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文化中的“主一”,不是专注于当下的具体事物上,而是事物体现的天理。

 
《朱子近思录》中,多次提到“主一”一词。其中卷之四中明确说到,“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
 
主,是把持、操持的意思。一,不是数词,而是代词。上面说的“无适”,适为往也,无适,即是无往,没有去别处。“主一”,就是表达了专于某件事上。


内心专一,便是敬在其内,从而外邪不能入。做到此,便是诚。其实人的心中本来就有“诚”,并不是将邪去掉才会有诚,才会有敬。所以,《近思录》中说:“但惟是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也。主一既不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则只是内。”又如尹彦明说:“敬有甚形影?只收敛身心便是主一。且如人到神祠中致敬时,其心收敛,更著不得毫发事,非主一而何?”身心外驰,便有外邪;身心收敛,外邪不侵。

这样看来,儒家文化中的“主一”,其实就是将身心着于当下。不留恋过去,不期盼将来,只是把自己住于当下的事情和状态中。这样的解释可能会有所不足。王阳明的解释则更加到位。


王阳明的学生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王阳明说:“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这段话讲的透。主一就是敬,指内心对天理的把持,而不是把持事物。一旦将心思放在具体的事物上,那就成了追逐物质,成为了事物的奴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贤之路《知行合一王阳明》
15个字,了解中华思想
王阳明8句至理名言,世间最高明的心理学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朱熹持敬思想探析
心学大师:王守仁_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