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姚民间文艺440期】笑红尘||独探金香炉垴山

    □笑红尘/文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儿时的这首《从前有座山》民间童谣,又能唤醒我们童年的多少回忆呢?

       今天我说的这座山叫金香炉垴山,山上的庙叫什么无人知晓,但是庙里却有个镇庙之宝"金香炉″,而且还有"前七里、后七里、金香炉放在七七里″的偈语顺口溜,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的东姚人,却没有听说过东姚这件事呢?

      金香炉垴山和福兴寺一样位于《林县志》记载的黄崖底村,传说古时有一黄姓人来福兴寺做饭后娶妻生子居住在上黄地南边的悬崖下边,后人称此地为黄崖底村,黄崖底村就改为“皇帝村”了,并且分成了“上皇帝”“下皇帝”两个村。民间还有个传言:“上皇帝、下皇帝、中间隔了个媚娘娘。”

     直到解放初,村子才改成“黄底村”,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花地村”,也就是今天已消逝的花地村。花地村东与花营村为邻,西邻二神岭、与河头村毗连,南隔大岭关与石阵村相邻,北隔山与东姚石大沟村相邻,西北隔山与东姚清河峪村相邻,西隔山与东姚黄贝沟村、长深沟村相邻,从《林县志》里我们可以看出清朝时黄崖底村这片村落都属于东姚区127村的管辖范围。当年花地村辖上花地、下花地、理峪、寺北垴、口上、水磨6个自然村落、12个村民小组、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2292亩、723户人家、3067口人,2005年全村迁移至鹤壁市浚县花地新村。
        据康熙二十九年和乾隆十七年《林县志》共同记载,林县境内的河流有:漳水、洹水、黄水、淇水、淅水、武平水、史家河、双泉、苇泉、三拥水、羊儿池、沧溪。其中漳水、洹水、黄水、淇水和淅水是比较重要的几条河流。

        淇河孕肓了当年的人文化、佛文化、风水文化,淇河自河头村西一路经过河头村、刁公岩村、河口村、水磨村、寺北㞪村、上花地村、下花地村最后汇入盘石头水库!
        第一次发现金香炉垴山是在翻阅《林縣志》山脉篇时看到的,《林縣志》里东姚区的3座名山是:白雲山、香爐崰、巫山嶺。香炉垴竟然排名在第二,我却孤陋寡闻了。
        福兴寺在《林縣志》里的注释是:縣東南黄崖底村元至正间建,福兴寺在《林縣志》里东姚镇寺庙篇里是记载的四大寺庙之一:興國寺(縣東南東姚集南有金大定間興國院牒石刻)、三仙廟(縣東南白雲山上莫詳肇始有宋宣和間重修石刻)、東嶽 廟(縣東南東姚集)!

       寺北㞪村因位于福兴寺的北面而得名,而金香炉垴山是位于寺北㞪北山上神龟石过龙神沟顶部,为了研究这个神奇的传说,决定独探金香垴山!从盘石头水库已经无法到达金香炉垴山,黄贝沟村有一条山路,但是清河峪村的一个网友说从清河峪的宁寿寺一直向南走就可到达金香炉垴山的庙前。
        骑摩托车独行过宁寿寺东去,却误入风水宝地。急折返回,却见一树树红柿!山路边的柿子树上的柿子,一个个向是在炫耀的红灯笼,岁岁年年柿柿红,人们何尝又不热衷于暮暮朝朝事事顺,80年代作为一种农民粮食作物的柿子慢慢地退出了饥饿的历史舞台,淡淡地变成了观光的山野佳肴!山里学校的缩减,年轻人的迁居,村里的老人也只能望柿兴叹。打电话咨询网友老李路线,可骑车向南而上,当看到满路被山洪冲刷路上的石头果断放弃了骑车的念头,问路边地里的一个大爷说要步行10来里地,既来之则安之,为了心中那个神秘的传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知是清河峪村哪个善人修的山路,路上清晰地可见名种轮子的辙迹,刚上山坡的西边就发现了第1个山神庙,路上到处都是一些盛开的野花。人未知秋岁已秋,情深枉自付东流。春来陌上花犹在,庄蝶蹁跹梦不休。凉爽的秋风分不了我的忧愁,漫山的红叶写满了我的相思!山间萧瑟北风吹,萎叶轻飘顿落飞。独露鹊窝难见影,孤居待等故栖归。

