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血北朝186:东西魏正式分家,抢人大战上演

宇文泰毒杀孝武帝后,为了挑选新傀儡人选没少费心思,最终选中了南阳王元宝炬,这个“幸运儿”元宝炬为何会被宇文泰看中呢?这事儿说来话就长了。
元宝炬,字子明,孝文帝孙子,京兆王元愉第三子,正始四年(507年)生于洛阳,母亲是杨奥妃。元宝炬出生后的第二年,父亲元愉以讨伐权臣高肇的名义在冀州起兵,很快便被官军剿灭,元愉被押送洛阳问罪,行至野王(今河南沁阳)时被高肇派来的人毒死。
元愉死后,因他的子女都很年幼,被免除了死罪。元宝炬和哥哥元宝月、元宝晖,弟弟元宝明及妹妹元明月都幽禁在宗正寺(负责管理皇族人员的政府机关,并非佛寺)里,这种失去自由的幽禁生活持续了七年之久。
一直到孝明帝即位后,执政的胡太后才赦免了元宝炬兄妹,恢复了他们的自由,重归宗室族籍。
正光年间,领军将军元乂和宦官头子刘腾专权,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元宝炬曾参与铲除元乂团伙的行动,可惜消息走漏,元宝炬遭到打压,被免除官职。
永安三年(530年),晋封南阳王。孝武帝元修即位后,升任太尉,加侍中。永熙二年(533年),进位太保、开府、尚书令。永熙三年(534年)七月,孝武帝和高欢摊牌,在河桥兵戎相见,孝武帝军队溃败,元宝炬追随孝武帝逃往长安。
入关后,元宝炬任太宰,录尚书事,成为宗室里的首领。
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后,本打算拥立一个年幼的皇帝,方便他的控制。最初他选中了孝武帝的侄子广平王元赞,这元赞是孝文帝的曾孙,父亲广平文懿王元悌,祖父广平武穆王元怀。
元赞的生卒年岁不详,根据他父亲的年龄推算,当时他应该很年轻,这也是宇文泰想立他的原因。当时满朝文武都在揣摩宇文泰心思,发现他有意于元赞,便都主张立元赞。就在这时,侍中、濮阳王元顺提出异议,他认为不应该模仿高欢拥立幼主,给人留下口实,应该反其道行之,他立幼主,我们就立长君,争取对方的人心。
宇文泰一琢磨,感觉有道理,便舍弃元赞,改立了28岁的元宝炬。
面对宇文泰的劝进表,元宝炬也知道这里面的规矩,三次辞让后才同意即位。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正月初一,元宝炬正式即位,追尊父亲元愉为文景皇帝,母亲杨奥妃为文景皇后,改年号为大统元年,他的政权就是历史上的西魏。

从这一刻起,建国148年的北魏王朝彻底结束,历史进入了东魏、西魏、南梁三国对峙的“后三国时代”。这个后三国时代持续了54年,还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35年—557年)是东西魏和南梁对峙的22年;第二阶段(557年—589年)是北齐北周和南陈对峙的32年。

现在回过头说说孝武帝这人,后世史家对元修此人的评价很低,北魏的分裂固然有高欢、宇文泰争斗的原因,但元修自己的责任也很大。明末史学家王夫之在他的《读通鉴论》里对元修的评价毫不客气,指出他也是北魏的罪人。

“修之淫乱,不齿于人类……修徼宠于高欢,乘时以窃位,晔也、恭也、朗也,皆修所尝奉以为君者,而皆弑之,修亦元氏之贼而已矣。” --《读通鉴论》
这话简单说就是,元修的荒淫乱伦不是人类所能做出的事儿。他趁天下大乱邀宠于高欢得到了皇位,元晔、元恭、元朗曾经都是元修侍奉的皇上,但元修即位后却全都杀了,这元修也是北魏的罪人。
史书明确记载元恭为元修所杀,但元晔、元朗只提到死于门下外省,很有可能也是死于元修的暗杀。因为高欢常年住在晋阳,不来洛阳,这些废帝对他没有什么威胁,他也没必要承担弑君的恶名。但这几个废帝活着,在洛阳大街上走来走去,元修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必须除掉。
纵观高欢一生,虽然立了三个傀儡,但自己从未杀过一个。元朗被元修杀了,元修被宇文泰杀了,元善见被他儿子高洋杀了。高欢打仗虽然差点火候,但确实宅心仁厚,够仗义,只是败家子孙们给他减分不少。

元宝炬即位后第二天便马上给宇文泰升官,命他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改封为安定郡公。以尚书令斛斯椿为太保,广平王元赞为司徒,册立长子元钦为皇太子。
元宝炬为人“清躁薄行,耽淫酒色”,不过这是以东魏为正统的《魏书》所言,难免会对西魏有所贬损,仅供参考。观察元宝炬即位后的言行,确实是吸取了孝武帝的教训,和宇文泰和谐相处,十七年间相安无事。
这在傀儡帝王和权臣的博弈中确实不多见,神奇的是高欢也和孝静帝元善见保持了和谐的关系,一直到他去世都平安无事。
莫非这俩人都在互相较劲吗?看谁先憋不住自立为帝,还是看谁先装不下去。

