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翼远:悟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人的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自然状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观念,儒、道、释三家均有详细系统的解释。热爱生命与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能够取得对方生命的信任并和谐共存,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悟道从完善自我做起,通过修炼内心可以感悟大道,与天地相通。

所谓“天人合一”,也就是统一于道,统一于理的高尚道德。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不可或缺。当一个人真正做到透彻的了解人与宇宙大道之间的关系后,就自然明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不再被世俗琐事束缚,逍遥自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意味着人们主动自觉的去完成上天所赋予的使命。传统上,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规范,明确了人们对于是非、善恶、正邪、美丑的基本判断。去其糟粕,无疑其精髓理念影响着、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把对真理和道德的高尚追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灵魂自然纯洁,心境自然宽广、快乐。道家思想认为:天是大自然,人本身就是大自然或天的产物,二者本来就是一体,因此不能有和大自然对立的想法,天人合一,就与大自然和协相处,把自己融入大自然,合二为一,或叫做忘我。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可认为是天人合一。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社会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悟道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有着何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天人合一),即是人的存在总体上受到自然的高度制约使得人只有很少的自由,人只有不违背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才能真正与自然协同,道的本然状态天然具有良好的性质,否则就不会万物之宗,所以道的自然性质本身不会有妄作带来的错误,人的自由行为也想具有良好的状态,也就要与道的自然状态相一致,人算不如天算,大树底下好乘凉,顺势而为……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悟道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儒家讲的是入世,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道德修养中的克己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儒家有三省吾身、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强调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容的、安定的、和谐的社会秩序。人一生追求的是避苦得乐,只有"天人合一"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分享让知识更有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道、佛的生死观念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体现
中国茶文化解密儒道释
道家的人生哲学
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
國粹命脈:儒、道、佛三家文化妙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