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猴儿与少年》:从来的哲学都是为了认识世界,但是我的哲学是要改变世界

我还记得,前两年读王蒙先生的长篇小说《笑的风》时,作品最后《出小说的黄金时代(跋)》令我深深感动。这篇文章似乎可以看作是王蒙先生的自省,也可以看作是王蒙先生对读者朋友的提问。那一问接着一问的排比句,每一字每一句都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你用火了没有?你起风了没有?你沸腾了没有?

王蒙先生对自己的创作一直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就拿《笑的风》来说,2019年,中篇小说《笑的风》于《人民杂志》发表后广受好评,谁知,王蒙先生在重读了这部中篇小说后,产生了重新创作的念头——我必须再加一大把劲,制造一个真正的新长篇小说。紧接着,王蒙先生用两个月的时间对自己的中篇作品进行再创作,增写近五万字,将新长篇《笑的风》呈现给读者。

王蒙先生自称“高龄少年”,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创作状态。仅仅过去了两年时间,王蒙先生又给喜爱他的读者带来了新作《猴儿与少年》。王蒙先生的如此高质量的产出频率,完美映衬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对王蒙先生的评价——是新时期最活跃的、始终处在生长攀登状态的一个代表。

《猴儿与少年》以主人公施炳炎与王蒙对话的形式展开,回忆了青年时代的施炳炎在大核桃树峪村的人生往事。这部作品有两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其一就是王蒙先生以一位聆听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王蒙先生与年逾九旬的施炳炎一起重温了火红的一九五八。

一九五八年,25岁的施炳炎来到北青山区镇罗营乡大核桃树峪村,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知识分子劳动化。在王蒙先生笔下,施炳炎从知识分子向劳动者转变的细节朴实无华,充满生活气息。

王蒙先生形容施炳炎初劳作是这样的——十根手指头加热、加粗、加力、加硬度、加生长;形容施炳炎脱掉城市外衣蜕变成为山村青年是这样的——磕了碰了拉了口子流了血了,在省城觉得是一大事故一大疼痛的,怎么一到这儿就不是事儿了呢?

稍有生活阅历的朋友都能够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来到桃树峪村后,青年施炳炎的转变。它并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带来的身体的变化,更有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它让青年施炳炎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猴儿与少年》另一个独特的地方是“三少爷”。

三少爷是一只猴子,这只猴子的大名叫留洋大学士,三少爷是它的小名。留洋大学士、三少爷都是小猴的主人猴儿哥给这只猕猴起的名字。三少爷与猴儿哥感情深厚,猴儿哥意外身故后,常有村民半夜里听到三少爷啼哭。

主人公施炳炎曾与三少爷有过短暂的接触。多年后,离开大核桃树峪村的施炳炎意外地梦见了小猴子三少爷。梦中的三少爷嘴巴开开合合,似在朗诵、似在歌唱,自得其乐,天趣弥天,与此同时,施柄炎的梦中响起了音乐声。醒来后的施柄炎意识到这首乐曲正是新中国家喻户晓的《花儿与少年》。

这一段描写是否有我未能理解的深意?是否包含某种我来不及感悟的隐喻,我不得而知。不过,三少爷的出现,让这部作品充满灵动,它非重要非确定性地给这部作品带来了一种放松一种温暖。也难怪王蒙先生在后记中说,大学士三少爷是他小说作品中的最爱。

王蒙先生说:从来的哲学都是为了认识世界,但是我的哲学是要改变世界。王蒙先生改变世界的步伐从未停止,他一直在用自己的一双眼观察着,用自己的一双手书写着,用自己的坚定与热情去努力改变着。

最后,分享一段王蒙先生在《朗读者》中的话——

改变世界,

世界是包括咱们每一个人的。

不管咱们的人多么渺小,一粒沙子、一根小草也好,但是你要是没有这些渺小的东西,哪有世界啊。

所以,当我们想到的这些奋斗,它就是伟大的,它就是永远值得纪念,永远让人受到鼓舞的。

你要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蒙丨短篇小说《猴儿与少年》
王蒙最新长篇:猴儿与少年(选读1)
潘凯雄评王蒙新作:万岁青春歌未老 百年鲐背忆开怀
前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的老庄哲学治好了我的失眠症,大家可以试一试
少年过年
王蒙(元四家)高士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