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遗事44:大臣捧着龙袍劝太子即位,可他却哭着推让给弟弟们


李昪毫无预兆地死了,太子李璟猝不及防,脑子一片空白,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璟的窘迫还表现在,老爹去世十几天后依然没有宣布即位,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按照惯例,嗣君一般都是在先帝的灵柩前即位,遣使布告天下。而如今李璟迟迟不肯即位,急坏了百官。古人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何况这已经十几天无君了。

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李璟的反应是推辞不受。他甚至哭着要将皇位让给弟弟们,很显然李璟完全没有做好当皇帝的准备。

奉化节度使周宗急了,捧着龙袍追着李璟进谏:
“先帝把江山社稷交给陛下,责任重大,陛下怎么能拘泥于这些小节呢?”(大行付陛下神器之重,岂得固守小节。)①

李璟这才扭扭捏捏地宣布三月登基,改元保大元年。

古代老皇帝死后一般都是第二年才使用新年号,以示对先帝的尊敬。按惯例都是改明年为某某元年,今年剩下的时间继续使用先帝的年号,用到年底过了年才改用新年号。

当年就立即使用新年号的情况很罕见,这样做就会导致一年内出现两个年号,既对先帝不敬又容易引发纪年混乱。

而李璟偏偏就选择了当年改元,立即使用新年号保大,这一举动在朝野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老儒生和负责礼仪的官员心里非常不满,私下里议论纷纷,史书用了四个字评价:“识者非之”

  明白事理的人都觉得这样做不合适。



  当时就有人上书提出了反对意见,太常博士韩熙载上奏说:“隔年改元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如果不遵守制度,陛下又如何教化天下百姓呢?”②

李璟也觉得韩熙载的话很有道理,可当时改元的诏书已经下发了,只能将错就错了。

开局就搞了这么一出,让李璟在百官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这还没完,等李璟即位后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新君即位自然要大肆封赏一番,李璟下诏文武百官全部进阶二级,三军将士也都有赏赐。普通老百姓也得到了免除赋税的恩惠,又给孤寡老人送去米面和衣服,确实是普天同庆,人人有份。

又尊宋皇后为皇太后,立太子妃钟氏为皇后,以镇南军节度使宋齐丘为太保兼中书令,奉化军节度使周宗为侍中。

李昪在位时勤政爱民,选贤任能,朝中大臣多是能臣干吏,政治风气非常清明。等李璟一上台,全部推翻重来,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台自然优先选用自己的心腹了。

李璟的心腹都是些什么人呢?



冯延巳(讥讽李昪是乡巴佬那位)、冯延鲁、陈觉、魏岑和查文徽,这五个人都是李璟即位后重用的心腹之臣。

这些人在当时声名狼藉,被人戏称为“五鬼”。一些正直的大臣屡次上书指出不能重用这几个人,可惜李璟压根就听不进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看这架势就明白李璟这小子不好好读书,诸葛亮《出师表》里那么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他愣是没听进去。

李璟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文艺皇帝,他和儿子李煜并称“二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父子俩的作品后来编纂成《南唐二主词》,其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但要论治国,李璟真是门外汉,水平也就是业余爱好者的水准。

李璟对文学创作那真是全身心投入,朝政反而成了兼职,到后来连兼职都觉得厌烦,天天上朝处理政务这得浪费多少创作诗词的宝贵时间啊。

思来想去,李璟索性做起了甩手掌柜,将弟弟李景遂封为齐王,拜诸道兵马大元帅、太尉、中书令,调进朝廷主持日常政务。



另一个弟弟燕王李景达也被封为副元帅。百官中只允许陈觉、查文徽二人进宫奏事,其他大臣如果没有皇帝的召见,不得进宫见驾。

这样一来,文武百官坐不住了,皇帝这是要搞事情的节奏呀。

注释:
①出自陆游《南唐书·元宗本纪》
②见马令《南唐书》“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弗不可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世民趁大臣喝醉,故意将龙袍披在大臣身上,笼络一位托孤老臣
中国最失败的托孤,太子还没继承先帝的帝位,皇叔就兵变杀掉太子
此人身为皇帝,为何一生却从没坐龙椅,也没穿过龙袍?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返回长安,儿子给他龙袍,为何他不敢穿?
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是真的吗?
宋版武则天刘娥:治国有方,却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被人骂了几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