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的实战应用分享(二)

《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的实战应用分享二

原创·天山博格达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下半章故事回看(从司马懿的视角回顾故事过程):

却说司马懿率大军夺得街亭后,又打败了魏延、高翔、王平等前来劫寨的蜀军,魏延等奔阳平关而去,司马懿又顺手夺了列柳城。此时郭淮带兵赶到,司马懿判断蜀军丢了街亭后肯定会退兵,就让郭淮通报曹真连夜去追击蜀军;又安排张郃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只中途拦截抢蜀兵辎重,不硬挡蜀兵回撤之道;安排申耽、申仪守列柳城;司马懿自领大军望斜谷进发,先取西城。

却说司马懿大军到城下,只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了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懿回顾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蜀兵,只得尽弃辎重而去,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此时曹真听知孔明退兵,急引兵追赶。山背后一声炮响,蜀兵漫山遍野而来:为首大将,乃是姜维、马岱。真大惊,急退军时,先锋陈造已被马岱所斩。真引兵鼠窜而还。蜀兵连夜皆奔回汉中。

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看,得知街亭丢失之后如何应对。

却说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后,急令关兴、张苞各领三千精兵到武功山小路为疑兵,如遇魏兵不用硬打,只鼓噪呐喊,造出大兵伏击的声势。(此处有一计:树上开花计)又密令大军准备撤退,安排姜维、马岱埋伏在山谷中对付追兵。

一切安排妥当后,探马飞报司马懿率大军已往西城赶来,此时诸葛亮直接跑是来不及了,身边无武将,兵只有二千五百人,关城门守城显然也不可能,于是诸葛亮大开城门,登上城楼弹琴,让司马懿看到西城没有设防,我就在城楼,可以上来抓我了(此处又是一计:空城计)。结果司马懿中计而退。

对“树上开花计”和“空城计”应用的分析

这两计都是在己方兵力弱于敌方时应用的计策,不同之处是一计示弱以强,一计是示弱以弱,都是要使得敌方出现误判,从而使己方获利。这两计如果用错地方,将是灭顶之灾,所以要慎用少用尽量不用。

“树上开花计”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意思就是兵力弱小,但要把声势造得很大,显得兵力很强大。此计关键是要“借局”,就是要借时借势,伪装要巧妙,不能露出半点破绽,通过虚张声势,让敌人在心理上受到威慑的效果。

师友们可以回看一下故事过程,诸葛亮此计用得如何?

“空城计”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的实质是说,本来是空虚的,再以空虚来表现,就会让敌人对本来的空虚产生怀疑,反倒以为我们是有实力的。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在敌强我弱之,应用此计的要点是要充分把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及性格特征,利用各种办法来迷惑对方。敌方指挥官越是小心谨慎多疑,所得的结果就会越好,否则将会被反噬。

诸葛亮应用此计就是充分把握了司马懿决不会相信诸葛亮会冒险的心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冒险一用。同时,诸葛亮也为后续退兵提前留下了后手来强化“空城计”的效果,如果没有先手布下“树上开花计”,以司马懿的军事实力,“空城计”只能骗一时,他再反扑,孔明还是跑不了,加持了关兴、张苞上演的“树上开花计”才能让司马懿逃回街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城计》教案
“空城计”考略
苗怀明:平生只玩这一次——说空城计(《三国演义》新读之九)
史上诸葛亮没有摆过空城计 发明权属于赵云(图)
空城计:一兰州人用诸葛亮名头,编了个故事,结果成为经典
《三国演义》共读集锦48 | 悦读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