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录只是为了不被遗憾
userphoto

2023.11.05 北京

关注
今天北京下雨,2023年剩下不足两月,姗姗来迟的寒意还是来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翻了翻文章:成为密接第六天
一转眼,自己阳了到现在快一年了,「清零」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但文章却白字黑字记录着,这才三百来天呢。
三年疫情过去这就一年了,排队做核酸那么多天,人啊可真够渣的,说忘还就真忘了;这个世界上天天发生那么多的大事,特别是这几年仿佛就堵在风口浪尖的口子上,每天都发生着让人震惊不已的新闻,没过几天新闻变旧闻,大家讨论的永远都是当下的新闻。
比如,现在谁还关心日本核污水呢?
每天下班后刷刷手机,除了算法根据你的偏好主题推送最新内容之外,实时热点总是会在各个渠道次第蔓延开来,有的快有的慢,就和潮水一样,涌过来在浪头上,觉得好不得了;等浪头撤去,大家转头就忘,不过就一两周的时间。
之前在已倒闭的人人网有个“那年今日”的功能,我很喜欢,正如名字写的那样,每次登录的时候在这个位置会展示过去某年同一天自己发过的动态,这是一种把值钱曝光流量位置没有拿去卖广告的低ROI行为,所以人人网倒闭了(手动狗头
如果今天它还活着,我倒是愿意为这个功能单独开个赞赏,不为别的,只想告诉公司老板,除了卖广告之外,还是可以有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的商业模式,打动用户为自己的情怀付费。
不过这个功能有个前提,就是用户得爱记录、持续记录,至少得不低于我这种周频吧,才有足够的内容看到“那年今日”;人人网虽然不在了,但微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持续活着,那么朋友圈可以做类似的功能,在用户查看自己的朋友圈信息时,头部可以固定区域轮播过去的“那年今日”。
转头想一想,可能也是个伪需求,像我这种不太爱发朋友圈的人就不太适合;很多人朋友圈一年就一条,没有需要的场景,而且不爱发朋友圈的人,去点自己的朋友圈来看概率也比较小。
如果是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呢?
小迷糊还在回北京的路上,如果问她的话,可能回答是:朋友圈都刷不过来/发不完,没有想法去看自己的朋友圈。
真想问问微信产品经理每天查看自己朋友圈人数有多少人,占比有多大;虽然没有数据,感性去想,频次应该是比较低的,能主动去翻自己朋友圈多半是想查找什么内容,而不是这种被动式过往记忆的击中。
如果微信不行的话,公共平台能做这种事情吗?
有一些地方见过“历史上的今天”有类似的功能,要大平台主动在首页做这个事的话,主要有几个难点,首先信息比较多,虽然是一天但叠加那么多年那么多领域,社会、科技、人文、财经……光是回顾大事件都回顾不过来,对当下的个体可能很难有击中情怀的感觉,可能需要同类编辑或者高度识别用户的算法。
其次是时效问题,近几年尤其明显,很多网站、内容当年可以登录访问的,如今都404了,果然删帖是消除互联网记忆最好的方式;如果内容本身的时效性不能保障,那也没有机会出现在未来的那年今日中。
想来想去,最适合的场景可能还是我自己写公众号了。
真实的记录,一年不过五十来篇,信息流滑一滑一不注意就是两三年的文章,再叠加年度回顾,或者相似主题翻找过去文章,对应时间戳下的此情此景瞬间复现。
即使是发表之后被删掉,在后台里还能看到当初的文字,不过遗憾的是大家在文章下的评论确实是看不到了,这个也没办法,再大的企业也得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得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
不过回过头来,我觉得还是不能因为担心被删除就不去记录,人在做,天在看,即便不能呼吁他人,也可以警醒自己。
不管是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所处的社会、世界,有些事情发生了它意义重大,可能在特定的时机下不能讨论,但自己也可以选择用自己能明白的方式记录下来不被遗忘。
窗外的风越来越大了,一路走好。
:)
最近文章:
今年双十一,不得不便宜
‍越是经济不好,越要搞不挣钱的事
离开一线城市有离开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分析:如何对朋友圈进行分析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浅析标题栏设计:搜索、筛选、设置等功能都该放在右上角吗?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微信直播,推不推?我好想张小龙附体!
如何删掉自己朋友圈的内容?
微信悄悄内测新功能,等了11年的功能终于来了
微信上线重要功能,新的朋友圈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