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重阳节的这点事儿
userphoto

2022.09.22 北京

关注

今儿是重阳节,是老人们的节日,这里我先给天下的父母和老人们鞠躬了,祝长辈们健康长寿!

说到重阳节,这里头还真有不少的说头儿。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中《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此足可见,当时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就有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到了汉代又有了发展,据《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这重阳节求寿的民俗还就是打这儿兴起的,赶到了唐代,朝廷正式将重阳节定为了民间的节日,自此后的历朝历代,那都是代代沿袭。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虽不断地在变化,内容也有所新意,但就是重阳节这事儿,那可是一直没间断过,可见尊师敬长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多么的让人敬重。

到了上世纪的1989年,国家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了老人节。200652 0日,重阳节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12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国家以立法形式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上面说的,都是有史料记载的重阳节演变由来,在民间也有一些传说和记载,不妨咱也捡个在民间最流行的传说,给朋友们聊上一段儿。

南朝梁人吴均之在其所著《续齐谐记》中记载: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大瘟疫,死了不少的人,这桓景的父母也因疫而死,百姓都很恐慌。于是,恒景便到东南山拜师学艺,想拯救人们脱离瘟疫灾难。有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同时给了他茱萸叶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乡的父老门携带登高避祸。

到了九月九那天,恒景带着妻儿子女和乡亲们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戴在身上,同时又拿出菊花酒,让每人喝了一口,预示瘟魔不敢近身。随后,他便和到来的瘟魔展开了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百姓得到了施救。自此,汝河两岸的人们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代代相传,直到现在。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了重阳节,也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您是不是看着挺热闹的?那就当个热闹看吧,传说的事儿咱不较真儿啊!

那为什么叫重阳节呢?这您还得听我慢聊。

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就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间还有叫“踏秋节”的,这是因为此时恰是秋冬交接的时候,秋寒新至,人们该“猫儿冬了”,所以民俗有重阳节辞青踏秋之说。

人们庆祝重阳节,全国各地都会有许多民俗活动,家人朋友郊游赏秋、交流情谊、释放心情;登高远眺、健身祛病;观赏菊花、闻香寿长;吃重阳糕、百事俱高;遍插茱萸、辟邪求吉;饮菊花酒、祛灾祈福等等,活动不少,形式多样,但可有一点,这看望老人、尽心行孝之事,那是万万不能少的,这是百事之首。

您知道,在咱们国家众多的民俗节日中,这重阳节可是同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老话讲:“孝为先、礼为上、家为根、国为本”,孝是做人理所当然的事!朋友间不是也常说嘛:“这孙子连父母都不孝,还能成朋友吗?”的确,做人怎么也不能忘了初心啊!

嘚,重阳节这事儿,咱就聊到这。借重阳节之机,我是再叩首,咱天下的父母、长辈们福寿安康,舒心快乐每一天!您的福寿,那就是咱小辈们的福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秋黄叶下,佳节又重阳
登高 - 民俗习俗
重阳 | 赏菊辞青,登高敬老
涨知识:九九重阳节是起源、历史演变、民间习俗、故事传说等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