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 张引 论“张”与人类文明 —— 兼谈“挥公精神”

挥公精神论坛论文   湖北   张引

“张”与人类文明

—— 兼谈“挥公精神”

 要:张,由弓和长组成。每当张姓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氏的时候,都说我姓“弯弓张”,可见 “弓”在张字构件中所处于的显贵地位。在古文字中,“张”虽笔划各异,但有个基本特点:大都由“弓”和“矢(长)”组合而成。我们有理由说弓箭是“张”的载体,“张”是弓箭的化身,弓箭是“张氏文化”的图腾。这说明弓箭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军事、传统教育、传统哲理和现代体育密切相关。下面,笔者专题探讨“张”与人类文明并作如下论述。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张氏得姓,可追溯到黄帝时代,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文献记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挥是黄帝时代姬姓部落中一个氏族的重要首领,也是姬姓部落的一名星官。挥氏族以张星为氏族图腾,张星属于中国天文的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挥在观察天象中发现其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弧星,也称“天之弓”。由此,挥发明了弓箭和网罗,大大提高了氏族猎捕禽兽的能力,在黄帝部落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挥氏族祀奉张星为氏族的图腾,以弧星的弓箭状图形作为氏族的徽识和氏族名,由此被黄帝赐姓于张。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黄帝25位子嗣中,得姓氏者14人,但惟独张姓历史渊源,构成了迥异于其它姓氏的人文品牌。

“观弧制矢”。这是一个可谓里程碑的重大发明。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生活的食物,狩猎也成了普通劳动者谋生获食的手段之一。 大家知道,古人早期生存的肉食来源主要靠狩猎;狩猎要四处奔走,难以定居。自从发明弓箭后,人类狩猎生活,才开始由游徙不定转变到定居生活,直至逐渐到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才开始得到保障,才能过上安居稳定的生活。而作为人类文明形成的几大要素,如城邦、宗庙、文字、军队等,只有等到定居后,才会有规模建设的可能。

由此可见,“观弧制矢”,在当时是一件前无古人、扭转乾坤的伟大创举。张挥,既是弓箭的发明者,又是张姓的始祖,还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由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挥公精神”。那么,挥公和他的后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弓箭,衍生演绎中国古代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弓箭从原始的生活技能发展成为一种传统习俗的文化象征。古代求子者,有在庙堂“献弓于高谋之前”的风俗 。在奴隶社会,男孩出世时,为炫耀门庭,家长会“悬弧与门左”,意为“射者,男子之事也”;到了商朝时,这种习俗演变为“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希冀他将来用弓箭的威力征服四方;小孩长到七、八岁时,就要操弓习射,弓箭不离身;中壮年时,就会担当整个家庭的责任;当人去世时,弓箭也要作陪葬物,护卫主人。

更为有趣的是,平常亲朋好友往来,都会把弓箭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尤其是天子在举行重大祭祀之前,也要“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礼记·射义》)。当时举行宗教祭祀活动,射术是必备仪式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一些农村有时还可以见到精制绑扎的小弓箭,被悬挂在家门外,弓箭上还饰有“避邪” 的桃枝与艾草,意为“辟邪”,充满了神秘色彩。由此可见,古代先民崇尚习武,对弓箭的喜爱,以善射为美的意识形态早已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中。

由于弓箭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我们的祖先极其崇尚射箭技术,从而产生了许多有关射箭的美丽传说以及舞蹈艺术。如神话“后羿射日”、“纪昌学箭” ;楚国射箭高手养由基的“百步穿杨”;被称为“猿臂善射”的西汉飞将军李广;东汉末年大将军吕布的“辕门射戟”;还有身披铠甲、手执弓箭的舞蹈—13战神弓箭舞等等,都被后人们世代传诵。在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到处充溢着由弓箭衍生的人文精神和丰富内涵,正是这些包含“挥公精神”在内的活生生的世间万象,经过无数实践检验,才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璀灿绚丽的华夏传统文化。

二、弓箭,直接影响中国古代军事

弓箭,是抛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它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出去时,便可将扣在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  

弓箭作为远射兵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应用相当普遍,被列为兵器之首。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人们能够在较远的距离,准确而有效地杀伤猎物或敌人,而且携带使用方便,可以预备许多箭连续射击。如果说,任何工具和武器都是人手的延长,那么弓箭堪称是火器诞生之前,替代人手最伟大的延长。恩格斯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至决定性的武器。”如此评价弓箭,仍嫌不足。因为即使在“野蛮时代”,也没有任何一种青铜或刀剑,能与弓箭相匹敌。可以说,直至火器诞生,弓箭就是决胜的武器,每当“两军相遇,弓弩在先”。无论攻城守镇,还是伏击战、阵地战都可以弓箭为利器,“先下手为强”。当火力兵器问世之后,弓箭仍以它轻巧灵便、射中率高见长,在军中服役时长高达四、五千年之久。由此可见,那看不见的“挥公精神”,具有何等的强大的生命力啊?!