       行至半路拾到一根不知何人丢弃的拐棍,路上到处都是丢弃的矿泉水瓶子,还有一对新人的"囍″字,猜想他们一定也是去金香炉山的庙里求子!峰回路转处看到第2个山神庙,庙前磕头的石头上竟然刻有棋盘!真印照了那副对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山路西边我们依然可以看清黄贝沟村的轮廓,山路对面起伏五六个山脉像水形山,也像金形山,山,风水学上也分为"五行山″。

土行山指平缓的山脉,出坤土厚德之人,

木行山指高耸而立的山脉,出文贵和豪杰。

水形山,也叫笔架山,象水的波浪一样,也象一个毛笔的架子,出文人。

金形山,类似水形山,但波浪山形像是馒头和金元宝,出将帅之才。

火形山,山顶呈尖形,出一些特殊的人才如:将军、外科医生等。

     由此,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福兴寺、金香炉垴庙要修到花地村的原因了。这也暗合传说唐高祖李渊祖坟东面建福兴祠的来历,这也是福兴寺的前身。 

     《葬经》万乘篇中讲:“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因为有水才能更好地使生气“聚和行“。"山环水抱"的风水地理宝地、是富贵双全的风水地理格局。淇河花地村西北有环形的山脉挡住西北风,形成“山水环抱必有气”(即气聚),符合“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的风水定律。

        如如不动一心明,了了娑婆万事轻。尘外无尘无染镜,阅山阅水阅苍生。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金香炉垴山上的庙了,都说“一人不入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五人三姓不同行,六人不入乌龟席”,面对空无二人的山上,说真的我有点害怕,最后还是壮着胆子进了庙,此庙坐北朝南,东西各有配房。堂屋东面供奉的是玉皇大帝,西面广生殿供奉的是周文王、送子奶奶,整个堂屋是全石建造的无梁殿,俗称"海螺甃″,不知何时哪个好心人又给房顶加固了红色彩钢瓦。那个传说中玉帝神前的金香炉早已不见踪影,东屋石条上残碑上有光绪十年重建此碑的石刻,西屋则放着锅碗水桶炕。墙上到处写着花地林业队的字,庙里南墙上有一通碑文:据传说本庙宇由前七里后七里五大社负责修建,详情未作记载。由于社会变化,神尊俱毁,庙宇残墙断壁令人心灰意寒,为再现神灵社首马随山同孙用吉、刘有山、马啟元、马来伏谋商重修此庙以表心愿,此工程由一九九四年七月初六至十月初六完工。塑建投资的主村由下花地、寺北㞪、清河峪、石大沟及山下十二个村完成此工程,捐款十元以上刻碑留名、流芳后世以传美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四年十月初六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宝则窥;此庙1947年文革时神像被毁,1970年泽下公社花地大队成立林业队30多人住在此庙植树看果,如今上山已无一棵果树!庙院里两棵弯曲的树上竟然有一个鸦窝,想起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说起此庙金香炉来历,一说是冯举沟村一冯举人所建,但是冯举沟村却没有一家姓冯的?一说是明崇贞六年三月四日,李自成率十万大军逼入林县沿淇河一带与明军作战,李自成把财宝化成金香炉藏于此庙,于是就有了"前七里、后七里、金香炉放在七七里″的传说,前两句是金香炉的来历,后一句七七是漆的暗喻。

       在来金香炉山庙的路上,随处可见隔多远就有一堆堆放的石头,这也许就是当年人们为了防止迷路而故意设下的路标,也许是当年人们计量里数最笨而又最简单的方法,差不多几百米就有一个,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桃花岛里的谜宫,就这也阻止了世人来此寻宝的足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愚者贪利、智者取利、达者让利!人生如蛾,名利似火!叹君元是多情客,叵奈终为无梦人。勘破万般缘自了,但求来去莫沾尘。
       

       【作者简介】笑红尘,70后,空调安装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灵各村名的由来,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五一好去处!林州十大免费景点盘点:
秋游花地金香炉垴
巩义浮戏山香炉峰徒步穿越(2018
姚健:我的永胜园
小东湾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