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孟宪芸 ‖ 记忆里的父亲

记忆里的父亲
文/孟宪芸

父亲出生于1932年的一个大家族,两岁多时奶奶病逝,爷爷重新组建了家庭。爷爷老弟兄仨,他排行老二。大爷早已过世,只留下大奶奶和三个女儿,于是父亲被过继给大爷。一个没有亲妈的孩子,活得如履薄冰。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乖巧懂事。族里掌事的三爷当阴阳,行内名气大,见多识广,就把父亲送到城里的一家私人铺子当学徒。父亲深知自己的遭遇,极力干好分内的事,经历了不少陈旧礼节和规矩的洗礼,父亲变得格外懂事孝顺。后来父亲参加了县工会,私人铺子被公家合并,父亲被选送到宁夏供销学校学习,之后参加了工作。父亲在工作单位当过售货员、采购员和主任,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原则性强,人送外号“倔老孟”。

19岁的那年父亲成家了,由于包办婚姻,父亲对母亲感情不深,共同语言不多,听母亲说,迫于单位和大奶奶的压力,他们的关系才逐渐改善。后来生了哥和我。

由于大奶奶不想在中宁生活,我们就跟着回到中卫乡下老家。父亲在中宁县上班,交通不便,每次回家,父亲都得骑着自行车走两天,所以我几个月才能见父亲一面,和父亲相处的时光很有限。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的背影很模糊。即便这样,我还是很渴望父亲回家,因为每逢父亲回来,他的自行车后架上总捎着一个白色的小铁皮箱子,箱子里盛满了诱我的苹果、白糖等,而且每逢父亲回来都能给我们买好多猪肉,让母亲做成坛子肉,储存着冬天慢慢吃。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发高烧,哭着喊着就要吃被大奶奶锁着的冻苹果,任凭我咋哭,我年迈的大奶奶都不给我,最后母亲出面才讨得一个冻苹果,现在想想,我那时其实是在寻找父亲的味道。

从小到大,父亲几乎未训斥过我,但我很惧怕父亲。有时我随心所欲地躺在床上玩,一听到父亲回来的脚步声,吓得立马跳起来,规规矩矩坐好。因为心中牢记父亲的教导 “坐有坐姿,站有站相”。记得有一年暑假,表哥来了,我哥、表哥和叔叔正兴高采烈的喝酒,父亲突然从中宁回来,一看表哥坐在饭桌的最上面,叔叔坐在下面,他俩年龄差不多,立马不让他们喝了,阴沉着脸训斥道:“长幼有序,长辈在上,小辈在下”,“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像这样乱了家规。我当时觉得父亲有点太墨守成规,不近人情,这么点小事,扫了大家的兴趣。等我长大后,才深深理解了父亲。

父亲虽然话语不多,但他教导我们的话,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比如,“敬客人茶酒必须双手不能单手,单手就代表着不尊敬”;“穿衣吃饭量家当”;“人活着首先要学会生存,学会自食其力,其次要学会做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等等。这些话,一直陪伴着我,深远的影响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

时光荏苒,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小雨连绵不断,连下十几天,我憋在屋里学习闷了,就干脆搬张椅子当书桌,顺手拎个小板凳,坐在屋檐下学习,时而抬头欣赏雨景,时而思绪万千……不知不觉间,父亲过来瞅了我一眼,见我写日记,就鼓励我说:“你给你姑姑每写一封信,我奖励你五毛钱。”那时的五毛钱,能买好多学习用具,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可是姑姑远在兰州,没见过几面,给我的感觉很陌生,我写啥呢?但想着五毛钱,我就提笔写成了人生的第一封信。从此我靠着写家信,源源不断地从父亲那获得零钱、笔记本、钢笔等礼物。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奢侈品,我高兴极了,就把写信当成美差来完成。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在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我一定要发愤图强,考上大学。

日月如梭,我上高中了。父亲退休了,只要家里来亲戚家的孩子,父亲都让这些小字辈站在一旁观看他炒菜。我跟着父亲学会了炒菜、包饺子、叠衣服、叠被子等,他还告诉我怎样品茶、品酒等。除此之外,那时家里还有母亲的一亩三分地,父亲就学着种庄稼,不会的就向人请教。印象最深的是“十一”国庆放假,我跟着父亲学割水稻,猫着腰,左手揽住水稻腰部,右手拿着镰刀往怀里割。父亲在前,我在后,干着干着我就发愁,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行走困难,腰也直不起来,觉得又苦又累,但望着父亲被汗湿透了的后背,咬咬牙硬是坚持下来。

父亲有三个好习惯一个坏习惯。好习惯是每天早起散步、看报、看新闻联播。他说:“看报看新闻能了解国家和国际大事,自己就不是聋子。”他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传播给周围的乡亲。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养成了每天晚饭后先读报后学习的习惯,我把报纸上感兴趣的内容,裁剪下来,分成“医学常识”“生活百科”“作文素材”等,粘贴在我心爱的笔记本上,读报成了我汲取知识,扩大视野的饭后点心。坏习惯是父亲每天都要自己喝点小酒,而且是散酒,谁劝都没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我终于考上大学,在填报志愿时,我想出去上,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渴望学医,为多病的母亲解除病痛;而父亲却执意让我在宁夏上,还必须当老师,他说:“一个女孩子,当老师生活平稳,一生中无政治风波。”我听了很不情愿,后来才知道父亲是怕我出去不回宁夏。1985年9月在父亲的陪伴下,我跨入宁夏大学。1989年7月,我圆满地完成了学业,被分配到离家远的乡镇中学,又是父亲帮我用自行车捎着被褥送我报到。后来父亲带我去看朋友,碰见熟人,一听我在乡下工作,就责备父亲说:“你的亲弟弟当领导,怎么还让唯一的女儿在乡下工作。”父亲沉默了,父亲就是这样,耿直不愿求人。

后来,我成家了,父亲就帮着我带孩子。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6年7月14日,我突然接到别人捎话,说:“你父亲被救护车送到中卫县医院了!”我直奔医院,看到父亲表面上和平时没啥两样,又想着父亲红光满面的模样,觉得病情可能不重,刚开始医生也误认为是胃上的问题,一直按胃病治疗,等检查结果出来,才知道父亲是心脏的问题,可是为时已晚。7月20日凌晨,我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听到刷刷地扫地声,惊醒一看是父亲在打扫病房。我赶忙跳下床,接过笤帚,父亲就披上外套朝医院的走廊走去。7月21日,老公替换我照看父亲,中午一点多,输完液体,父亲刚吃两口午饭,一头栽倒,再也没抢救回来,因心梗离去。那一年父亲64岁,生命就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

父亲走了,永远离我而去,但父亲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背影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高大。每逢亲戚相聚在一起,都会提起父亲训练我们学习炒菜时的情景,此情此景仿佛就在昨天。

作者简介:

孟宪芸,1966年12月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宁夏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理工科学士学位。宁夏中卫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三十二年。教学工作中,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关爱学生,热爱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优秀教师的誓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第1302期】【河南·平顶山】艾平丨一座老桥
清明思忆念亲恩经典散文(精选23篇)
【甘宁界·亲情记忆】:(宁夏)郑铭军‖《拧车岁月》
【原创天地 ‖ 084】郭孟强——《郭孟强散文三篇》
忆姑母
孟宪玲:我的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