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蒙悬案”贯穿张作霖的崛起与败亡,引发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当时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乘坐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日本人炸死张作霖,是因为他在满蒙悬案问题上与日本人发生了分歧,严重影响了日本人在东北的利益,因此日本人恼羞成怒,秘密策划了这次行动。

那么满蒙悬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最早可以向上追溯到日俄战争时期。

1904 年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土地而爆发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国失败,双方于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

合约中规定,“俄国政府在清国政府的承诺下,将旅顺口、大连及其附近领土的租借权并与该租借权相关的或其组成部分的一切权利、特权让与、转让给日本政府……俄国政府约定,将长春(宽城子)到旅顺口铁路及其一切支线,连同在该地区所附属的一切权利、特权及财产……转让给日本政府。”

简单来说,就是旅顺口与大连的领土、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从俄国手里落到了日本手里。

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协议》会场

1906年1月23日,日本又与清政府签订了《日清关于东三省条约》,算是把日本对以上城市和铁路的占领落实了。

沙俄曾于1899年8月16日与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将旅顺和大连3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租借地,由于当时将山海关以东的地区称作关东,因此俄国将旅大租借地称为关东州

日本占领旅顺大连后,延续了“关东州”的叫法。

1906 年 8 月,日本政府在关东州设置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陆军部就是关东军的前身。

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除此以外,日本还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经营从俄国接管的南满铁路及其附属权益,从此,满铁成了日本在东北侵略的经济机构。

袁世凯与日本的“亲密关系”

﹌﹌﹌﹌﹌﹌﹌﹌﹌﹌﹌﹌﹌﹌

1912年,清帝退位,结束了清朝在中国的统治。

当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集中在东北,因此他们更希望扶植北洋政府,他们选中了袁世凯成为与孙中山分庭抗礼的人物。

孙中山

孙中山被迫退位后,蔡元培等人曾请袁世凯到南京任职,日本人得到消息,立即派部队在秦皇岛登陆,给民国南方官员施压,最终使袁世凯留在北京。

将袁世凯扶植成为民国大总统后,日本和袁世凯的利益高度绑定,双方的关系也变得亲密无间。

袁世凯

日本一直非常重视铁路的作用,一方面侵略权益随铁路的延长而扩大,不但掌控交通权,而且还能控制沿线附属地,;另一方面便于运输资源,可以快速进行经济掠夺。

日本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作为大本营,对东北进行全面掠夺。

日本政府的方针是:“首先打通日本本土与东北的通道,以南满铁路为中心,构建南满的西部边缘地区和南部边缘地区的铁路网,从而把半个东北划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1913年,袁世凯派孙宝琦、李盛铎为特使前往日本,请求日本在经济、政治上对他的新政府进行支持,日本趁机对其提出了“满蒙五路”的要求。

由于害怕遭到国内人民的强烈反对,10月5日,日本驻华公使山座园次郎与袁世凯政府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缔结了《铁路借款预约办法大纲》,即《满蒙五路秘密换文》。

山座园次郎

“五路”的内容为:日本取得四洮、开海、长洮三铁路的借款权及洮承、吉海两铁路的借款优先权。这一换文实际上使日本取得了五条铁路的全部修筑权,为日本以后扩大对东北三省和内蒙的侵略造成有利条件。

袁世凯政府始终不敢让公众得知他的卖国亲日活动,“满蒙五路换文”在当时是绝对保密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由日方公布。

而且,由于国内反日运动高涨,北洋政府不敢履行“换文”中的协定,只与日本秘密订立了《四郑铁路借款合同》,“四郑”是日本要求的五条铁路其中的一条“四洮”的一部分。

1917年,四平街至郑家屯之间的铁路通车,其余四路均未动工。

相当于日本在袁世凯统治期间只实现了“五路”中“一路”的一部分。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掌握政府实权,日本又趁机与其订立了《吉长铁路续借款合同》、《吉会铁路借款预备合同》、《满蒙四铁路借款预备合同》。

段祺瑞

但由于当时中国战乱频繁,政权不断更迭,所谓“满蒙五路”、“满蒙四路”、“吉长”、“吉会”铁路计划和借款问题都没有付诸实施,就形成了所谓的“满蒙铁路悬案”。

张作霖与日本积极合作

﹌﹌﹌﹌﹌﹌﹌﹌﹌﹌﹌﹌﹌﹌

日本开始寻求有效的代理人,实现在东北的控制,才能真正把这些路权协议落实到实处。

这一时期,政治和军事实力不断崛起的张作霖进入了日本人的视野,日本开始全力扶持他,希望张作霖能够帮助日本实现他们的铁路权益。

张作霖

张作霖在东北崛起初期,对日本的“满蒙五路”、“满蒙四路”等悬案采取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他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让步,以此换来势力发展。

