意见按照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看待。幼儿发表的意见,做出的决策无多大的使用价值,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小主人意识和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并懂得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这对于控制孩子的逆反心理大有益处。

4、请给自己理个清单。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需求哪些是合理的,学会适当控制物欲。目前,生活条件好了,有的家长一味迁就幼儿的要求: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孩子的一切由家长代劳,孩子的欲望不费辛劳就可以实现。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易形成不合实际的自我评价,认为他的一切都应该是最好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打人、骂人,甚至睡地威胁等逆反行为就会出现。

5、请换个方式沟通。

即便是批评,也请不要大喊大叫。试着与宝宝蹲下来说话,这里的蹲既是身段放低,同时也是身高放低。《幼儿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它说幼儿教师要学会“蹲”下来和幼儿讲话,即使你要批评孩子,也不能像有些老师那样大叫,我们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轻轻地拍拍孩子的头和他讲道理,孩子自然会对老师的话听得很清楚,而且也很喜欢听。家长也要学会“蹲”下来说话,“蹲”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家长和幼儿间的距离,而且从心理上使幼儿和家长贴得更近。确实,“蹲”的好处是很多的,但也并不是时时、事事都要蹲下来,这是指一种尊重幼儿、民主、宽容的氛围,他的人格受到了尊重,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就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增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逆反怎么办?
心理健康|| 探究儿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孩子越管越不听话,教你四招
浅谈幼儿的逆反心理
你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反抗期的?
名医说:宝宝这么叛逆 专家来给你支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