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赐李唐国姓,沙陀朱邪一脉成为唐朝宗室,从此被汉族士人视为正统

唐文宗开成年间,带领沙陀脱蕃入唐的朱邪执宜去世,其子朱邪赤心接替了他的位置,继续为唐王朝效力。

朱邪赤心堪称沙陀族有史以来武力最强者,他在唐朝与回鹘、党项、吐蕃的战斗中作战勇猛,屡立奇功。

【奇袭回鹘】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回鹘乌介可汗率几十万部众南下错子山游牧,逼近唐朝的振武军、天德军。

由于回鹘部落人数众多,更有10万人的大军,唐朝边境各节度使都不是其对手,一时无可奈何,只能与之虚与委蛇。

壁画中的回鹘军队

乌介可汗得寸进尺,将牙帐设在大同军以北的阊门山,插入振武军和大同军、云州之间,成为唐朝边境的重大威胁。

唐朝在边境地区每个节度使的兵力都远远弱于回鹘,只能暂时容忍回鹘人的挑衅,寻找机会,慢慢集结兵力。

会昌2年(842年)8月,乌介可汗进入大同川,掠夺牛马数万头,杀掠夺云州百姓无数,云州刺史张献节闭城自守,不敢出击,被唐朝倚为屏障的吐谷浑、党项也不敢与回鹘交战。

会昌3年(843年)正月,乌介可汗又把牙帐迁移到河套以北,兵临振武军。

沙陀首领朱邪赤心与防守云州的唐朝猛将石雄商议,决定联合党项拓跋部、铁勒契苾部,选拔最精锐的勇士,凑成3000人,奇袭乌介可汗。

3000勇士秘密潜入振武城,连夜挖地道,直抵乌介可汗的营帐。

为了迷惑敌人,诛邪赤心等人把大量牛马驱赶进地道,这些牛羊出了地道以后,四处狂奔,蹄声如雷,卷起漫天沙尘,乌介可汗以为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吓得魂飞魄散。

由于唐军和各部落的隐忍,乌介可汗长期处于轻敌状态,他把大军都派往各处掳掠,留在营帐的回鹘军不多,突然遭到袭击,乌介可汗只能仓皇逃窜,只有数百骑兵跟随。

朱邪赤心、石雄率领3000勇士,一路追杀,射伤乌介可汗,越过阴山,抵达内蒙古北部的杀胡山。

沙陀联合唐军击退回鹘

在追杀乌介可汗的沿途中,3000勇士击败了无数支赶来救援的回鹘小股部队,到杀胡山时,已经消灭回鹘军1万余人,俘虏5000人,缴获牛羊车马不计其数。

经过这次战斗,回鹘为沙陀和唐军的战力所震撼,回鹘宰相、尚书等五支回鹘部族投降,乌介可汗逃至黑车子室韦,最后兵力只剩下不足3000。

【伐昭义、擒杨弁】

沙陀首领朱邪赤心配合唐军打败回鹘,解除了唐朝北部边境的危机,大军出征时,河东节度使刘沔在横水栅留下3000兵马驻守。

新的河东节度使李石上任后,朝廷命他派兵2000人支援讨伐昭义刘稹的部队,当时河东兵马都在外作战,无人可派,李石将差役和工匠凑了500人,又从横水栅抽调1500人,由部将杨弁带领,前往支援。

当时唐朝士兵出征,每人可以获赏丝绢2匹,前任节度使刘沔离任时把仓库中的物资搬运一空,所以这次只够给每名士兵1匹丝绢,结果人人怨怒。

行至太原时,正赶上年终,士兵们请求休息一日再行军,监军吕义忠坚决不答应,最终引起士兵哗变,杨弁趁机率军兵变。

太原杨弁兵变与昭义刘稹之乱示意图

唐武宗会昌4年(844年)正月初一,杨弁洗劫了太原后,杀死都头梁季叶,占据河东节度使府衙门,河东节度使李石逃走至汾州。

随后,杨弁联络割据昭义的刘稹,双方约定结为兄弟;石会关守将杨珍得知杨弁叛乱,也投降了刘稹。

朝廷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供奉官到前线行营,督促各个藩镇急速进兵;并专门派一名供奉官到晋绛行营秘密联络石雄,让他抓紧击破昭义。