三、弓箭,多方渗透中国教育和哲学

周王朝时期的宗法制度,“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伦理框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尊礼”成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作为“六艺”之一的“射”,自然承载起扬“礼”的人文教化重任,以达到统治者以“礼”治天下的目的。贵族将门之子,从小就开始学习射箭。“射”作为一种技艺是公卿大夫必须通晓的“六艺”之一,不仅在国君会盟或宴会上被视为一种礼仪,而且在民间风俗中也以它为礼节。

西周重视射箭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并不仅仅适应军事的需要,而是通过“射”,对学生实行礼乐教育,侧重德行的修养,为社会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其中射和乐,则按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教之有舞,所以匀调其气血,而收束其筋脉,条畅其精神,而涵养其心术,是以血气和平,耳目聪明,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传统教育理念。其实儒家的射礼,实际上就是逐步诱导射手学习礼乐,使心志与形体都合于“德”的教化过程,是一种培养考察品德修养的教育形式。

儒家创始人曾将昔日的田猎之射,提升为富有哲理的普遍之道。孔子说:“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只有心气平和,体态正直,紧握弓箭,瞄准目标,才可能射中。射鹊的过程,就是反复内省、存养、进取的过程。“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礼记·射义》) 。由此可见,射箭在手,得失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调整好自己的体态和心志。发而不中,在于自身,不要埋怨射中者,而要反躬自问。“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 。孔子认为,能否射中“皮”,主要取决于射手的体能,不值得看重;所当注重的应该是射手的德行和修养。由此体现了射箭中所蕴含的“无为而治”、“无技之技”、“无艺之艺”等哲理。俗语说:“有的放矢”,比喻办事目的明确。孙子在《兵情》论述:“若欲知兵之情,弩矢之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主也”。他简要阐述了主、将、卒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就如弩矢之法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人论述弓箭无不渗透出深厚的文化气息,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当今,弓箭虽然早已退出战争舞台,但深深扎根于华夏文明之中的弓箭由来和哲理,即“挥公精神”将会与世长存,继续激励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

四、弓箭,自然融入中国现代体育

射箭并非单一的生存于军事活动,其所蕴涵的体育文化特征彰明昭著,毋庸置疑。在相当长的年代里,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弓与剑,曾经共同担当着中国“武文化”的标志,并成为中华“武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弓箭,由一种武器发展到涵养品德的礼仪和娱乐身心的游戏,乃至体育竞技项目,逐步完成了由武到艺、再由艺到道的理念升华。

射箭,本身是一种身体运动,射箭技术对人的力量、精神及心理素质要求都很高。它要求以“精神”来拉弓,把意守人静与射箭结合起来,把技巧变为“精神”,集中身心之力,在“道”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

弓、箭、靶与人相互交融,做到忘我与无求的超越,才能使习射者通往“无艺之艺”之道法,才能掌握射箭之道。学习射箭的过程也是学道、觉悟的过程,射箭并不是意味着用弓箭达到什么外在的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人的意念、忘我、无求、超越等思辨能力。其哲理若运用到现代射箭运动中,对指导运动员技术及心理素质,无疑将大有裨益。

作为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箭,一直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并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瑰宝。目前,我国的射箭运动在世界级运动赛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民族传统体育得到长足发展,这不仅将中国的弓箭文化发扬光大,也是“挥公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向世界展现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光华。

总而言之,张氏始祖张挥——发明弓箭,不仅仅代表着他有过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透视出一个民族古老而丰厚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轨迹。弓箭,不但奠定了当时军事上的强盛基础,也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价值超越国界,传遍世界。笔者坚信:挥公始祖的孝子贤一定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牢记使命,加强团结,在弘扬“挥公精神”的同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力,奋斗,奋进!

作者:

 湖北张氏秘书处秘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拓展弓箭文化 弘扬挥公精神 繁荣濮阳经济
365天,365个字,读字感悟(第104天)
说文解字:“新疆”的“疆”
射箭爱好者自制弓箭,在淘宝开店铺,远销海外,年赚80万
中世纪英国长弓手为何让法国军队望而生畏,英国长弓威力有多强?
黄帝溯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