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长津湖》观感:美中不足的几点遗憾

去看了电影《长津湖》。因为以前看了不少有关朝鲜战争的文章等资料,因而对长津湖战役有一些大体的感受。下面我只是就电影大体说一下个人的观感,认为有以下几点美中不足。

首先声明:电影整体不错,视觉效果非常好。战争的残酷场景、军人的奉献精神都表现了出来。

第一:电影的开头,以一个军人回家探亲开始。写的是生活场景。我理解这是一个铺垫。但是,有点长。个人认为,这一片段,不如直接切题更好,先简单介绍一下朝鲜战争的起因,进程,可以给观众有一个大体的认知。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一直少有这样的题材,能够全面、主动了解朝鲜战争的人,是少数的。

第二:中央对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有点少。应该把当时大多数人的担忧意见也表达出来,出兵与不出兵的利益得失的决择。以及我们坚持的“不准越过三八线”,并警告美国及其联军,“越过三八线我们就出兵”。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可以更好地感受当时的决策是多么的艰难,理解并佩服老一辈政治家的英明果断。

第三:在东北火车站,情节的渲染有点淡。记得当时东北火车站接站的军人看到九兵团的单薄棉衣后,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知道朝鲜的冬天有多么寒冷。因而急切中将车站上的人穿的厚棉衣脱下来扔到火车上,可以为后面出现“冰雕连”做铺陈。只是,电影并没有表达出来因为寒冷而导致的非战斗减员。

第四:在赶赴朝鲜的军列上,新兵伍万里的情节有点过火。一个新兵蛋子,那么表现不是很正常。把这些时间留给志司的决策、后勤运输的艰难等方面,会更好地展现战争的残酷、志愿军的坚强。

第五:战争的残酷渲染地还可以,但是军人的意志还不够。毕竟,真实的战争之残酷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正是因为残酷,更是彰显了中国军人顽强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绝对不是啃硬土豆所能表达的。事实上,有三个连队都冻死在阻击阵地上。其中一个战士,写了一首诗。他叫宋阿毛,上海人,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他的绝笔信:“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正是这样的意志,才是长津湖战役取胜的关键!事实上,这封绝笔信,美国的指挥官在当时是看到了。如果把这个情节再多一些镜头,就能更好地告诉后人,英雄先烈是如何的感天动地!

第六:最后的结尾,伴着美国逃离的舰队远去,中国军人拥向海边。这种手法很老套,也不符合战争现实。这个结尾,个人意见应以双方战果比对为好。

在我看来,朝鲜战争的关键转折,就是长津湖战役。这场战役,中美军队都很艰苦。但最终决定战争走向的,是国家决策、军队指挥、军人意志,后勤保障等综合因素,更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斗争!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我们需要战胜残酷以体现国家和军队意志,而不是一味在残酷上做文章!

个人见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谢雪枫作品 | 弘扬主旋律,气壮山河的战争史诗——浅评电影《长津湖》
长津湖观感
影评|战争的本质不是杀戮——电影《长津湖》观后随感
几部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
电影:种花家的兔子,军魂与影像,从《大决战》到《长津湖》
《长津湖》观感[五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