石雄正是和朱邪赤心一起率领3000勇士奇袭回鹘的那位“大唐第一猛将”,接到命令后迅速联络沙陀部,向昭义进军。

朝廷又命李石和吕义忠返回太原行营,召集兵马讨伐杨弁。

朱邪赤心先响应李石的征召,派兵进攻太原,正月28日,攻克太原,活捉杨弁。

其后,沙陀部又与石雄合兵一处,连下石会、天井,当年8月,刘稹被其部将郭谊、王协杀死,朱邪赤心与石雄攻克昭义镇的泽州、潞州,刘稹之乱平定。

沙陀骑兵

因为沙陀部在对回鹘和昭义镇的战争中立下大功,朱邪赤心升迁为朔州刺史、代北军使。

【赤马将军击溃吐蕃、收复三州七关】

朱邪赤心任朔州刺史、代北军使时,与继任李石的河东节度使王宰配合,多次对侵扰河西的党项极回鹘进行讨伐,每次出征,沙托部都担任先锋,所向无敌。

在与吐蕃的战斗中,沙陀人似乎没有忘记当年所受的屈辱,作战尤为勇猛,一贯强势的吐蕃竟然不是沙陀的对手,往往被杀得丢盔卸甲。

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驾崩,吐蕃趁唐朝国丧之际,伙同党项和回鹘联合攻打河西地带。

河东节度使王宰联合代北各少数民族,其中以沙陀为主,至河西一带迎战。

此战中,朱邪赤心依旧任先锋,他带领沙陀人多次突入敌军深处,贯穿敌军阵营,一同前来的各部落惊得目瞪口呆。

在这次战斗中,朱邪赤心被吐蕃人称为“赤马将军”,很多吐蕃将领被沙陀人的战斗力吓得毫无斗志,在回报统帅时,称“吾见赤马将军火生头上”,把朱邪赤心描绘成神一般的存在。

樊文礼在《沙陀往事》中提出一种说法,沙陀在臣属吐蕃时,吐蕃依赖沙陀骑兵,常常侵犯唐朝边境,令唐朝守军十分头疼;沙陀归附唐朝后,吐蕃失去了最强的战斗力,自此以后就逐渐衰落。

收复三州七关失地示意图

由此可见,沙陀确实拥有超强战力,是一支勇猛善战的队伍,就如同一把绝世利刃,拿在谁手里,都能给对方留下致命的伤口。

这次吐蕃与党项、回鹘的三族联合进犯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吐蕃,有生力量被极大杀伤,自此再没有与唐王朝抗衡的实力。

唐宣宗大中3年(849年),在沙陀人的帮助下,唐军收复秦州、原州、安乐州三州和石门关、六盘关等七关,河西地带为唐朝控制,朱邪赤心负责镇守的朔州不再是对敌的前线,于是回到代北,被任命为蔚州刺史、云州守捉使。

【平叛庞勋、赐李唐国姓】

唐懿宗咸通9年(868年),朱邪赤心带领沙陀族人在镇压庞勋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被赐予李唐国姓,这在沙陀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画中的沙陀人形象

咸通9年(868年)7月,驻守在桂州的徐州籍士兵,因为役期已到,不能按时归还,在粮料判官庞勋的鼓动下,发生哗变,擅自离开驻地,试图返回徐州。

在这支部队北还的途中,不断有贫苦农民和流亡士兵加入,结果一场返乡兵变逐渐演变成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朝廷派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等十八大将军,分为几路,率领十道藩镇之兵,共七万余人,前往镇压。

康承训奏请朝廷,请求派沙陀三部落以及吐谷浑、达靶、契芯等部族协助出征,得到朝廷的允许。

“沙陀三部落”的说法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历史上最早的“沙陀三部落”称呼,开始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即公元836年前后,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着重讲解沙陀三部落的形成。

朱邪赤心率领3000人马出征,被授予“太原行营招讨使”、“沙陀三部落等军使”之职,达靶、契芯、吐谷浑等部落都由他管辖,朱邪赤心与康承训等人同为“十八大将军”之一。

在与庞勋兵的交战中,悍勇的沙陀骑兵再次表现英勇,叛军难以抵挡其锋锐,参战的藩镇士兵都对沙陀骑兵佩服不已。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咸通10年 (869年) 2月的两次战斗,可见沙陀骑兵的战斗力确实非同一般。

唐军横渡涣水时,主帅康承训及部下1000人被庞勋预先设下的伏兵包围,当时唐军正在半渡之时,庞勋军占据地利之便,对唐军发起冲锋。

危急关头,朱邪赤心率领500名骑兵,快马加鞭,飞速赶来,庞勋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穿插至阵中。

