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六计原文简析及战国战例(第十三至十六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原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大意】

发现了疑点就应当核实最真实的情况,对形势研判无误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反复考究事物的本质,是找到破解当前局面的重要方法。

【简析】

在没有对敌我形势判断还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切记不可轻敌冒进,采取行动。打草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发现蛇,一方面可以警告蛇,还有一方面可以惊扰蛇。这都是根据具体实际,采用不同的手段去实现己方的目的。

【战国战例】

话说秦国和韩国在浊泽交战,韩军危在旦夕,这时韩国的相国公仲朋提议韩王向秦国臣服,利用张仪对楚国的仇恨,转而联合秦国共同讨伐楚国,达到移祸楚国,一箭双雕的目的,于是韩王就安排公仲朋去秦国议和。

楚王听到消息后,大吃一惊,就召陈轸来商议,陈轸说:“秦国本来就想攻打楚国,如果再得到韩国的援助,那对秦国来说可是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有机会实现了。秦、韩联军一定攻击楚国的。当务之急是阻止秦、韩讲和。建议大王立即集结全国的军队,大张旗鼓地对外宣称楚国要出兵救援韩国,同时派使臣带上大礼,去韩国,让韩国相信楚国一定会出兵救韩,即使韩国仍然要与秦国议和,那也不会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了。如此一来,只对付一个秦国就好办多了。如果韩国相信了楚国,韩国得到了楚国的帮助,自然也不会和秦国结盟,而秦国也会更恨韩国。如此一来,楚国就安全了。”

楚王一听大喜,马上命令调集全国的军队,造出楚国就要出兵援助韩国的浩大声势;同时派使臣带重礼,对韩王说:“虽然楚国是小国,但是依然愿意集全国之兵来支援贵国,您只要下决心抵抗秦国,楚国将与韩国共存亡。”

韩王看到楚国的态度非常高兴,就让公仲朋不要去秦国了,公仲朋说:“大王不能这样呀,秦国是真正能以战争威胁我们的国家,而楚国说救援我们只是一种为了避祸的谎言,更何况,楚国和韩国本来就有矛盾,双方也没有联合攻打秦国的盟约。秦国一直想要攻打楚国,楚国才对外制造准备发兵援韩的声势,这一定是陈轸的计谋。而且大王已经与秦国和谈,现在再反悔,就是在欺骗秦国啊。这样做大王一定会后悔的。”

但是韩王并没有听取公仲朋的建议,而是选择了与秦国决裂,秦王果然大怒,发兵与韩军在岸门交战,而楚国援军并没有出动,结果韩军惨败。最终还是公仲朋移祸楚国的计谋没能实施,陈轸大张旗鼓假救韩的计策正是打草惊蛇计的典型案例。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大意】

自身强大,蓬勃向上的势力,是不可能加以操作利用的;而名存实亡,衰败没落的事物,需要依附别的力量生存,是有它的利用价值的。利用看似无用的势力,并不是我求助于他,而是他求助于我。

【简析】

我方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力量的变化,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只要能为我方战略服务,即使对方看似百无一用,也要倾尽全力挖掘一切能为我所用的价值,达到己方的战略目的。

【战国战例】

咱们在有关吴起的历史小故事中提到“楚悼王去世时,贵戚和大臣乘机作乱,杀了吴起。”那吴起临死之际又做了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却说当时吴起自知必死无疑,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死了,而无人给他报仇。吴起也不愧是兵家高人,他在当时危急的情况下,想到了楚国法律规定,谁伤了楚王的尸体,谁就会被诛灭三族。于是他就跌跌撞撞地跑到停放楚王尸体的大殿,扑倒楚王尸体上大喊“大王啊,变法不成功,没能实现您的心愿,我吴起死不瞑目呀”,作乱的王公贵族和大臣们带着叛军,一顿乱箭就把吴起射死了,与此同时,楚王尸体上也插满了箭枝。楚肃王继位后,根据楚国法律把当时参与作乱的王公贵族七十余家全部灭族。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大意】

利用好天时地利,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调动敌方改变现状,使其弃长用短,利用敌方的错误,引诱敌人就范。

【简析】

调虎离山,就是要把老虎诱出深山外,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一计谋就是要用一切手段去调动敌方,使其改变有利的现状,或使其调整战略、或使其换将、或使其攻防转换,或使其脱离有利地形等,就是要逼其就范,再加以消灭。

【战国战例】

秦、赵长平之战,廉颇坚守长平关,不出关迎战,双方僵持,秦军优势难以发挥,于是策划了反间计,使赵王将廉颇撤换下来,派去了赵括。赵括出关迎战,被白起调虎离山,陷入秦军埋伏,如虎离山林落入平川,最终大败。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大意】

把敌人逼得太紧了,对方就会做困兽之斗,让敌人看到有逃跑的希望,就会削弱敌人的斗志。在敌人逃跑时,要紧紧地追踪打击,待其溃散时再一举歼灭,这样就可以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简析】

欲擒故纵中,“擒”是行事的目的,“纵”是方法,两者是一对矛盾体。欲擒故纵,并不是真正的放纵敌人逃跑,而是让其产生一种还有一线生机的错觉,瓦解敌方继续抵抗的斗志,待敌方或松懈时、或逃跑时、或失去抵抗意志时,给予敌方雷霆一击或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国战例】

西门豹到邺城后,就发现了“河伯娶妻”这一为害一方的恶习,但他并没有去和当地的长者、乡绅、巫婆及百姓争论河伯之事真假的问题,而是他巧妙地顺着大家的思路,欲擒故纵,让巫婆和她的弟子自己去和河伯打交道,往河里扔了三个人后,与巫婆勾结的贪官污吏们连忙扣头求饶,再也不敢提河伯娶妻的事,从而一举揭穿了巫婆与官吏的把戏,根除了祸患。西门豹也得以顺利地组织百姓大兴水利,彻底根治了水患,造福一方百姓。

注: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策》精华全解析7(韩策)
战国策·韩策二
《事秦还是事楚?》
古代纵横家王诩之谋略专集【72-15】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18集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16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