1917年,四平至郑家屯铁路的筑成和通车,就是在奉系军阀的支持下完成的。

张作霖与顾问密谈

张作霖还出面协调,使日本顺利得到了郑家屯至洮南、郑家屯至通辽延长线的承建权。

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战败,张作霖退守东北,宣布东北三省自治。

日本利用这次机会,不再与中国的中央政府进行交涉,直接通过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就可以放心地开展铁路线的修筑工作。

1923年,四郑铁路的延长线郑洮线建成通车。

1924年,张作霖全力准备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日本又提出索要开原至朝阳镇、吉林至敦化、长春至大赉、洮南至齐齐哈尔等四条铁路修筑权。

张作霖答应了日方的要求,换取了日本在军事上的大量援助,他还买通了交通总长叶恭绰,批准了“吉敦铁路承造合同”。

张作霖与日本决裂

﹌﹌﹌﹌﹌﹌﹌﹌﹌﹌﹌﹌﹌﹌

1925年9月,日本又开始制定新的计划,打算从1925年起,在20年内修筑35条铁路,总长达到8828公里,日方称之为“满蒙铁路网方案”,这一计划激起了东北民众的严重抵制。

东北开始崛起“收回国权”的运动,奉天、吉林、哈尔滨、旅顺、大连,都接连举行大众集会,提出“收回旅大租借地”、“破除不平等条约”等要求。

此时,张做霖已经感觉日本在东北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力图借助英美等国的权势,牵制住得寸进尺的日本。

张作霖及其子女

这一时期的张作霖,想要获得更多的独立自主权,不愿意再被日本所掌握。

1924年,张作霖创建了“东三省交通委员会”,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筑东北铁路网,不再依靠日本人。

1925年开始,张做霖自行筹款,陆续建筑了奉海(奉天-海龙)、吉海(吉林-海龙)、打通(打虎山-通辽)等铁路。

他还计划修筑东北两条大的干线:一是从葫芦岛经由通辽、齐齐哈尔至瑷珲的西部干线;另外一条是联络京奉路、经由海龙、吉林到佳木斯的东部干线。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东北兴起了一股东三省当局和商民投资修筑铁路的热潮,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本把持铁路运输的局面。

日本对此深为不满,认为张作霖在东北修建的铁路严重影响了日本的权益,他们多次向张做霖提出警告和抗议,而张作霖自认为得到了英美的撑腰,对日本人的警告和抗议并不十分放在心上。

日本并不打算放弃一直以来握在自己手中的特权,他们调派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做为首相特使与张做霖进行隐秘谈判。

日本人的态度使张作霖感受到了压力,他在日方起草的《满蒙新五路协约》上签了一个“阅”字。

据说,这是张做霖玩的一个花招,他在对日外交中经常采取这样的办法,签字时不表示明确的态度,以备日后反悔。

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上台后,又向张作霖提出路权问题,逼张作霖解决所有未被执行的“满蒙悬案”,东北人民对此怒不可遏,激起了反日怒潮。

田中义一

9月4日,沈阳两万人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田中内阁”。

在全国反帝浪潮的冲击下,张作霖本人也做了一定的坚持,抵抗住了田中义一的压力。

日本关东军断定是张作霖的煽动导致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游行,对他恨之入骨,打算和他撕破脸皮。

生死皇姑屯

﹌﹌﹌﹌﹌﹌﹌﹌﹌﹌﹌﹌﹌﹌

1928年4月5日,蒋介石发起了针对张作霖为首的北方旧军阀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蒋介石

5月下旬,国民军逼近京津地区。

张作霖当时担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他见大势已去,于6月2日发出“出关通电”,宣布退出北京,再次返回东北。

但是这次他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老家,日本关东军已经决定在他回东北的路上除掉这个眼中钉。

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23分,当张作霖乘坐的专车到达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日本关东军大尉东宫铁男按下电钮。

皇姑屯爆炸现场

一声巨响过后,三洞桥中间一座花岗岩桥墩被炸开,桥上的钢轨、桥梁都被炸得弯弯曲曲,张作霖的车厢炸得只剩一个底盘。

张作霖并没有当场被炸死,奉天省长刘尚清闻讯赶到现场,将奄奄一息的张作霖送到沈阳大帅府,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张作霖于第二天上午9时30分左右死去,时年54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流泪长叹:一切都结束了
近代政治名人 张作霖
一代枭雄张作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日本究竟是什么关系?
北洋军阀奉系大帅张作霖,死后多年才被埋葬,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如果这个中国人不死,抗战也许不需14年,日本人根本没胆量入侵【图文】
近代东北铁路修筑权与铁路借款的交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