元宝炬即位后很识趣的深居宫中,军国大事都交给宇文泰去办,自己也乐得清闲,但也不敢像元修那样太荒唐,平日里谨小慎微,尽量不给人抓住把柄。
东西魏对立后,同一年便出现了两个年号(暂且不提南朝的年号),比如535年这一年,是东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统元年。历史发展到这里,出现了一个正统性的问题,《魏书》为北齐编写,自然是以东魏为正统,因为北齐继承了东魏的衣钵,它必须以东魏为正统,贬斥西魏阵营为僭伪。
然而到了57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隋唐两代的皇室和勋贵多出自西魏的关陇集团,自然要以自己为正统。到了唐代编写前代史书时,便准备以西魏为正统编写《魏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版本的《魏书》并未编写,最后仍以北齐魏收的《魏书》为北魏历史的定本,但唐代显然是以西魏为正统的。
也许是因为这一点,北齐作为失败的一方,唐人写《北齐书》便少了很多顾虑,放开胆子写了很多高家的丑恶历史,这在历代正史里都是非常罕见的。
我们后面涉及到纪年的地方会做出一些调整,提到纪年的地方会标注双方的年号加公元纪年,例如西魏大统元年、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客观中立。

就在元宝炬即位的当月,西魏渭州刺史可朱浑元率领部众投奔东魏。这种事儿在东西魏对立的最初几年频繁上演,东魏的人往西魏跑,西魏的人往东魏跑,礼尚往来非常热闹。
可朱浑元这名字很拗口,你这么念就行了,可朱浑  元。
可朱浑是姓氏,源自鲜卑,可朱浑元字道元,有的史书也写作可朱浑道元。他为何要背叛西魏,投奔东魏呢?
这事儿就得从尔朱天光讨伐万俟丑奴说起了。
可朱浑元祖籍辽东,祖上迁居怀朔镇,可朱浑元和高欢是好朋友。六镇之乱爆发后,他避难于定州,碰上了鲜于修礼起兵,便加入了鲜于修礼的军队。
不久,葛荣消灭鲜于修礼,可朱浑元又投入葛荣军中。葛荣在和尔朱荣的拉锯战中节节败退,可朱浑元见葛荣败局已定,偷偷投奔了尔朱荣,封别将,隶属尔朱天光帐下。
尔朱天光进军关中,可朱浑元追随前去,因战功封渭州(今甘肃陇西东南)刺史。侯莫陈悦谋杀贺拔岳时,可朱浑元也是同谋,等到贺拔岳被杀后,侯莫陈悦仓促退走,可朱浑元趁机收编他的溃兵,占据秦州(今甘肃天水)。
宇文泰恼恨可朱浑元和侯莫陈悦勾结,便发兵围攻秦州,经过一番血战,双方谁也吃不掉对方,只好谈判讲和,以可朱浑元和宇文泰结盟收场。
结盟只是权宜之计,宇文泰心里不相信可朱浑元,可朱浑元也知道自己不会被宇文泰容忍。他面临一个命运的抉择,是留在西魏忍辱负重,还是返回东魏投奔他的好兄弟高欢。另外,他的母亲和哥哥都在东魏,这一点非常关键,直接决定他的去留。
宇文泰也时刻监视可朱浑元的动向,他从密探那里得知,可朱浑元一直和高欢有书信往来,这下他不淡定了。
“元既早被高祖知遇,兼其母兄在东,尝有思归之志,恒遣表疏,与高祖阴相往来。”——《北齐书·可朱浑元传》

不能放虎归山!
宇文泰马上派兵进攻秦州,可朱浑元带领军队已经北上,他们渡过乌兰津(今甘肃靖远县双龙镇北城滩段黄河红山峡大拐湾处)前往灵州。灵州刺史曹泥是我们的老熟人了,这老兄专门给宇文泰添堵,还把贺拔岳给搞死了,是宇文泰的心腹大患。
不过这次出场的不是曹泥,而是他的女婿刘丰。刘丰和可朱浑元交情很好,可朱浑元曾向他讲过高欢的英明神武,刘丰便生出了归顺的想法,这次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投奔东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西魏废帝元钦(西魏第二任皇帝,元宝炬长子,551年―554年在位,后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终年30岁)
南北朝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皇后
揭秘:一个皇后,十四年生了十二个孩子,三十一岁被皇帝赐死
一个皇后,十四年生了十二个孩子,三十一岁被皇帝赐死
北魏分裂后宇文泰的动作,毒死孝武帝,稳固边境,招揽苏绰
她是西魏开国皇后,深受皇帝喜爱,却被皇帝赐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