朱邪赤心的500骑兵与康承训会合后,掩护渡河的士兵迅速上岸;接着骑兵转回头,将庞勋兵的包围圈切割成几块,康承训指挥士兵随即杀上,庞勋兵溃败。

庞勋的部将王弘立是一员悍将,曾击败唐将戴可师率领的三万大军。二月己亥,王弘立率领3万士兵,趁唐军兵力分散,渡过潍水,包围了康承训驻扎的鹿塘寨(又是康承训,主帅总是最容易受到敌人的注意)。

康承训深陷乱军重围,突围无望,以为败局已定,王弘立也认为胜利就在眼前,和手下登高观望,“自谓功在漏刻”,只等唐军前来投降。

正在此时,沙陀骑兵突然出现,“左右突围,出入如飞。”

王弘立的军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对手,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没有敢上前抵挡的,纷纷躲避,“沙陀纵骑踩之”,被马匹踩死的就不计其数。

被围困的唐军看到沙陀军犹如神兵天降,也被振奋起斗志,营寨中的各路士兵争相出击,王弘立大败。

沙陀骑兵

由于撤退过于慌乱,反军很多慌不择路,跳入江水被溺死。《资治通鉴》中记载:“自鹿塘至襄城,伏尸五十里,斩首二万余级。”

樊文礼在《沙陀往事》一书中分析说:以沙陀区区三千人马,当然不可能单靠他们打败庞勋的军队,但是,正因为朱邪赤心率领部下勇往直前,激发出了各藩镇唐军的士气,才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陈寅恪先生也曾指出:“沙陀军以骑军见长,故当时中原无敌手也。”

平定庞勋之乱以后,由于沙陀部立下战功无数,朝廷封朱邪赤心为大同军防御使、振武军节度使,并为其赐名“李国昌”。升职和赐名,这两件事对沙陀族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

【升职赐名,对沙陀族意义重大】

沙陀本来是西域沙漠深处的一个小部落,迁入唐朝后,其社会地位不仅不如汉族,在其他久居中原的各少数民族中,也常常受人轻视。

朱邪赤心被唐懿宗赐予李唐国姓,还赐名李国昌,这对沙陀人来说,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从这以后,沙陀首领以李唐宗室自居,沙陀人得到汉族士大夫的认可,后来宋朝还把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当作唐朝的延续,视为正统。

沙陀入唐后,始终受到朝廷的猜忌和防范。之所以把他们安排在代北,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再与吐蕃串通。

为了防止沙陀割据作乱,朝廷将沙陀人分散安置在“十州”,因此,尽管沙陀入唐多年,人数始终难以增长。

随着沙陀的力量不断壮大,经常与管辖他们的河东节度使产生摩擦,离任节度使不得不用盟誓、交换人质、派遣防遏都知兵马使等方法来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

朱邪执宜、朱邪赤心父子为唐朝屡立战功,但是给他们的职务最高不过一州刺史,始终处于河东节度使的管辖之下。

李国昌出任大同防御使、振武节度使以后,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大同、振武与其他藩镇平起平坐,再不受任何地方势力节制,直接隶属中央。

从此以后,李国昌作为藩镇节度使,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号召力,在代北地区,沙陀成了最强大的民族,拥有最高的影响力。

唐中和三年(887年)李国昌去世,葬于雁门长宁陵。

【人物评价】

李国昌的一生,是为唐王朝不停征战的一生,他终其毕生的努力,使沙陀由一个来自偏远沙漠的小部落,成为受汉族和所有少数民族敬佩的强大部族;使朱邪一脉的姓氏变成李唐国姓,成为宗室成员,身份得到极大提高,得到汉族士大夫的认可;使自己的职位由受制于人的一州刺史变成称雄一方的藩镇节度使,为沙陀族争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吸收更多小部落的依附,势力更加壮大。

李国昌在世时,逐渐把沙陀人领导核心的位置转移给他的儿子李克用,李国昌去世后,李克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他将带领沙陀走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时期,历任节度使的变化,都是因为朝廷的主动更换、任命
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摇摇欲坠的唐帝国因它而再度强盛
蒙古高原回鹘的溃败
【五代十国系列】十、李克用登场:黄巢最强大的敌人
西南边陲八百人兵变,三百年王朝轰然倒塌,开启外族入侵时代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